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在學,10歲小學生也在學!「攻陷」你朋友圈的這種編程課,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2020-04-25     都市快報

「會Python的人工作不會太差,追上同齡人,就現在!」


「學Python,自動化處理Excel、Word,高效辦公,準時下班。」


「Excel一小時,不及Python5分鐘;0基礎入門,對新手超友好。」


……


你的朋友圈是否不止一次出現類似廣告?每次還都能「呼啦啦」引來大半個朋友圈的點贊評論?

熱鬧的評論區


除了面膜以及各種零食,在朋友圈買一門Python編程課,似乎成了一種新流行。


SOHO中國董事長、地產大亨潘石屹前幾天在微博上,曬出了一張編程一級考試的准考證,學的也是這種語言。



Java、C 、C++、PHP、JavaScript、R、Go……程式語言眾多,為什麼Python成功出圈,甚至還被一些培訓機構包裝成了「成功學」?而這些朋友圈裡的編程課,葫蘆里賣的又是什麼藥?


//

Python是什麼?

//


1989年12月,荷蘭電腦程式員吉多·范羅蘇姆為了打發無聊的假期,綜合其他語言的優點,開發了一種新的程式語言——Python。而這個命名,來自於他最喜歡的英國喜劇《蒙提·派森的飛行馬戲團》(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


為了讓計算機理解人的意圖並完成某種特定任務,人就需要將待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手段,通過計算機能理解的形式告訴它。這種人和計算體系之間交流的過程,就是編程。


「作為程式語言之一,Python是知名度很高的膠水語言。」余昌盛博士,高級工程師,曾獲浙大最高榮譽「竺可楨獎學金」,這幾年在中小學生人工智慧教育領域創業。他所說的「膠水語言」,顧名思義,就是Python寫的各種功能模塊,還能把其他語言製作的各種功能模塊連接在一起協調運作。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Python能用來做什麼?


可以做網站,比如國內的知乎、豆瓣,國外的YouTube等;可以開發網絡遊戲的後台,比如《文明》系列、《陰陽師》;可以做日常任務,像是處理Excel表格、考勤表、股票分析,還可以自動備份你的MP3、做個抖音上很紅的表白神器哄女朋友開心,等等。


2019年11月14日生日當天,56歲的潘石屹宣布要學一門新語言:Python。



他這樣解釋原因:在不斷發展的社會中,要指揮機器,就需要學習讓機器聽得懂的語言。而他覺得Python是進化最好的、也是最值得去學習的語言之一。


此後,他的微博幾乎就成了學習進度打卡處:先放一段Python代碼,再向網友提問「輸出是個啥」,一天一更的速度。


學習數月後,今年4月19日,潘石屹曬出了自己的准考證,表明當天正在參加一場Python編程一級考試。


//

「攻陷」朋友圈

//


很多人雖然不知道Python是什麼,甚至不知道這個單詞怎麼念,但對它並不陌生。而這種「臉熟」,來自於朋友圈8.9元/9.9元的Python體驗課廣告。



這種廣告,通常是短文案搭配九宮格摺疊頁圖片或小視頻,文字不多卻指向性明確,且很有誘惑力,比如0基礎入門;高效辦公、準時下班;追上同齡人,就現在……


神奇之處在於,每次這樣的廣告出現,就會炸出大半個朋友圈的好友或點贊或評論,火爆異常,常常滑屏半天不見底。


打馬賽克的都是點贊的好友


有的來湊熱鬧:天呢,你們這是約好在這兒聊天嘛!有的表示好奇:為什麼這麼多人點贊評論?還有的看中了人氣,乾脆借地給自己打起廣告。


而我的朋友老湯正是被這條前陣子三天兩頭出現的朋友圈廣告引發好奇心,點進公眾號買了體驗課程。


當然,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他想學。「你看我們做新媒體的,樣樣要略懂。日常運營、剪視頻、寫方案、弄PPT、策劃活動、處理Excel……看介紹,用Python能獲取和分析那些閱讀量很高的公眾號,找到獨特之處借鑑到自己的號的運營上。」年近不惑的老湯對工作充滿熱情,認為技多不壓身。


其實早在2018年6月,老湯就花了1萬多元替兒子報了一家少兒編程培訓班,一周兩小時課程。今年10歲的小湯,目前已學完Scratch基礎編程,即將開始學習Python。


當老湯用「人生第一批代碼」列印出一隻皮卡丘圖案並轉發到朋友圈時,1991年生的杭州小伙曉非已經熟練地運用Python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原先一兩個小時才能做完的工作,現在10多分鐘就能搞定。」


老湯發的朋友圈,點進去就能看到皮卡丘圖案。


兩年前,他開始從事數據分析工作,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學Python。理工科的他有一定編程基礎,選擇自啃書本。


//

8.9元編程初體驗

//


本周一,當Python小廣告再次在朋友圈現身,好奇心加上「8.9元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的心理,我也關注了公眾號「××編程」,下單體驗課。

公眾號自動發來消息,推薦我添加了一位課程老師。很快,她將我拉入一個群。中午時分進,群內已有132人,當晚8點增長到282人。此後幾天,有人進也有人退,總人數始終保持在280左右。

群里的成員,來自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福州、長春、鄭州、三亞、西安……全國各地都有;從事領域和職業類型也是五花八門,汽車、網際網路、媒體、醫學、製造業;財務、行政、會計師、教師、設計師、客服、電商……


群里的互動答疑


每天,學員除了要在網頁版的編輯器里實操練習(闖關模式,案例也不枯燥,出現了電影《千與千尋》《復仇者聯盟3》《哈利·波特》等情節),早上8點、中午12點10分、下午4點,課程老師還會在群里分享一些認知文章;晚上8點,則是班會時間,集中講解複習知識點,並進行答疑。


實操課的介面


其中一關的練習題:打出皮卡丘圖案


每一項任務完成後,學員都需要在群里打卡或者附上讀後感。如果沒完成,課程老師會私信進行監督。


每天大家都在群里打卡彙報學習進度


沒按時完成實操課的我收到了「容嬤嬤的凝視」


這一整套下來,讓人感覺這8.9元還挺值。


到了本周四,可體驗的4次網頁實操練習全部結束,最重要的環節來了:賣課。課程老師會告訴你,體驗課期間下單可享優惠,購買餘下課程總共不到1300元,但體驗課結束後就恢復原價(近2000元)。我所在的這個群,當場有若干人下單,還曬出了打款的支付寶截圖(無法驗證是不是托)。



如果你之前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和應用一無所知,也完全不知道Python是個啥,那麼,這8.9元還是能讓人從整體上有個淺顯了解。


//

為什麼出圈的是它?

//


程式語言這麼多,為什麼出圈成功的偏偏是Python,甚至被一些培訓機構包裝成了網紅,走上「成功學」的路子?


「主要還是跟人工智慧的大環境有關。」余昌盛博士表示,隨著這兩年人工智慧概念的大火,其重要的支持語言Python也是一路高歌猛進。「很多人工智慧、深度學習方面的開源框架是基於Python的。」


而在杭州從事相關領域工作已有六七年的潘工告訴我:「其實在杭州的程式設計師圈子裡,目前用得最多的還是Java。但Python確實是一種理想的初學者語言,語法簡單、語句清晰,比Java容易,比C/C++容易更多。」對於編程小白來說,可能幾節課就能做出點像樣的東西來,容易讓人有成就感。


兩位工程師不約而同地分享了一個網址給我,是TIOBE(程式語言排行榜領域較權威的組織)今年2月的程式語言排行榜。榜單顯示,在前50名中,Python的流行度排名第三,僅次於Java和C。


TIOBE截圖



第三個原因,就是Python擁有相當龐大和成熟的免費「代碼庫」,支持從爬蟲(從網絡上自動批量地爬取和整理所需信息用於商業分析、調研學習、娛樂生活等)到各類識別的各種功能,適合非計算機專業入門做一些快應用。


而在我加入的這個體驗課群里,學員們的一些學習心得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Python的流行。


為了不成為被AI淘汰的人,就要先去了解學習,跟上時代的變化。


在離不開計算機的時代,會一門程式語言一定受益匪淺。一開始想學Python的原因是想寫個爬蟲搜集數據,做做調研,但現在有了更多新想法。


學好Python對本職工作肯定有很大提升,也是為跟孩子有共同語言再努力進階一下。


……


//

真的有必要學嗎?

//


這個問題,「主要看你到底需不需要。簡單說,你要弄清楚自己學編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而不是因為現在Python火,別人都在學,所以我也要學。」余昌盛博士說。


你日常的工作需要通過爬蟲快速收集資料嗎?需要通過自動化處理數據減少重複勞動嗎?你所從事或即將從事的行業和人工智慧有較強關聯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可以學。


潘工也表示了類似看法:「如果你有時間和精力,日常工作又用得上,當然能學。」

不過,潘工也指出,人工智慧是個很廣泛的概念,Python作為工具,只是熱門語言之一,但不是唯一。而目前社會上某些培訓機構的宣傳,容易讓學員產生學會Python就掌握了人工智慧的錯覺,仿佛明天就能造出下一個阿爾法狗(AlphaGo)。

至於到底是自學還是花錢買課程,這可能要看個人的學習能力、自律性以及經濟承受能力等。如果你是編程小白,且不想自己花時間和精力去網上搜集學習資料,自律性也一般,那麼,經濟條件允許時,花1000多元買課程,有人天天督促你,群里也有其他學員一直在積極學習打卡,你想偷懶也會不好意思。反之,「Python的學習資料,除了傳統書籍,網上一搜也是一大把(百度、B站、知乎等都有),好好沉下心來學,同樣也可以掌握。」潘工表示。


這是潘石屹此前曬出的學習書籍


記者 童蔚

編輯肖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Fj8rnEBfwtFQPkdpmh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