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點外賣給差評,遭商家羞辱,差評不自由,好評有何意義?

2019-10-21     排頭觀察

商家做的不到位,消費者有權利差評,但最近這兩年來,時不時就有消費者反映,因差評而被商家頻繁騷擾,有的竟還受到了人身攻擊。

近日,昆明的張女士在某外賣平台上,點了一份27元的外賣後,覺得實物與圖片差距太大,而且味道不好,就給了商家差評。沒想到,之後她會因此遭遇道德綁架,辱罵、誹謗等一系列不愉快的事情,不堪其擾。

商家收到差評,先試圖與張女士協商,見無果後,不經張女士同意,就把錢直接退還給了張女士。收到退款後,張女士認為此舉不妥,想把退款還回去,但商家拒絕了。隔天早上,張女士收到了商家發來的辱罵信息,說她是垃圾、廢物。張女士見此情形,一氣之下選擇了投訴,要求商家道歉,但一天都過去了,張女士也沒有等來道歉。

張女士的遭遇在網絡平台曝光後,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有人說,商家不容易,最好不要給差評,這位商家之所以辱罵客戶,也是因為太著急了。但大部分網友都認為,給差評這件事應該是顧客的自由,不讓差評的話,那還設置評論功能幹嘛,不如直接取消好了。

平台設置評論功能的初衷,是為了規範商家的操作流程。外賣交易是在線上進行的,店鋪內的衛生條件以及製作過程,消費者則一無所知,因此平台才設置了評論功能,支持消費者分享自己的消費體驗,只要不是惡意的評論,賣家就無權要求顧客必須給好評。不否認,差評帶來的影響較大,但差評若不自由,好評也將失去了意義。

差評對於商家來說,也不全是壞處,若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為你做的不好,所以人家才會給你差評,這就需要商家去審視自我,然後再行改進,競爭力無形之中就被提高了。外賣商家優勝劣汰,一味的去怨恨給差評的客戶,這樣的商家終會被淘汰掉。

像張女士遭遇的這種消費糾紛,在實際生活中時有發生。還是事發昆明,由於在限定的時間內,外賣沒有及時送到劉女士的手上,但平台上卻顯示已送達,因此劉女士就給了差評,配送員收到差評後,就開始發簡訊威脅她,說讓她小心點,不然自己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前不久,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審理了一件"淘寶賣家因差評起訴買家"的案件,事情的起因並不複雜,只因某寶賣家認為買家李某的差評,侵犯了店鋪的名譽權,於是就起訴了李某,要求李某刪除差評,同時還索要經濟賠償。最終,法院駁回了該賣家的的全部訴訟請求。

總有人喜歡道德綁架,說外賣行業多不容易,不應該給他們差評,話雖如此,但各行各業有誰是容易的嗎?自己做的不好,還不讓別人指出來嗎? 對待一份職業,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尊重,而尊重歷來都是相互的,顧客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給差評很正常。

最後,提醒廣大消費者,如果無端被不良商家辱罵報復了,一定要勇敢的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己,必要時,選擇報警也未嘗不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cxC7m0BMH2_cNUgvaX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