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單親爸爸火爆了全網。
他做了什麼呢?他帶著4歲的女兒,從東莞出發,一路騎行到西藏,歷時71天,總行程4000多公里。
90後奶爸阿鈄,用他的話說「單身的期間,迷失過抑鬱過荒唐過迷茫過,可唯一在努力做好的,就是一個父親。」
對女兒的愛,是他唯一的寄託。
今年4月,是女兒4歲的生日,因為本身是徒步愛好者,他想送給女兒一個特殊的,值得紀念的禮物—帶著女兒去拉薩!
「趁著年輕,去做一些讓以後的自己和小孩回憶起來都熱淚盈眶的事情,不負韶華。」
於是他制定了專門的路線,給女兒量身定做了一款防風雨、防塵的小拖車,還不忘塞滿各種零食、玩具。
看看這位爸爸拍的短視頻:
藍藍的天,白白的雪,4歲女兒仿佛進入了一個童話世界,高興之餘就在路邊的雪地上轉個圈,隔著螢幕也能感受到小女孩的歡樂。
細心的網友翻了這位爸爸的主頁,發現這位爸爸是位騎行愛好者,獨自帶著4歲的女兒生活,每年帶女兒去一個地方,是他的陪伴計劃。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夢想每年帶她去一個地方,送給她世界的星辰大海」。
行程日記中滿滿都是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福,以及分享給女兒珍貴無比的人生經驗。
相比於現在越來越多的隱形爸爸、在那裡屹立不動像座山的爸爸,這位爸爸的陪伴方式引起眾多的點贊。
尤其是看著娃在路上開心的笑顏,任何人都會被這種快樂感染到。
爸爸每走一段,就用手機和無人機記錄下這美好的經歷。
「別的小朋友四歲有佩琦和遊樂園,我希望你的四歲有的是詩和遠方。」
大呼贊同&羨慕的人紛紛留言: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雖然陽光美景全在路上,但是這位奶爸的行為同時也引發了很多質疑:
質疑者們認為這位爸爸是為了噱頭,或者擔心孩子旅行的安全性。
鍛鍊孩子,量力而為
我想說,這個爸爸的出發點絕對是好的。
帶著孩子一起騎行,親近大自然,這也是父女相處,加深了解的一種方式,但是要考慮到孩子自身的意願和喜好,還有身體的耐受程度。
雖然兜兜爸爸說在出發前徵求過女兒的意見了,但我們知道孩子對遠行並沒有很具體的概念,你說帶她出去玩,她都會說想去的。
所以這個度還是要由家長來把控好。
有位戶外大神解釋道:
一般的騎行者平坦大路上的平均也就20時速,這個寶爸的山地車改造加個小拖車,搭一個娃再加上行囊,撐死了15時速。再算上進藏的路上坡多,下坡帶著孩子又不能飆快速,100公里基本上要跑全天。這樣的小車,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哪怕通風良好,大太陽曬一整天孩子中暑脫水的風險還是很大。
另外孩子沒有戴頭盔,爸爸還經常邊騎車邊拍視頻,單手操控單車。要知道自行車掛拖車,轉向控制不便極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318路上山體滑坡,落石對成年人都非常危險。
所以雖然這位爸爸出發點很好,勇氣可嘉,但還是過於冒險了。沒有相關經驗的家長還是要謹慎,不要衝動模仿。
挫折苦難教育適可而止
另一位名聲在外的狼爸何烈勝,就是那個冬天逼著4歲兒子在紐約街頭裸跑的狼爸,在今年的父親節前夕,帶著12歲的兒子和8歲的女兒前往四川四姑娘山,陪著他們攀登人生的第一座大山。
四姑娘山由四座毗連的雪峰組成,平均海拔5000多米,終年銀裝素裹,山體陡峭。每年都會有四姑娘山爬山失蹤的新聞。
「路況非常險惡,有的是穿過溪流,有的要爬過岩石,有的是要穿過雪山,雪下不知道埋的什麼東西,你爬的時候渾身熱,高反嚴重的時候休息兩三分鐘,渾身非常非常冷。」何烈勝回憶道。
在嚮導的帶領下,父子倆相互攙扶、鼓勵,花了十多個小時終於登頂。
「這是我父親節送給孩子的禮物,讓他們體會到生活的不易,同時歷練自己的性格,在我看來,挫折和苦難教育對孩子成長是非常有益的。」何烈勝說。
狼爸還是那個狼爸,一點沒變,對自己狠,對孩子更「狠」。
我們鼓勵孩子「能吃苦」,可是這個「苦」不應該是由家長人為刻意地來創造。
不是說非得把孩子折騰個「半死」,孩子才能記住教訓,才能培養出堅韌不拔的意志。
挫折和苦難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益,但也要適可而止,更不能強加於孩子。
因為苦難和挫折本身並不能給孩子任何能量,是孩子在戰勝這些困境的過程中,獲得的智慧和意志會對以後的人生有幫助。而智慧的價值,常常遠遠高於所謂的意志。
如果想鍛鍊孩子體力,可以先從公園徒步,郊區徒步開始,等孩子逐漸適應了徒步的節奏,再慢慢的增加強度。
異地旅行也最好從短暫行程、較近的目的地開始,逐漸再安排較長的行程,循序漸進。就像一口氣吃不成個胖子,你也不要一下子指望孩子體力驚人,能徒步爬雪山。
如果一上來就挑戰高難度,對孩子來說真的會負擔很大,也很危險。
鼓勵爸爸多多帶娃
爸爸對孩子成長有著無可替代的的重要性。
據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做過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這項調查是他們持續了12年,從嬰兒到十幾歲的孩子各個年齡段進行跟蹤調查所得出的結果。
缺乏男性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表現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點。 男性教育恰恰彌補了這些不足。男性的特點往往是堅韌、大膽、果斷、自信、豪爽、獨立,這些對於女性來說略顯薄弱,這就顯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兜兜爸爸和兜兜一路上遇到過不少困難,在雲南紅拉山,大坡度和一直下雨的天氣,為兩人的騎行帶來很大阻力。
但是,每當這種時候,最先放棄的可不是只有4歲的兜兜。當爸爸半開玩笑地問她:爸爸騎車騎不動了,怎麼辦呢?
兜兜回答:堅持啊!
「那堅持不動怎麼辦呢?」「再堅持啊,堅持一下我們什麼都可以做到。」
「這就是兜兜一路以來最大的收穫。」兜兜爸爸說。
爸爸教育孩子要獨立、果斷,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他們讓孩子參與修理簡單家電,讓孩子大膽學騎自行車,帶他們爬山、賽跑……更愛運動和冒險。
爸爸大多喜歡和孩子一起玩運動性、技術性、智能性較強的遊戲。對孩子的冒險行為也會適當給以鼓勵,如果孩子從高台階往下跳,媽媽往往會嚴厲批評,可是爸爸就不是這樣,他會伸出大拇指,得意地對孩子說:你小子膽挺大的,像我!
爸爸可謂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很多孩子運動的理念、習慣都是從爸爸那裡傳承來的。爸爸喜歡帶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岩、打球,這無形中就鍛鍊了孩子的意志力。
所以爸爸帶娃好處多多,能夠跟媽媽帶娃的效果互補。我想也這是兜兜爸爸得到很多讚賞的原因,畢竟認真帶娃的男人最有魅力!
自然教育多多益善
教育先驅陶行知先生,在談及兒童教育時曾說,「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教師。
大自然擁有增強孩子的身體和使之成長的辦法。然而,在我們周邊有很多孩子不是在學習,就是上補習班,與這位「教師」親近的機會寥寥無幾。
法國思想家盧梭認為,在自然之中,孩子的感官會得到最豐富的訓練。幼年時期對自然界花草魚蟲的「感官組合」,最終會促成孩子「形成一個人的理性」。
兜兜爸爸帶孩子經常參加戶外運動的想法很好,放下工作,照顧、陪伴女兒,是一個很負責的父親。
豐富的戶外環境能夠大大的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發孩子的興趣和思考。孩子們會好奇為什麼雲彩飄來飄去,為什么小鳥會歌唱,為什麼花兒會香,為什么小草是綠色的,為什麼螞蟻喜歡成群結隊……
我贊同這樣的自然教育,讓孩子接觸戶外是好事,但是方法要明智。不能忽略孩子的成長規律、特點和需求,用成人的眼光想當然地看待和要求孩子。
希望家長們能夠多了解一下孩子的發育特點,能夠從科學的角度來培養孩子,而不是按照自己的理念「一意孤行」。
詩與遠方的背後,多是一路的堅持和不易。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有兜兜爸爸的勇氣和專業,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去陪伴孩子。
童年只有一次,成長不再重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給予孩子最好的陪伴,將會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
微信修改規則,希望經常看到我們,
請將我們設置為 「星標」或者點擊 「在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