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片之後,我終於知道誰在偷我的信息......

2019-08-13     電影集中營

說點日常事兒。

點外賣的時候,不用專門輸入想吃的東西,首頁已經根據喜好把你經常光顧的店鋪擱在最前面;

逛某寶的時候,你可能前兩天才搜過什麼,那些「有好貨」的小欄目緊接著就推薦給你各種各樣的相關產品;

你經常訪問的主頁,你經常關注公眾號,你喜歡聽的音樂,你愛刷的小視頻,你愛看的影視劇題材......

這些連爸媽都可能不太清楚的細節,有人輕而易舉就掌握了,好像有一雙隱形的眼睛正在密切監視著我們的生活動態— —

《隱私大盜

The Great Hack

說實話,廠長看完這片之後非常震撼,因為我們沒有隱私了。

從我們發一條朋友圈、為一條微博點贊、在某音上刷一段視頻開始,我們的個人信息就已經流出,成為有心人達成各種目的的工具。

沒錯,是我們自己賣了自己!

想必有些朋友一定注意到,不久前Facebook因被罰50億美金(約合人民幣344億元)衝上國內熱搜。

為什麼被罰?

直接原因就是去年的劍橋分析事件

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公司非法收集8700萬Facebook用戶資料,通過分析他們的性格喜好、政治傾向,最終影響美國大選的結果。

深陷醜聞的Facebook遭遇信任危機,股價暴跌

也許你會納悶,有這麼邪乎嗎?還能影響美國大選?

事實就是如此,2014年用戶總數就達到22億的Facebook就是一個最好的工具。

像是歐巴馬、特朗普他們競選總統的相當一部分投入就是花在這上面。

投放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問卷,用於製作選民的性格模型。

確立意向不明確的選民區域,搖擺的態度使他們成為最容易被說服的人,針對他們的性格喜好設計個性化的內容。

像是博客、新聞、網站文章、視頻以及無所不在的廣告,幾乎你能想到的每個平台都可以成為釋放信號的武器,狂轟濫炸。

直到,你看到他們想讓你看到的世界,你投出他們想讓你投出的選票。

所以,看似公開的總統大選,不過就是事先預謀的資本遊戲,結果是早就設計好的,驚訝的只是不知情的吃瓜群眾。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大選一年比一年燒錢!

你說你被利用了,可沒有人逼你,做決定的是你,最終走向投票箱投票的還是你。

包括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英國脫歐公投,劍橋分析也有參與。

他們分析人們為什麼選擇脫歐或者留在歐洲的原因,明確是什麼在影響著人們的判斷的時候、哪些人在這上面搖擺不定,繼而採取行動。

在特立尼達,黑人和印第安人分屬的兩大政黨斗得不可開交。

劍橋分析服務於印第安人,他們把目光投向年輕人,利用他們對政治不感興趣、懶的特點,煽動其成為幫會成員,做一些酷的事情,目的就是讓他們不投票。

叛逆的黑人小孩當然會如此,然而印第安小孩聽父母話,儘管他們在運動中很開心,還是不會違背父母意願。

結果我們可以想見,印第安人所在的政黨贏了!

吃到了甜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誰能停止分食眼前誘人的蛋糕呢?

劍橋分析每年為各國總理和總統進行十場左右的全國選舉活動,從馬來西亞、立陶宛、羅馬尼亞到肯亞、加納、奈及利亞......

散布假新聞,派一些女孩子到候選人家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肯定還會有人發問,所以這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Facebook的用戶信息泄露,那麼在一個我們依賴於各種各樣手機app的今天,難道還會有什麼例外嗎?

這是個數據即財富,人人皆商品的時代。

把數據作為個人財產珍視的意識,每個人都是時候該建立起來了。

近些年,已經有太多太多用戶信息被買賣的事例告訴我們,我們的個人信息一點都不安全。

從你下載一個app,連用戶協議也來不及看就勾選的時候,你的就可能成為一個被分析的樣本。

你每天花在各種app上的時間,你的行為習慣,你登陸的任何一個網頁......

只要你的個人信息在某一個平台上被提取,那麼以此為誘餌釣出來的一個巨大的信息網,將把你這個人明明白白、毫不掩藏地呈現出來。

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一組數據商品。

大到政治活動,小到一次購買行為的達成,可能都有一群人在背地裡偷偷操作。

他們利用朋友圈,利用你能接觸到的各種平台,給你釋放各種信號,就算一個不中招,也必然有其中一個中招。

更有甚者,還會將這些用於一些詐騙、盜竊、貸款的違法活動,不知不覺間,你可能就會走進一個預先設置好的陷阱。

換句話說,這個愈發便捷的世界,是拿個人無隱私為代價換來的。

這個世界,也許不是它所呈現的樣子。

不知不覺間成了誰的工具,在為誰買單,我們根本不知道。

那個叫作「隱私」的邊界,到底還存在嗎?

只是想想答案就覺得不寒而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9qF0GwBJleJMoPMSQw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