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浩跟王力宏的碰撞,精英跟草根的對決,現實讓人無奈

2019-09-27     騎驢微觀世界

2019年,中國好聲音第八季,迎來了兩位新導師。

王力宏和李榮浩,前者曾在第二季作為夢想導師參加該節目;後者則在前年以助唱嘉賓身份參與演出。

每年好聲音開場表演,四位導師都會互唱對方的代表作,但是今年卻沒人唱新晉導師李榮浩的歌。

儘管是好聲音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導師,但是境遇如此尷尬,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

王力宏是華語樂壇「新四大天王」之一,無疑已成為音樂界的領袖標杆,擁有世界級影響力。

而李榮浩作為新起之秀,目前與前者尚有一定距離,無論資歷、名氣、影響,皆略遜一籌。

出身不同,決定經歷不同,努力程度不同,成就不同,人生也不同。

但李榮浩通過自己努力,至少他已經坐上了導師席,跟王力宏平起平坐了。

一個精英的誕生,家庭因素有多大作用?

王力宏出生在精英家庭,父親和母親各自的家族裡,都是學者、律師、名醫、總裁雲集。

所以王力宏才有條件從小在美國長大,所以他的音樂天賦才得以被早早發現。

王力宏的成功,既得力於他自己的勤奮和努力,也得力於父母和名師的精心培養。

而李榮浩則不一樣,他出生在安徽一個普通家庭,典型的草根。

由於家庭貧寒,李榮浩連高中都沒上,但這不妨礙他喜歡音樂,

為了追逐音樂夢想,他帶著1800塊錢,隻身一人開始北漂。

他租不起房子、吃不起快餐,只能睡地下室、吃泡麵。

在他最困難的時候,還經歷了一場嚴重車禍,他在醫院整整躺了一年,

但就是躺在醫院,他也抱著吉他不停寫歌。

第一屆《中國好聲音》播出的時候,李榮浩還呆在地下室吃泡麵呢。

像王力宏這樣出身優越的人,畢竟只是少部分人,

我們絕大多數人,其實都跟李榮浩差不多,出生在一個非常普通家庭里。

所以如果我們想成為王力宏,就一定得付出比他多得多的努力。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寫過一篇《相信奮鬥的力量》。

文中講了他的一段經歷:高中時,他的老師對全班同學說:

「你們在座的,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以後一定都是農民。」

但是俞敏洪不甘心,考了一次不成,他就考第二次,考了二次不成,他就考第三次。

最後,他終於考上了北大,貧苦的人生從此柳暗花明。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說「階層固化」,

其實自古以來,每個朝代都有階層固化。

但無論階層怎麼固化,

總有5%的窮人可以像俞敏洪、李榮浩一樣突圍而出。

網上有人說:「比我優秀的人比我還努力,那我努力還有什麼用!」

你努力是為自己,而不是為了跟別人比。你不努力,只會比別人越來越差。

因為,在這個社會上,儘管誰都不想跟別人比,可還是要跟別人比。

你在要求孩子成為精英的時候,你有想過你自己嗎?

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你知道孩子也在望父成龍、望母成鳳嗎?》

在文章里講了一件有趣的事。

有一天,兒子突然對她說:

「媽媽,我覺得你應該有更好的發展。」

媽媽問:「怎麼發展?」

兒子說:「去競爭當領導啊!」

媽媽說:「哪有你想的那麼容易。」

兒子說:「這樣吧,你用三年時間,去爭取當個副局長吧!」

那一天,媽媽突然領悟到:

就像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一樣,每一個孩子也都在望父成龍、望母成鳳。

我們都要求孩子成為王力宏,

但為什麼我們不要求自己成為李榮浩?

如果我們自己能成為精英,

那孩子成為精英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而如果我們自己不能成為精英,

又憑什麼要求子女去成為精英?

社會的現實就是這樣的無奈。

我們總是在要求孩子應該怎樣怎樣,

我們想過自己應該怎樣怎樣了嗎?

三流父母發牢騷,一流父母做榜樣。

做更好的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CKmjm0BMH2_cNUgOrk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