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九零》:「正青春」與「夕陽紅」,是關於愛和成長的雙向奔赴

2021-04-27     新劇觀察

原標題:《八零九零》:「正青春」與「夕陽紅」,是關於愛和成長的雙向奔赴

作者 / 喬苗兒

由徐紀周擔任總導演,易軍執導,白敬亭、吳倩領銜主演,倪大紅、李建義、楊新鳴、吳冕主演的養老題材劇《八零九零》首周播畢,隨著劇中陽光之家養老院的院長林素芬(吳冕飾)的離世,該劇也迎來了情節上的高潮點,成為牽動觀眾情緒的「催淚彈」。

與此同時,#親人離世對人的影響有多大#等相關話題從戲裡延伸至現實生活,成為社交媒體熱議的焦點。網友們不僅分享各自的親身故事,還以此為契機,討論隔輩人之間別樣的溫情關係、理想中的養老生活,甚至不乏針對生死觀等嚴肅議題各抒己見。

對現實題材劇目來說,反應社會生活,引發現實共鳴是評價品質高低的重要參照系,從如今的劇作表現來看,《八零九零》不僅在叩問現實層面取得了開門紅,更在年輕視角的創新加持下,為養老題材劇「擴容」。

用「青春」視角創新敘事策略

尊老敬老、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鐫刻在國人基因中的傳統美德,也是如今老齡化浪潮中年輕人應當肩負的責任。近年來,聚焦老年人群體的養老話題劇表現不俗,雖算不上高產,但關照面廣:空巢老人、失獨老人、獨生子女贍養父母等現實生活中不同家庭面對的養老問題被悉數搬上螢屏,體現了影視創作者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和敏銳洞察力。

以「青春」視角為切入點,一方面展現年輕人在與老人的朝夕相處中收穫愛和成長,另一方面與時俱進地書寫老年人「老來俏」的多姿多彩晚年生活,在馬勺碰鍋沿的煙火氣里完成不同年齡、同樣活力四射的生活圖卷,《八零九零》在敘事視角上取得了不小突破。

《八零九零》以陽光之家養老院作為故事的發生地,講述了過三爽(白敬亭飾)、葉小妹(吳倩飾)等90後年輕人與生活在這裡的老人們在朝夕相處中由磕磕絆絆到彼此接納、互為陪伴的故事。

不論是因為賣保健品誤打誤撞來到陽光之家的過三爽,還是堅持自己漫畫夢不願接手養老院的葉小妹,這兩個年輕人無疑在與這些可愛的老人們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收穫了愛與成長,同樣也學會了承擔責任。昨日劇情中,院長林素芬從患病到離世的過程,也成為過三爽、葉小妹的人生經歷中沉痛但難忘的回憶:前者內心深處的善良被喚醒,一直以愛錢、為業績不擇手段形象示人的過三爽以質量問題為由要回了保健品;後者明白了承擔責任的重要性,「小葉院長」走馬上任,面對要離開的職員不卑不亢,為陽光之家的老人們撐起一個家。

與此同時,跟隨過三爽、葉小妹等90後小年輕的目光,觀眾也看到了與以往任何題材劇中都不太一樣的老年人形象和老年人生活。誰說晚年就要死氣沉沉?不論是過江東(倪大紅飾)追求林院長送花鬧出叫人啼笑皆非的烏龍,還是林院長自知時日無多打扮得精緻體面,漂亮地給自己準備遺照的洒脫,陽光之家80+的老人們不僅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令年輕人咋舌,對生活的樂觀通達同樣叫人感佩不已。

可以說,《八零九零》提供了養老題材劇創作的一種新思路:給年輕人和老年人雙向審視、雙向奔赴的機會,刨掉有色眼鏡回歸現實生活感受當下最真實的「夕陽紅」生活,或許便能有新的發現與收穫。

用「祖孫」關係結構暖愈故事

養老題材劇關照老年人群體,觀察者或者故事的講述者身份通常由兒女扮演。《八零九零》用祖孫關係取代常見的父母子女關係,令具有別樣溫情的「隔輩親」躍然螢屏,孫子和爺爺、孫女和奶奶兩組極具代表性的典型中國式家庭關係也使得養老的議題從家庭內部輻射到公共場域,用共鳴代替了說教。

過三爽和爺爺過江東這對祖孫無疑承包了全劇的大半笑點,連互相關愛都是不走尋常路的「互坑模式」。常言道人老了就變成「老小孩」,過江東最有發言權。過三爽殷勤奉上戀愛秘籍,過江東卻嘲諷他「單身狗經驗不靠譜」,啼笑皆非的烏龍或笑點在劇中比比皆是,過家祖孫雖隔代又親密如兄弟朋友的關係令人羨慕。

相比之下,葉小妹與奶奶林素芬的相處方式既細膩又帶點針鋒相對。兩個不願將愛宣之於口的人,雖然彼此惦念,但是話到了嘴邊總是變了味道。林素芬確診癌症,向來不相信保健品的葉小妹病急亂投醫強迫奶奶喝;以前從沒說過「我愛你」的林素芬對著鏡頭第一次直接地表達出對孫女的愛。

細節雖小,卻是《八零九零》這樣一部養老題材劇能夠觸碰年輕觀眾心中最柔軟地方的關鍵。特別是對於從小由祖輩帶大的年輕觀眾來說,劇中描繪的悲喜交織的祖孫關係就愈發能夠勾連起個體的記憶,進而形成代入感。

當觀眾的情緒被牽動起來,再將養老的話題發散開去,從兩對祖孫、兩個家庭擴大到整個陽光之家養老院以及生活在這的老人們,個體的情感投射也就有了集體的回應。早年上過戰場、晚年失去自己孫子的桂婆婆,跟家人有著難以解開心結的石長生,又或者總有各種主意的老人不高興,當老人們的故事隨著劇情的展開不斷揭曉,觀眾愈發能夠理解,老人們或許說的話、做的事叫人為難,甚至令人尷尬、難堪,但其歸根結底不外乎是希望能夠得到關注和關愛,所謂「養老」,也不僅是吃飽穿暖,關注老年人精神層面的需求,同樣重要。

用「養老」話題輻射社會議題

如上所述,養老的話題不能脫離生活而孤立存在,相應地,如果只把目光局限在「養老」的單一話題上,《八零九零》也就失去了深度厚度以及回味的韻味。

談養老只是一個起點,《八零九零》想要實現的是為養老題材擴容,在筆者看來,這才是該劇最難能可貴之處,也是能從中為相關劇目創作總結經驗的部分。

既然是「養老」,就要說到什麼是「老」。《八零九零》通過一群性格各異、經歷不同,但人到暮年仍舊心懷激情,把晚年生活過得熱氣騰騰的老年人,徹底打破了人們對老年人的有色眼鏡。「老」還是「年輕」的界定不是以年齡為界,而是以心態為限。擁有年輕心態的老年人們,同樣有多姿多彩的生活,這是該劇與現實的互文,也是創作者傳遞的美好希冀。

其次,《八零九零》試圖去將養老相關的民生話題、價值觀念議題通過戲劇的形式擺上檯面。在家庭養老為主的現實生活中,將老人送到養老院到底可行嗎?這是如今很多家有老年人的家庭普遍面對的問題,養老院的設施設備以及醫療條件優於家庭,且養老院中又都是年齡相仿的同齡人,能夠最大限度的解決老年人的孤獨問題,特別是對於喪偶的老人來說;但從情感層面而言,把老人送進養老院,家人或多或少要背上「不孝順」「容不下父母」的心理包袱又或是要面對不同程度的輿論壓力。《八零九零》提供了深入去探討這個問題的機會,或者是說讓這一困擾部分家庭的兩難選擇有了得到關注的契機,得到重視,就有優化或者解決的可能,這也是作為現實題材劇目應當承擔起的社會責任。

當然,關於原生家庭、代際關係、青年人的人生選擇等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且極具關注價值的社會議題在《八零九零》中也都通過劇情的設計被巧妙緻密地鋪排其中,如萬花筒碎而不散,觀眾能夠結合自身的經歷衍生不同的觀劇體悟,這也是創作者另一重巧思。

雖然小葉院長方才走馬上任,陽光之家的故事剛剛開始,《八零九零》對於養老題材劇創作的拉動已可見一斑。我們也期待在後續的劇情中能夠讀出更多理念的思辨,繼續開掘深度和廣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oGcEXkB9EJ7ZLmJ-xn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