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過年,約定來年來問斬,最後回來了多少人

2021-03-31     今日生活視角

原標題: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過年,約定來年來問斬,最後回來了多少人

引言

自從我國步入封建體制社會後,皇帝就成了一個國家的主宰者。其實這些歷朝歷代的領導者也並非全都是善者,後人對當過皇帝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皇帝是昏庸無度遭人唾棄,而也有賢明愛民之主,到今日還需要我們去學習。

而皇朝的興衰自然也是掌握在皇帝手中,例如商紂王昏庸至極,日日聲色犬馬最後落得了一個昏君的罵名。古文中: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就是描述紂王的殘忍無度。秦始皇統一六國、大一統才有了如今我國的廣袤疆土,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為我國的統一做了巨大的貢獻。唐太宗征戰四方、愛民重民,大唐盛世自然就是水到渠成。

其實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時期,能被我們所熟知的賢德之君其實並不多,而這些賢德之君也為我國的主權、社會進步都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其中大唐盛世更是被譽為人間仙境,無人不嚮往之。唐太宗的許多佳話也讓人百讀不厭,稱為經典,唐太宗不計前嫌重用人才,休養生息安撫百姓,愛國愛民嘔心瀝血。

其中有這樣一段故事讓人感概萬千,唐太宗曾放走390名囚犯回家過年,並且和這些囚犯約定次年回到長安問斬,如此體恤民情的君主怎能讓人不愛戴。貞觀六年的12月,唐太宗對死囚名單再次核實,並再次審問犯人罪行,以免有誤判或重判的情況出現,這些囚犯將會在來年秋季進行斬首。唐太宗在審完犯人後並沒有一走了之,而是帶著身邊的群臣到牢房裡看了看這些死囚,也正是這樣一看,讓唐太宗不免心生憐憫。

唐太宗是一個愛護子民的君王,牢獄之中的囚犯看到唐太宗來到牢獄裡,紛紛向唐太宗訴說著苦楚和懊悔,懇請太宗能夠放他們一馬。唐太宗自然也是被這種場景所觸動,隨即善心大發的下了一道聖旨:准許犯人回家和家裡人團聚,並且幫助家裡人幹活,畢竟現如今距離斬首的時間還有很長,等過完了年再讓他們回到京城執行死刑。

但是此聖旨一出,大臣們紛紛覺得此事不妥,畢竟這些要被執行死刑的囚犯都是犯下滔天大罪的人。如果放走了他們,不再回來是擔憂之一。如果他們在外繼續為非作歹更是讓各位大臣們心聲憂慮,更何況唐太宗放走的這些囚犯共計390人。這樣的龐大的數量讓各位大臣都犯了難,但是唐太宗在了解過後,還是放走了這些罪犯。

囚犯自然是對此十分高興的,開開心心回到了家中,因為畢竟自由是一個人最重視的問題。時間過得很快,年關已過,這些囚犯問斬的日子也快來臨,而讓人十分意外的是,這些被放走的囚犯紛紛回到了京城,準備接受懲罰,原本為此擔憂的大臣們也紛紛感嘆道唐太宗的識人之術。可是經過最後清點,390人中還是有一個沒有回來,這讓舉國上下的大小官員都感到十分氣憤,畢竟這讓唐太宗有損顏面,於是各地都在準備抓捕這名未歸的囚犯。

可是就當準備抓捕時,這名囚犯坐著一輛牛車緩緩前來,而遲到的原因則是因為這個囚犯過於老邁,路上行動不便,耽擱了時間。唐太宗對此也感覺到很意外,畢竟自己在放走這些囚犯時已經做好了他們不會回來的準備。

而如此的結果也讓唐太宗又下了一個聖旨,赦免這些死囚,讓他們回到家鄉,不再追查他們的過錯。這些犯人願意回來自然也是做好了被殺的準備,聽到太宗的這一聖旨,無不感激涕零,紛紛叩謝不殺之恩。而這一故事也被編進了史書,流傳至今。

後人對於太宗的這一做法也有著很多種不同的看法,但是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對於太宗的這種做法表示佩服和贊同,畢竟這樣一個仁愛、慈悲的皇帝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十分少見,也更是這樣的做法才造就了盛唐。

另一類人的看法則是,如此做法其實並不科學。畢竟如果按照這樣的做法,法律就成了一紙空文。再加之,這些死囚肯定都是犯下重罪的,就這樣輕易的赦免他們對社會的公平性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那些受害者其實是最無法接受的。

結語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何種角度出發都會帶來不同的答案,但是不可否認的唐太宗是一個受人歡迎的皇帝,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對唐太宗的評價都是功大於過的,其實對於生活在當時的人來說,唐太宗算的是一個居功至偉的皇帝。

參考資料:《尚書·武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nbIhXgB9EJ7ZLmJuQ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