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中央政法委召開秘書長學習會,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貫徹意見。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主持會議並講話。會上,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景漢朝、王洪祥、雷東生談了學習體會,並結合各自分管工作,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貫徹意見和建議。
陳一新在講話中闡釋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大意義,強調要做到「五個深刻領會」,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上來,堅持服從服務大局,弘揚鬥爭精神,勇於克難攻堅,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政法領域得到全面貫徹落實,以「五個牽引」打造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五大環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駕護航。
長安君第一時間與大家分享學習陳一新秘書長講話要點。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之後中央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總攬全局,思想深刻、內涵豐富,針對當前、引領未來,講透了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怎麼看」,指明了明年經濟工作「怎麼干」,深刻闡述了經濟工作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做好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的經濟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必將指引中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迎來光明前景。
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上來。
——深刻領會今年我國經濟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
——深刻領會黨中央關於做好新形勢下經濟工作的寶貴經驗,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深刻領會黨中央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善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
——深刻領會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積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多作貢獻。
——深刻領會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切實把黨領導經濟工作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還要加深對「五個意義」的認識:
——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具有標誌性意義。預計今年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人均突破1萬美元,這標誌著我國由中等偏上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
——「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具有決定性意義。今年各類重大風險特別是金融風險有效防控,經濟金融運行平穩;預計今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貧困縣摘帽340個左右;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脫貧攻堅全面實現」、「生態環境日趨優化」又將成為新的「兩大奇蹟」。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具有里程碑意義。深入推進體制性、機制性、政策性改革,把蟄伏的發展潛能激活,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全方位推進對外開放,讓世界看到了改革開放的中國加速度。
——創新宏觀調控不搞「大水漫灌」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堅持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貫穿宏觀調控全過程,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精準調控,科學穩健把握逆周期調節力度,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堅持新發展理念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發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各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來,做到「三個絕不能」,就是絕不能再回到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的老路上去,絕不能再回到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所謂發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上去,這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新的一年裡,政法戰線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充分發揮政法職能作用,堅持服從服務大局,弘揚鬥爭精神,勇於克難攻堅,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政法領域得到全面貫徹落實,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駕護航。具體要以「五個牽引」打造有利於經濟發展的「五大環境」。
——以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為牽引,著力營造海晏河清的營商環境。掃黑除惡是凈化政治生態、社會生態、經濟生態的銳利武器,對改善發展環境具有「一石几鳥」的綜合效應。明年既是「深挖根治」決戰決勝之年,又是「長效常治」開局起步之年,還是「鬥爭戰果」全面檢閱之年。要謀劃以「一十百千萬」為行動目標,以「十大任務舉措」為工作抓手,奪取掃黑除惡全面勝利,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尤其要以開展十大重點行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為抓手,重拳整治工程建設領域煽動鬧事、強攬工程、濫開濫采、壟斷交通運輸、欺行霸市、強買強賣、操縱經營、套路貸、網上黑惡勢力等行業領域亂象,剷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促進營商環境持續向好。
——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牽引,著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是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城市版,根本目的是要把大矛盾大問題大風險解決在市域,努力使市域成為防範化解重大社會矛盾風險和群體性集聚事件的「終點站」,使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成為助推「中國之治」的重要支點。要把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作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作為新時代政法工作的重大創新舉措,作為服務打好「三大攻堅戰」的主陣地,積極開展試點,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點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模式,推動平安中國建設邁上新台階,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安全環境。
——以發揮法治功能為牽引,著力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樹立公正、善意、文明執法理念,推動健全以公平為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尤其要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強企業商業秘密保護,依法保護公平競爭,推動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讓企業安心經營、專心創新、放心發展,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以加強國際執法合作為牽引,著力營造安全有序的外部環境。外部環境的深刻變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不斷加深。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為服務全方位對外開放獻策出力、提供法治保障。積極研究推動構建「一帶一路」法律服務機制,推動構建海外安全保護體系,健全海外法律風險防範應對機制。推進國際執法合作機制建設,更好為對外開放提供有效法治保障。
——以深化政法智能化建設為牽引,著力營造便捷高效的服務環境。智治是社會治理中最具科技進步標誌的治理方式,是管理服務高效化的必由之路。要大力推進智慧城市、「網際網路+政法服務」、智慧法律服務、智慧機關建設,用「小程序」、「小服務」解決「大事情」,推動「馬上辦」、「一次辦」、「網上辦」、「刷臉辦」,實現服務全程全時、管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享。要深化區塊鏈技術在政法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推動數據互聯互通、服務過程透明可信,為企業和群眾帶來更好服務體驗,為經濟發展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政法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