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一座擁抱綠色 深情呼吸的城市

2019-10-25     中新號

中國新報湖南訊(記者 曾祥興 李昕 通訊員 寧奎)10月25日,2019第十九屆湖南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上,在自然奇觀天門洞的見證下,一幅長19米、高2米的巨幅畫卷徐徐展開,全景式的綠色張家界,驚艷世人。



張家界,是湖南的「綠心」,也是長江流域重要的生態屏障區。

對於旅遊城市張家界而言,綠色是這座城市的「底色」。歷年來,張家界市委市政府接續發力造林綠化和林業生態建設,打造出一個綠意盎然的世界級旅遊城市,也探索出一條可借鑑可推廣的森林保護之路。



這是一張遞給世界的生態名片

從海拔一千多米的天門洞廣場遠眺,眼帘滿滿的綠色,澧水蜿蜒而過,張家界市城區布局其中。

這一簾綠意,從何而來?

「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綠色張家界建設。」張家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虢正貴一語中的。他說,張家界正全力打造生態美、環境美、山水美、城市美、鄉村美的美麗中國「張家界名片」。



事實上,張家界一直是綠色發展的先行者、實踐者和領跑者,而「森保節」即是最具代表性的符號。

1991年,首屆湖南張家界國際森林保護節,在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舉辦。「橫空出世」的森保節,以傳播生態文明、交流森林保護經驗、發展綠色產業品牌為核心。這在當時以全力發展經濟為主流的世界,不啻於一劑生態保護與發展的「清醒劑」,也引來了國際關注的目光。



從「地球呼喚綠色、人類渴望森林」,到「綠色生態、和諧發展」,再到「森林——我們的家園」,經過連續19屆的舉辦,「森保節」已經成為我國十大自然生態類節慶活動品牌,也是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以森林保護為主題的節會活動。

節會一屆接一屆辦,綠意一年比一年濃——



截至去年,張家界市林地面積1057.88萬畝,有林地面積879.18萬畝,森林蓄積量由1988年建市時的789萬立方米,增加到現在的2893.88萬立方米,增長了3.67倍。

翻開張家界的「綠色成績單」——張家界森林覆蓋率為70.99%,在全省各地州市中排名第一,其中武陵源區森林覆蓋率達到85.32%,在全省各區縣中排名第一 。這份「成績單」,正是28年前張家界首創「森保節」倡導森林資源保護,所收穫的最佳答卷。



而此時的張家界,早已頭戴「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森林旅遊示範市」兩項桂冠,在「對標提質、旅遊強市」戰略的推動下,向打造一座會「呼吸」的國際精品旅遊城市目標,闊步前行。

這是一項普惠民生的生態工程

第十九屆張家界國際森保節開幕式現場,主題為「共享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的自然保護地建設成就展示長廊,引來眾多市民與遊客的圍觀。展板上,人是綠色創建的核心主題。長廊的另一廂,天門山速攀天梯青年精英賽正精彩上演。絕美的風景下,中外青年沿著99道彎騎行而上,盡享森林帶來的舒暢與愜意。



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數,不僅取決於經濟發展水平,也取決於居民是否能夠暢快呼吸,高樓大廈間是否有養眼綠意,滿山林木是否能轉化為綠色經濟。

「這是一項民生工程。」張家界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革安表示,張家界堅定森林保護政策,圍繞「城區森林進城、近郊森林圍城、農村興林富民」整體布局,出台了30多個專題規劃設計方案,確保城市森林建設全視野、高起點和科學化水平。

數據是成效最好的體現——


在張家界市城區,森林覆蓋率達41.84%、人均公園綠地11.54平方米,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在郊區,建設綠色通道3200餘公里,重點建成了高速公路、通往景區公路和中心城區出口公路沿線等10餘條綠色通道;在鄉村,通過建設20個鎮40村綠化示範點的引導,洪家關、龍尾壩、雙峰、石堰坪等一大批生態環境優美的森林村鎮成型。

張家界「綠色銀行」生意也越做越大。

2018年全市森林旅遊產值達560億元,來張旅遊達8652萬人次,成為全國森林旅遊的示範窗口,27萬多農民從事以森林旅遊為主的旅遊產業。依託張家界林業資源優勢,張家界已形成以花卉苗木產業、「三木」藥材、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產業為代表的產業體系,林業產業總產值達300多億元。

城在林中,人在綠中;森林葳蕤,滿山是寶……走進張家界,像走進了一幅原生態的水墨畫,滿眼都是山清水秀,心肺在負氧離子的浸潤下潔凈如洗,腰包也能在綠色的帶動下日漸鼓脹。

守護了綠水青山,收穫了「金山銀山」,張家界以實實在在的措施與成效,成為踐行「兩山論」的經典範例之一。這座城市的人民,也成為了實現美麗中國發展戰略的參與者、見證者與受益者。

(圖片均來自張家界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_IFAm4BMH2_cNUgHC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