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旅圖君,筆耕不輟,只為講述旅途中更精彩的故事!
說起西北最有名的城市,我想應該是西安吧。無論是從國家戰略,還是西安悠久的歷史文化,已經西安的經濟發展,在西北都可以稱得上是最為出色的。作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大家熟知的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等,給每一個中國人勾勒出濃濃的「長安情結」。
西安
西安是一座歷史極為深厚的城市,從它所擁有的古遺址、古建築就能看出,這裡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同時,西安還有西安城牆、鐘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歷史博物館、碑林博物館等景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這些入選世界遺產的建築遺址中,赫赫有名的西安古城牆卻不在其列,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以西安為例,談談中國的明清城牆為何未能入選世界遺產。
西安城牆
中國明清城牆的申遺史,一晃30多年了
西安城牆是不是沒申請過世界遺產呢?其實不是的,事實上,西安城牆作是進行過世界遺產的申請的,但並不是沒評上,而是壓根連參加評選的機會都沒有。西安城牆的申遺有些年頭了,從1987年開始,西安就進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但是很遺憾,前兩次,西安城牆都沒進入到國家《世界遺產預備名單》中,所以更不可能拿出去進行評選了。
西安城牆
好在2006年,西安與南京及遼寧興城三地聯合申報的「中國明清城牆」申遺項目最終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可是現在各地對申遺越來越積極,城牆申遺團的城市越來越多,如今「中國明清城牆」項目共納入南京、西安、荊州、襄陽、興城、臨海、壽縣和鳳陽等八座城牆,代表著明清時期的都城、二級王都、府城和衛所等不同等級城市的城牆,據說河北正定也有可能加入城牆申遺團。
南京城牆
城牆申遺軍團的隊伍越來越龐大,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2006年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申遺項目一共有35個,其中已經有7家分別申遺成功,分別為開平碉樓、福建土樓、五台山、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元上都遺址、雲南紅河哈尼梯田,可13年過去了,明清城牆成功申遺,卻似乎還只是一場夢,遙不可及。
為何說明清城牆申遺,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夢?
簡單來說,申遺沒想像中那麼簡單,尤其是文化遺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要求「不但要保護文物的個體,而且要保護文物的環境、歷史地段,以及城鎮的歷史風貌」。也就是說,文化遺產不僅僅是單個,是一個整體性的東西,這也是世界遺產所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要素,一是真實性,二是整體性。
何為真實性?真實性就是無論是自然的還是人文的,都要求是原始的,決不可造假景、造假文物,不能在風貌保護區內建人工設施,以保持遺產的真實性。然而西安城牆在經歷了各朝更迭和戰亂之後,城牆幾經蹂躪,特別是文革期間受到了嚴重衝擊,文革結束後,當時西安城牆僅存城樓和箭樓六座,以及十四處豁口。如果拿這些東西去申遺,肯定是過不了第二關,也就是世界文化遺產要求的整體性,因為這時候西安城牆已經是支零破碎了。
西安城牆
西安修復城牆比申遺更早,早在1983年,西安就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修復,雖然號稱這次修復是「修舊如舊」「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但是還是進行了大量重建工作,更為要命的是其中還是使用了大量現代建築材料和施工方法,導致整個城牆面貌只是形似而非神似,也就是說,西安的城牆修復,不僅是修復,而是修建。例如1983年4月至1987年底,西安城牆上重建敵樓12座,修建魁星樓1座,新建馬道門樓14座和一大批仿古工作人員辦公房,重建了永寧門(大南門)月城,又於1989年重建了南門閘樓。這樣的修復不僅是在西安存在,南京也存在,這樣做雖然能使城牆看起來更完整,能滿足第二個要求,但是真實性就大打折扣了。新修的東西,你怎麼好意思說這是古城牆呢?對吧。
西安城牆
不得不承認,這事也不能怪西安,畢竟任何文物,在歷史的長河中磨礪風蝕之後,那種歲月磨礪得痕跡已經成為文物的一部分,如果要改變現狀或者試圖恢復原貌都會對文物本身的破壞。但是讓人大跌眼鏡的是,2006年西安城牆南門至文昌門段近30米長的內側城牆發生坍塌,這段城牆當時正處於維修的過程中。環城公園劃專用停車場城牆內居然掏出了一個「辦公樓」,裡面設施應有盡有。還有一點,就是西安城牆附近的整體環境並不利於申遺,站在西安城牆上,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不管往哪個方位看,都讓人感到強烈的建築、色調反差。城牆周邊建築物要麼低矮破舊,要麼現代化的高樓大廈高聳入雲,還需進一步的統一規劃。有趣的是之前竟然有人還曾冒出個給城牆裝電梯的怪招幸好被及時叫停了。你想想,在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去申請世界遺產呢?
西安城牆
申遺不能只看利益,保護也不能一味的重建
其實在我們國家,很多地方自然、文化景區都十分熱衷於申遺,這是為什麼?毫不客氣的說,這就是把申遺都走向了功利主義的道路,忘記了申遺的初心。因為申遺成功後,檔次上去了,門票價格也就上去了,錢自然就來了。所以能申遺的景區,往往是先把文物或者自然環境修葺一新,然後編個故事寫個文案就去申請世界遺產,如果申請不下來也就罷了,可萬一申請成功了呢,那可是要賺大發的節奏啊。但是這樣做,這對文化和自然環境的保護和傳承有好處嗎?一點都沒有的。更可悲的是,有些地方為了申遺,把本來的古遺址或景區弄得不倫不類,面目全非,這簡直不是保護和傳承,而是破壞。有些地方,還把申遺當成政績工程,不惜花費巨大的精力和財力去爭取「世界遺產」的頭銜,而忘記了自然文化景區作為自然遺產的初心。
世界遺產秦兵馬俑
最後的話
世界遺產的申請,是萬不可與利益直接去掛鉤的,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所有申遺的地區都應該去正確認識世界遺產的意義和價值,共同承擔起保護人類文明的國際義務,而不要一門心思去想著申遺成功後的名和利。如果現在的明清城牆保護依舊是重建為主,恢復所謂巍巍長城的模式,我看明清城牆申遺就很懸,估計是一場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Jrw4G8Bgx9BqZZI6t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