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嘲湯唯朱亞文這部「丑顏濾鏡」新劇,我卻說要真香

2019-12-18   票房俠

人類本質,不過「真香」二字。

不繞圈子,我說的就是被稱作帶著丑顏濾鏡的《大明風華》。



劇集還沒出場,已經被各路群嘲:湯唯的斜劉海老氣橫秋造型,不可。

朱亞文一個皇太孫,造型像東廠定製,不可。

看劇情簡介就像一出瑪麗蘇大女主劇,還是不可。

連朱亞文自己都跑出來翻牌子了:「我娘嗎」?



真的不可?我卻要單方面宣布,這部劇已經成為我的年終真香劇。

尬吹?真不是。

我個人會覺得《大明風華》的優點和缺點都同樣突出。

關於劇集的很多批評都有道理,造型部分絕沒什麼好挽尊的,該吐槽,就吐槽。



但造型丑,卻擋不住整部劇的逆風翻盤。

無它,從未想過,國產古裝劇,還能這麼拍——

所謂大明風華,其實被拍成了大明第一家庭劇,家長里短、兄弟嘮嗑,但家常里全帶著刀光,嘮嗑里都藏著劍影。

什麼意思?歷史正劇和輕鬆爽劇,來了場全面雜交。而且,不寒磣,不狗血,不膈應。



光是頭兩集,已經有劍拔弩張的靖難之役,有男女主嬉笑之間的生死試探,有梁冠華朱亞文的父子暗戰,也有老戲骨王學圻的一段歷史慨嘆,嗯,有點意思。

但以下才是我認為《大明風華》做得最好的一點:用了湯唯,但確實不是大女主劇。

湯唯更像演了一根歷史的引線,牽扯出了一個涵蓋靖難之役、遷都、土木堡之變、北平保衛戰等歷史名場面,各色歷史人物粉墨登場,人物不端著,也不戲說。

古裝劇這麼拍,可!

老戲骨,一開場就帶劇逆風翻盤了?

如果用一個食品來形容《大明風華》的口味,我的答案會是——火鍋。

這種口味有別於大女主爽劇帶來的瑪麗蘇刺激,而是在歷史呈現上,給人一種酣暢淋漓、意猶未盡的滿足感。

一上來,就是靖難之役。

鏡頭,並沒有全繞著湯唯轉,而是直面歷史現場:攻城。

弓箭、火桶、正面強攻、側面呼應、迎面誅殺,入京,不改朝,但換代。



接下來,建文帝殘餘力量刺殺朱棣,這才引出女主一家的殘酷命運。

再接下來,江山還沒坐穩,朱棣的大兒子、二兒子和孫子輩之間的內鬥已經展開,而女主的命運,又被牽扯進這場皇室內鬥里。



感覺到那種強烈的電影感沒?

編導倚靠在明朝歷史的河岸邊沿,編織出一個交錯了時間與空間的故事,將所有人捲入這場變亂中。

這個過程極精彩,歸功於歷史本身,也歸功於情節本身,對懸念的絕佳處理。

過程最妙的地方在於,故事並沒有挑明所有懸念將如何發揮效用,沒有說破歷史的一切前因後果,但有設局,就有破局。而後續真相的揭曉,往往能帶來恍然大悟的快感。

從拍攝的層面看,劇集的戰爭場面一帶而過,但皇城場景採用中景,遠景結合方式,每一幀的把控以及影像的掌控都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堪比電影質感。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場夜戲,朱棣和朱瞻基坐在屋頂上,朱棣感嘆自己是「萬古不易的賊」,光影投射過來,將人物籠罩在夜色的陰影里,但那種歷史的悲涼之色已經穿過螢幕溢出來。

不得不贊一下老戲骨的表演。

王學圻的朱棣角色心機深沉,性格複雜,通過其凌厲眼神短短几個鏡頭就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絕不是一個普通的帝王,而像一個精於算計的謀略家,被刺後對孫子的一系列交代,每一句話都勘破事態,讓人不寒而慄。



但他的權謀霸氣背後,又有股遮不住的草莽殺氣和戾氣,這正符合朱棣在歷史上是常年征戰沙場的軍人身份。

只有在對他最寵愛的孫兒是身旁,他才會流露片刻身為人的溫情,但這溫情,依然帶著狠戾。

比如靖難之役後,在批量「解決」舊臣時,朱棣硬逼著孫子朱瞻基看:「不經歷,你怎麼長大啊。」柔情嗎?又帶著殘酷。




老戲骨獨自霸戲,太寂寞,好在王學圻棋逢對手,這個對手,就是梁冠華。



看他演的歷史中「喜靜厭動,體態肥胖,行動不便,總要兩個內侍攙扶才能行動,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的朱高熾,你會瞬間忘記當年的狄仁傑。



但這真是個慫包?

身為老太子,對父,他永遠畏如虎狼,唯唯諾諾,吞吞吐吐,但一回到家,有分明思路清晰、心明眼亮。

慫,弱,寬厚,都是他身上的一層保護膜中實則是步步為營、夾縫求生。

他與朱棣不僅是傳統的父子,更是儒家文化中最為常規的君臣關係。



而梁冠華在演戲時的鬆弛感以及莫名的呆萌,都被他的表演變成了角色的喜感。

贏的只是老戲骨?在我看來,選角精準背後,其實還是導演對歷史的尊重。

歷史生動,人物有趣,《大明風華》真香的魅力在於,把歷史中的帝王皇孫,還原成了有血有肉的父父子子。

有場戲,尤其妙。

俞灝明飾演的二皇子朱高煦和梁冠華演的朱高熾被父親朱棣責罰之後,假惺惺的溫情 「和好」,卻又在話語中相互嘲諷揶揄,一句「你就算把弟弟的頭砍了,我也不敢怪你啊」,兄弟二人默契的齊聲大笑,是家庭生活之中的兄弟較勁,也是皇權之下的如臨深淵,一個簡單的場景就,歷史被勾勒得活靈活現。



看得出,導演沒有讓小人物變成功能性的紙片人,也沒有把角色變成模糊的標籤,而當人物塑造得足夠立體——

歷史,才會立體,角色的生死,我們才會動容。

但講真,在眾多角色中,開場爭議最大的,卻是她——

湯唯還沒入戲,但朱亞文演的真不像公公

湯唯。



類型化的故事情節下,《大明風華》前兩集其實不乏對人性與情感的深層挖掘。

包括湯唯飾演的未來的皇后。

她與朱棣的對立,都源於父輩與「亂臣」的身份對立引發的家族仇怨。

也就是說,湯唯一開場,有戲可演。

但實話實說,湯唯的表演——彆扭。



說不上哪裡不好,但總覺得不對勁:不光是造型,而是人物本身。

張叔平的造型設計下,湯唯的古裝造型顯臉大頭大,不假。但其實更大的問題是,至少前兩集,觀眾只看到湯唯的古裝造型,沒看出她演的人什麼樣。

問題還是出在湯唯的演技上。

湯唯不是沒有演技,而是演技要看人——看誰?導演。

湯唯自己多次坦言,自己並沒有所謂的演技,更多是通過體驗進入角色的內心,與其合二為一。

真聽真看真感受,是她演戲的信條,也是她的桎梏。

演王佳芝,背後站著李安,湯唯的表演,是磨出來的好。

演蕭紅,湯唯的書卷氣光站在那裡就有五六分。



但大明皇后,是湯唯的戲嗎?

起碼到目前為止,她在這裡很是顯得違和。

甚至不如鄧家佳飾演的胡皇后靈氣活現。



能翻盤嗎?看她自己,能「體驗進入角色的內心,與其合二為一」嗎?

朱亞文的造型同樣虐,但角色適應性強得多。



不說那令人出戲的東廠造型,一出場的那句「我先攪他個滿城風雨」,一個霸氣自負的皇長孫形象就躍然於熒幕前。

和湯唯兩人在酒樓上相互試探,你來我往之間,一句「你一個姑娘家,隨隨便便與人出來喝酒,好大的膽子啊「。那種假風流真腹黑,就把人設一下子立起來了。



但一場船頭哼小曲的戲,又帶出角色的幾分不羈。

這個人物,從小在皇權鬥爭中成長,被迫親眼目睹了屠殺百官,玲瓏剔透又心思深沉,父親孱弱,他得護著,皇爺狠戾,他得藏著。這樣的心思與計算背後,又帶著霸氣,像公公?

但要讓觀眾真香,朱亞文還必須拿出更豐富的「整型」演技。

別被湯唯給騙了,這次真不是大女主

有優點,缺點也明顯,但我看好《大明風華》逆襲的理由在於:終於有一部題材怎麼看都是大女主的古裝劇,不再上演大女主的瑪麗蘇戲碼。

大女主什麼樣?

一出場就必然成為眾大佬爭搶的天選之女。

男主,要愛上,男二,要守護。命運表面兇險萬分,實則晴空萬里。

但這部劇女主的命運,是真兇險。



朱瞻基被授權金令牌,奉命尋找反黨餘孽,而剛剛在行刺中失去摯友的女主又被賦予刺殺的任務, 當朱瞻基遇上了孫若微,故事跳脫出了以往同類型劇集所慣用的江山美人的套路,以一種雜糅了喜劇、古裝、權謀等元素的風格磕著歷史的風起雲湧,但,不撒糖。

要的是棋逢對手。

從敘事結構來看,故事並沒有圍繞女主展開敘事,而是有兩條清晰的故事線,一條是朱家人內部的家庭紛爭與朝代更迭,另一條是孫若微、孫蔓茵(胡善祥)姐妹離散又重複的隱線。

縱觀近幾年電視劇市場,顯然此前僅依賴於「大IP+大女主」的爆款公式已經逐漸勢微,無論是玄幻題材,還是歷史題材,觀眾的審美偏好都正更趨向於拒絕瑪麗蘇,品質劇的回歸已成大勢。

《大明風華》在一度程度上,兼具古裝喜劇、權謀和正劇的元素,既有對歷史的描繪與呈現,也存在環環相扣的歷史假設與推演。



湯唯的角色孫若微更像一個引子,從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串起,橫跨五代六朝,講述了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等數代帝王的故事。

它不能簡單地被歸入常規的古裝正劇,也絕不能算作惡搞喜劇:劇集中的喜感大都來自於角色與角色的碰撞, 當劇集把嚴肅和幽默融合到一起,最終的效果也很奇妙——風格輕鬆下飯,但情節又緊張到足以讓你為角色命運提心弔膽。

另一方面,劇集也體現除對觀眾智商的尊重,用許多細節、許多伏筆構築起一個自洽的邏輯閉環,炮製出一場驚心動魄的皇家腦力對決。又不乏對人性與情感的深層挖掘。

明朝那些事兒,出了名的複雜燒腦,但拍的好的不多,在導演張挺看來,「歷史」除了故事以外,還提供給後人一種猜測的可能性,也希望歷史是古代與現代的一種對話,而這種對話不來自於「甜寵」「大女主」。

這種劇帶出來的是什麼?

在我看來,一個字。

破。



破局,代表著有的觀眾理解,有點觀眾覺得編導有神經病。

這背後,是圈層化觀劇時代,我們越來越缺乏去欣賞「破」的耐心,而一旦出場就自帶bug,更容易被媒體一哄而上,幾巴掌拍死在沙灘上。

但,這種對古裝劇程式的破,真的毫無意義嗎?

就說一點,劇集的配角,絕不是大女主的墊腳石和反光鏡,他們是歷史氣象的組成部分。

說白了,《大明風華》把每個人當人,也沒把歷史當成狗血愛情拍,這更不是一首帶著瑪麗蘇味兒的女主讚美詩。



接下來會如何?不知道,但值得往下看。

所以當你們都在嘲湯唯朱亞文這部丑顏濾鏡新劇,我偏要力挺。

造型丑是真的,湯唯還沒入戲也是真的,但如果對破局的部分視而不見,誰來創造古裝劇的明日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