「吃野味還不如喝牛奶吃雞蛋有營養,且還存在安全風險,不值得。」
自從雲浮市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廣大市民對於進食野生動物的觀念也悄然發生了改變。多數被訪市民認為,要摒棄進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崇尚健康新生活。
「燜蛇、燜鼠、燉鳥湯、泡野生動物藥酒……」一直以來,廣大民眾或多或少都有進食野生動物習慣,特別是蛇類、鼠類、藥酒類等等。市民梁先生就一直對野生動物菜肴情有獨鍾。他說,以前總是認為野生動物滋補強身。例如蛇類,吃了它據說可以祛風、健腰。山鼠、竹鼠據說可以補腎;用野生蛇和鳥類泡酒據說可以祛病強身……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梁先生對此陋習有了全新的理解。他說,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並不是人類的食物。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大家進食野生動物或許是為了「食物的補充」;但現在,我們的生活好了,食物充足,營養足夠,無需再進食野生動物了。事實證明,人想要身體好,必須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吃野生動物。營養健康的飲食加上合理的作息和運動,保持好的心情是最關鍵的。「我諮詢過專家,燉一隻鳥的營養價值還不如1個雞蛋;我現在每天跑步4公里,身體比以前好多了。」梁先生說。
市民張潔霞認為,不吃野生動物不僅是一種正確的觀念,更是以身作則引導下一代的表率行為。我們大人做好了,孩子就會學;要是我們經常在孩子面前吃野生動物、宰殺野生動物,孩子也會學的,這非常不好。
張潔霞說由於市委市政府的管控和宣傳到位、媒體廣泛宣傳,現在身邊吃野生動物的人已經非常少了。以前在城郊的山上經常能見到「鳥網」,現在已基本看不到了,城區也沒發現交易野生動物的店鋪和攤位了。
張潔霞說,我們要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事實證明,進食野生動物與「進補」基本沒有任何關聯,反而容易導致病毒感染和傳播。大量的醫學證據表明,適當的進食牛奶、粗糧、雞蛋、肉菜類就可完全滿足一個人的營養需求,進食野生動物只會增加風險。
中醫師陳志健認為,野生動物體內含有很多病毒及不知名的毒素,許多人誤以為有滋補藥用價值;其實,用野生動物煲湯、燉湯,「功效」主要來源於湯里的中藥材,而不是野生動物。另一方面,人們進食野生動物最大的「效果」其實就是心理作用,屬於自我安慰的類型。何況進食野生動物並不能利於健康、長壽、強壯,反而長壽、健康、強壯的地區,人們幾乎都不吃野生動物,我們理應摒棄陋習,為創建國家級文明城市做貢獻。
有哪些野生動物會傳染病毒呢
雲浮融媒中心
記者:林峰
編輯:黎雅欣
值班主任:趙軍鰻
值班總編:盧利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oeJcHEBnkjnB-0zVG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