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大城小院 | 以自然美學,造就洛北生態人居「顏值擔當

2019-08-11     洛陽資訊在線

崇尚自然,大概是中國文人的天性,春有「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夏有「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秋有「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冬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文人眼中的自然皆意趣。

實景圖

親近自然,感悟自然給予的曼妙時光,領悟景色更迭給予的人生況味,意境皆成。於是乎,文人紛紛在房前屋後開闢庭院,林語堂的陽明山宅院,歐陽修的會老堂,魯迅先生的兩座院子......皆在山水間疊石造景、栽種花木,一方山水間的別致雅境,成就文人雅士的高尚志趣,更是他們的創作源泉。

實景圖

如今在洛陽亦有一番與自然共生息、與生活共風雅的美學之境,以「探花、尋幽、聽雨、候月、賞雪、焚香、品茗、撫琴、酌酒」等文人意趣,為洛陽人書寫一幅嶄新而精緻的生活畫卷。在日漸微涼的初秋時節,尤以探花、尋幽、聽雨三種意趣為最佳。

「海棠棲知音,院落逢知己」,海棠象徵高貴優雅,在古代亦是宮廷園林中的翹楚,素有「國艷」之譽,還有「花中神仙」、「花貴妃」、「百花之尊」之稱。周恩來總理也曾偏愛海棠,「海棠是一種非常清香的花,人人喜愛。」為此還特意挑選中南海中海棠花盛開的西花廳作為居住和辦公的地方。

實景圖

建業·大城小院亦有一株海棠樹,靜靜佇立,禪味深遠,若邂逅一樹花開,縷縷花香悄悄氤氳,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便呈現眼前。「逸心」兩字題于海棠樹側的白牆之上,的確,唯有置身此番清麗景致之中,才能生長出寧然逸居的心。

實景圖

《道德經》中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自古文人便偏愛在水的意蘊中尋找生命的真意,感悟出其「滋養萬物,虛懷若谷之深遠意境。無水不成景,無水不成園。

實景圖

建業·大城小院,以咫尺景觀淺池模仿煙波浩渺、靜寂深幽的境界。煙雨微醺之時,細細密密的打破水面原有的平靜,層層漣漪氤氳開來,與周圍的自然風光相映成趣,賦予另一種靈動的江南迷濛之美,意境悄然而生。

實景圖

暮色將合之時,水平如鏡的靜水水面倒映著藍天、白雲、青瓦、白牆、海棠......天地融一的靜謐、內斂全然展現在眼前,心頭不自覺蕩漾起「東籬採菊、倚仗聽蟬」的自然閒適之感。

實景圖

園林之所以美好,更因光影賦予了它無限的意境,隱於光影之中,自然的美被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建業·大城小院的光,穿梭於錯落有致的層次結構之中,以自然的方式,消解了建築空間原本的框架結構,使空間變得更加細膩而輕盈。這裡,變成了與自然、心靈對話的一方道場。

實景圖

「白牆為紙,光陰作畫,輕風淺唱,煙雨如絲」式的人與自然關係,就在建業·大城小院,位於洛北3A級景區內,花海合抱、山水環繞、坡地起伏、河谷交錯……社區內五重植物景觀錯落有致、四季搖曳生姿,造就花、木、水、石、詩、畫、境融為一體的美好園景與風雅意境,為居者提供「觸」、「聞」、「聽」、「視」、「品」五重極致感官享受。建業·大城小院,將人居引入自然,以萬畝花海里的生活打開洛陽人居新方式,造就城市生態人居「顏值擔當」。

實景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8hnRG0BJleJMoPMT0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