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12月12日報道
核心閱讀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提出,黨的基層組織要著力提升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強化政治引領,下大氣力解決軟弱渙散問題。在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政治建設考察向村、社區延伸,將全區村、社區幹部納入「政治體檢」,細化考核內容,既評優評先,又撤換調整,確保讓有為者有位、無為者讓位。
過去,當上村、社區黨組織的幹部,如果沒什麼大問題,一般都能幹滿一屆,有的幹部就有了等等看的想法,認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乾差一個樣。如今,乾得不好就「下崗」,想混日子難了。
在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政治建設考察向村、社區延伸。全區204個村、社區班子及1259名村、社區幹部全都納入「政治體檢」,一把尺子量到底,既評優評先,又撤換調整工作不力者,讓有為者有位、無為者讓位。壓力催生動力,當地村、社區班子更加團結,幹部面貌煥然一新,群眾心氣越來越足。
「考察摸清了基層幹部隊伍『家底』,既肯定亮點,又重視不足,關鍵在於立足長遠、主動作為,從根子上築牢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婁星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劉遲輝說。
聽心聲
突出民意、注重實績,細化考核內容
「老譚,一小時後我們來村裡開個短會,請召集村幹部、駐村幹部、黨員、村民小組長和群眾代表參加。」接到鎮長鬍新軍來電時,杉山鎮花溪村黨總支書記譚滿平正在村裡的玫瑰園「幫工」。在村部,他見到了婁星區委組織部派出的調研考察組,這才知曉會議主題:對村黨支部進行政治建設考察。
「政治體檢」究竟關注哪些內容?「這次考察,是將政治和業務融合起來,從黨建、扶貧、發展、民生等方面的實績出發,考察村兩委班子和村幹部的政治表現。」婁星區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忠勇向大家解釋,其中,重點考察村級黨組織書記。調研考核組下發民主測評表,參會人員匿名填寫。大家圍繞實幹能力、公道正派、廉潔自律和為民服務等方面,依次對被考察對象打分評級。
此後,考察組又隨機抽取10名黨員、村民,開展深度訪談。「我家門口一條泥巴路想鋪水泥,但這條路經過另一個組的自留地,他們一直沒同意。」黨員譚海桃告訴考察組,「我們書記譚滿平挨家挨戶跑了五六回,終於做通工作,解決了我和山上十幾戶人家的出行難題。」
既聽群眾心聲,又看村裡發展。這裡曾是出了名的落後村。2014年,「能人」譚滿平回村當起了「領頭雁」,將村兩委班子擰成一股繩,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情辦起,修路引水發展鄉村旅遊,不僅還清歷史舊帳,還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日子越過越紅火。
「這次考察,花溪村黨支部和譚滿平都被評為優秀。」婁星區委組織部研究室主任張水鋒說。今年7月起,婁星區委組織部成立6個調研考察組,將黨的政治建設考察向基層延伸,細化考察內容,突出民意、注重實績。
考察激發乾事熱情,村與村之間「比著干」的氛圍更濃。「群眾的認可,是榮譽,更是鞭策。」譚滿平說,「大家幹勁更足了,每天都在琢磨怎麼幹事、干成事。」
抓痛點
緊盯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堅決撤換不稱職幹部
婁星區蛇形山鎮某村村口,區紀委派駐組織部紀檢組長鄒志東剛下車,手裡就被塞了四五份材料,寫的全是問題。有的反映村裡利益分配不公平,有的反映班子不團結……
「經過多方了解,我們發現,問題出在村支書朱某身上。」鄒志東說。這是一個合併村,朱某帶班能力不強,工作經驗不足,許多問題處理不及時,失去了群眾的信任。綜合多方反饋意見及「打分」情況,最終,考察組認定朱某「不稱職」,提出撤換意見。
「『政治體檢』注重多方印證,防止突擊準備,嚴禁弄虛作假。」婁星區委組織部辦公室副主任聶慧明告訴記者,考核組在發現優點亮點的同時,基層幹部隊伍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也得以呈現。
少數村、社區班子整體功能弱化,戰鬥力不強;一些黨組織書記積極性不高,開拓精神不強,示範帶頭不夠;一些村、社區幹部群眾觀念淡薄,為民服務意識不強;有的村、社區年輕幹部培養缺位,後備力量不足……「發現問題不迴避,對於履職不力的幹部,該撤換的一律撤換,該整改的立即整改。」劉遲輝說。
「針對村裡黨員幹部開展『政治體檢』,這是大好事。」不少村民紛紛點贊。過去,少數人抱著混到下一次換屆的心態,光拿報酬,不願幹事。考察為村幹部們敲響了警鐘,倒逼著每個人履職盡責,為村裡發展出力。
開藥方
全區一盤棋、先進帶後進,找准癥結組織教育培訓
在婁星區委組織部開辦的村、社區支部書記培訓會上,作為考核中評出的「十佳書記」,水洞底鎮鳳冠村支書劉國建講述了村裡的發展故事。「攻堅克難的關鍵是什麼?那就是班子團結、統一思想、握指成拳。」他說。
2017年以前,鳳冠村班子老齡化嚴重,各管各的事,發展沒規劃,亂成一團麻。當年,劉國建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新任班子剛剛組建,他就定下抓好黨建、團結一心的規矩。此後,以黨支部為引領,村兩委大小事情都集體商議,勁往一處使。
兩年來,鳳冠村引回10名本村商人,在村裡發展了1000多畝果林,村集體以山林入股,獲得「第一桶金」;引導村民發展鴕鳥特色養殖,實現了養殖業差異化發展。面對群眾飲水難、出行難等問題,村裡積極爭取資金項目,解決群眾的煩心事。村裡人心齊了,環境好了,還有很多商人前來洽談投資項目,將要建設精品農業示範產業園。
「村裡謀發展,做好規劃是前提。我們村根據資源布局,明確每個片區的發展項目,避免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劉國建同時提醒大家,「用好用足政策,是一個項目低成本、高效率運作的『秘笈』。」他說,鳳冠村發展果林前,村裡特意請來林業部門專業人士,對村幹部、股東開展政策業務培訓,摸清政策和資金支持情況後,才開始實施。
劉國建的一番話,為基層「領頭雁」們打開了工作新思路。培訓結束後,大家意猶未盡,紛紛上前交流,討論更深更細的問題。
劍指基層幹部隊伍存在的難點問題和薄弱環節,區里組織的教育培訓更為精準。針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主任,培訓聚焦黨的知識、政策素養和業務技能。同時,還增加了交流分享環節,為的就是全區一盤棋,先進帶後進。圍繞其他村、社區幹部,培訓重點則放在增強服務意識等內容上。
除了集中培訓,還有「上門服務」。「個別村財務管理比較混亂,我們幫著聯繫相關部門,請他們進村培訓。個別村幹部廉潔意識和紀律意識不強,我們就反饋給紀檢監察部門,請紀檢監察幹部來開展警示教育。」婁星區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黃芳說。(王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