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名學生食物中毒事件脈絡圖:
7月22日晚
內江市第二中學參加世紀明德組織的暑期研學旅行的368名學生和20名帶隊老師,乘坐北京西開往重慶西Z95次列車返程途,晚飯後,24名學生出現嘔吐、噁心、拉肚子等症狀。晚餐為旅行社準備的方便食品及列車上的水果等。
7月22日深夜
列車抵達鄭州站,24人被緊急移交鄭州火車站,隨後送往市內5家醫院進行救治。
列車從鄭州火車站發車後,又有15名學生後續發病,先後在漢口站、恩施站移交救治。至此,團隊共有39名學生出現不適症狀。經衛生部門初步診斷,發病學生為為細菌性集體食物中毒。
7月23日中午1點
中國鐵路微博刊載映像網消息,稱「晚餐為旅行社準備的方便食品。Z95次列車上其他旅客包括在車上用餐的帶隊老師,未出現上述症狀。」
7月23日晚9點
內江市教育局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事件通報,稱獲知消息後有關部門派出3個小組分赴鄭州、漢口、恩施協調處理相關事宜。
7月25日凌晨
世紀明德官網公告稱,39名營員陸續出現了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後,公司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截至今日凌晨零點,所有發病營員體徵平穩並已陸續康復出院,返程。同時公司正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後續調查及善後工作。有關負責人稱,檢測結果要等到7月28日以後才會出來。
此前負責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為學生準備的方便食品均來自正規供應商。
《教育家》微評:
39名學生食物中毒:「三問」研學旅行亂象
近兩天,一則關於四川內江二中赴京研學團返途火車上39名學生陸續出現拉肚子、嘔吐、發燒症狀,經衛生部門診斷為細菌性集體食物中毒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據內江教育局23日晚消息,出現身體不適的39名學生中已有3人出院,其餘學生症狀穩定,正在醫院留觀治療。
今晨,組織方北京世紀明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其官網發布消息稱:「截至25日零點,所有發病營員體徵平衡並已陸續康復出院、返程,公司正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後續調查和善後工作。 」
此事真相尚待澄清,但也令人憂心。教育部早有文件要求,研學旅行要遵循教育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安全性原則、公益性原則。近年來,伴隨著研學旅行行業的火爆,市場亂象叢生。
一問:研學旅行的安全防線誰來守?
以學生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學旅行,需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對研學線路、課程設計、組織方案、實施過程、實施效果等進行事前、事中、事後評估,切實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
學生研學途中食物中毒,食物由誰提供?經過了怎樣的把關?把關人為何失守?背後的原因何在,當一查到底,依法依規,對有關責任方嚴懲不貸。築牢研學旅行的安全防線,不妨借鑑旅遊行業經過幾十年摸索形成的旅遊安全立法、安全保障體系和保險等經驗,建立讓學校和家長放心的研學旅行發展體系。
二問:研學旅行為何難保質量?
中小學研學旅行目標偏離,學生安全被市場逐利邊緣化,研學旅行質量難保障,這令家長揪心、痛心。市場大、門檻低,研學機構魚龍混雜;游而不學、價格虛高,行業尚無標準;研學主題不明晰、研學導師缺口待補齊;運作缺乏監管,各方權責尚不明晰。
規範研學旅行組織管理迫在眉睫,教育主管部門和中小學生所在的學校為第一責任主體,謹防淪為商業機構的代理人,用自身教育支配權裹挾學生和家長「消費」。
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組織,營利性是其一大特性,研學機構作為企業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投入了人力、物力、財力等,保障其基本投入成本基礎上營利本無可厚非,但偏離教育目標,背離研學旅行初衷,純粹地追求商業利益,本末倒置,喪失社會責任的行為定被社會唾棄。
三問:研學旅行的督查評價如何落到實處?
切實有效的督查評價機制不可或缺,莫等一地雞毛才來收拾。
各地建立健全中小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評價機制,把中小學組織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情況和成效作為學校綜合考評體系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研學旅行健康發展有利舉措。
學校提前擬定活動計劃並按管理權限報教育行政部門備案,通過家長委員會、致家長的一封信或召開家長會等形式告知家長活動意義、時間安排、出行線路、費用收支、注意事項等信息,加強學生和教師的研學旅行事前培訓和事後考核,考核對象不僅要覆蓋學生、教師,也要覆蓋學校與政府相關參與部門,藉助督查評價倒逼研學旅行活動的合法合規、健康有序開展。
— END —
來源|本文系教育家編輯部原創
學霸的學習秘笈,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