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night3320
現實犬科才是食肉目最成功的動物,要是沒人類干預再發展一個時間,最後會被淘汰的是貓科才對
這是狼的分布圖,狼只是犬科的其中一種,分布已經差不多半個世界了,而整個犬科分布包括了七大洲所有角落,你沒聽錯,南極曾經也是犬科的版圖!
而上圖紅色的部分是狼因人類過度捕獵而滅絕的地區,也就是歷史上只有人類能滅絕狼
另外你聽到的東西別的不說,連嗅覺都能說貓科比犬科強,告訴你這些知識的是什麼人我也心裡有數了,他們大概連犬科是怎樣生活的都不懂
智力家貓家犬或許差不多,但別以為大貓比家貓聰明,這是完全錯到亂七八糟的想法,犬科和貓科誰智商高很難說,但是即使貓科中智商最高也恐怕不是大貓而是中小形的貓科動物
貓科要輸犬科是因為貓科在捕獵完全沒優勢,貓科擅長暗殺、搶奪、食腐,而犬科則擅長暗殺、圍捕、追跡、搶奪、食腐、挖掘,最重要的是犬科全科都不是純肉食,而貓科全科都是純肉食,簡單來說貓科捕獵方式沒有犬科多,而且貓科食物範圍也比犬科少,大至牛羊小至昆蟲全都是犬科的食物,在必要時水果也能充飢。
另外認為貓科捕獵技巧比犬科高也是錯到亂七八糟,犬科的捕獵技巧可能是肉食動物中最成功的,所以在數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選舉了犬科的捕獵方式,這個選擇也導致幾萬年後我們的祖先選擇了與犬科作伴,而不選擇貓科,為什麼?
「老虎是夜間活動的食肉動物,常在夜晚狩獵。[45]然而,在無人區,人類通過遠程控制的隱蔽相機發現虎在白天亦會捕獵。[46]和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他們一般單獨捕獵,伏擊他們的獵物,用自己的身體和力量讓大型獵物失去平衡。即使老虎的體重很重,其仍可達到每小時約49-65公里(35-4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但他們只能短時間保持這種速度——因為他們的耐力相對較小。因此,在暴露自己之前,老虎必須十分接近自己的獵物。老虎有很強的跳躍能力,已有報告稱其能一次水平跳躍10米,雖然較為典型數值是該數額的一半左右。然而,平均來看,虎在20次捕獵中只有一次成功。」
轉自自wiki
貓科以老虎為例,老虎的捕獵成功率只有1/20,也就是老虎要捕獵20次才能成功一次,而貓科在突襲失敗後只能眼睜睜看著獵物追跑(捕獵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貓科體力不行,根本沒法去追耐力強大的草食動物,而即使大貓把獵物擒到手也不一定能成為晚餐,或許在不少人眼中大貓獵食是一下從草叢撲出來,一掌過去,獵物倒地,接著鎖喉,30秒內搞定。
但事實要令你失望,大貓突襲是這樣的
長則半小時,短也要幾分鐘,就這樣咬著不放,而獵物這時是活的,很大機會能掙脫,被掙脫後大貓又要重新來一次,直到把獵物耗死為止
即使是群居的獅子基本也是這樣狩獵的,所以看什麼動物世界你或許也常看到獅子咬著水牛被拖著走,好幾隻母獅用體重消耗水牛的體力,這就是大貓的真實狩獵方式,或許只有獵豹不同,因為獵豹和對方賽跑,跑完後兩方都差不多了
所以大貓捕獵成功率低本身就是致命缺點
犬科呢?
犬科根本不在乎獵物跑掉,先不說犬科群體狩獵,耐力強大,要從犬科手上跑掉本身就難,即使跑掉了犬科也根本不在乎,犬科和貓科最大的差別是犬科全數都是追跡者,也包括了它們的近親像熊,全都是追跡者!
犬科可以在鎖定獵物後追蹤你好幾天,在你睡覺時、進食時、被其他肉食獸攻擊後再來突擊你,也因此犬科的捕獵成功率遠遠高於貓科,像在非洲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是非洲野狗,二哥也只能排在第二,獅子豹子根本排不上榜
可能有人以為物種淘汰和自身強弱有關,但事實上物種淘汰和生存能力有關,和個體強弱毫無關係
你說個體強能淘汰個體弱的動物?洞獅、劍齒虎、短面熊那隻不比現存在貓科強?它們去那裡了?獸腳類恐龍、泰坦巨蟒、恐鱷那隻不秒殺現今的貓科?它們去那裡了?
貓科對生存的適性相比犬科十分脆弱,捕獵成功率低、對氣候適應差、食物範圍狹窄,大型貓科更要加上體型大對食物需求量巨大的缺點,在他們的生存境環中只要出現一點點變化就會生存不了,所以貓科和犬科同樣被人類大量狩獵,而且人類獵犬科遠多於貓科,但現今多種貓科瀕臨絕種,犬科殺不盡就是這個原因
因為所有犬科適應力都強,分布廣,貓科做不到!
—————————————————不是分界線—————————————————
好像有人不懂分布對物種有什麼重要性,我們來看看一則新聞
西歐在18~19世紀大量獵殺狼群,在20世紀西歐所有狼都死絕了,是整個區域滅絕,但是在如今西歐又開始發現狼的蹤跡,這些狼可能是從東歐來的,西歐狼死絕了,但東歐狼還存在,所以在西歐環境穩定下來後東歐一些狼群便會漸漸回流。
美國狼也在20世紀死絕了,但是我們都知道美國黃石公園還有少數幾群狼,這些狼那裡來的?是美國從加拿大買回來的!美國狼滅絕了,但加拿大還有狼存在,所以要重新復活美國境內的狼一點都不難。
分布和族群存活率有重要的關係,渡渡鳥為什麼會滅絕?因為渡渡鳥只存在於有非洲東部一座島嶼上,所以該座島上的渡渡鳥死光後就全族滅絕了,如果渡渡鳥在其他地方也有留下後代,它們就不會滅絕
世上所有難以滅絕的動物共通點都是擁有廣域分布,像蟑螂、野豬、老鼠,自然也包括了我們人類!
如果現在有一顆核彈在我頭上落下,我是死定了,在我方圓50km範圍的人類恐怕都死傷慘重,但是不要說人類滅絕了,就連和我同姓的人都滅不完,雖然不是大姓,也是遍布世界各地,一百年後還是有同姓氏的人存活在世界上,發生在我身上事情的對他們來說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人類祖先用了數萬年時間向世界各地遷徙正是為了發揮這種優勢的優勢,不然我們人類可能在文明興起前已經滅絕過幾次了!
那天我們人類要是移民火星,我們就能大聲地說我們贏了蟑螂,那時候即是世界末日,地球表面被清洗,我們人類還存活著!待地球生態回復,第一批回流地球的生命絕對是我們人類!
分布範圍足夠廣才是延續族群的真理
目前人類把老虎帶去非洲原因正是為了實現人工遷徙令老虎能在非洲留下種子,亞洲老虎要是那天撐不住滅絕了非洲仍然有一群存活的老虎,也未至於完全滅絕
至於生態位........生態位是隨時都能取代的東西,認為生能位重要性而令某種動物有優勢實在不能同意,因為有古生物學在支持
在6500萬年前誰能想像到恐龍被哺乳類取代呢?恐龍滅絕後那些小型哺哺乳類支配世界是多麼可笑,但放在現在我們不會覺得吃驚,因為我們都知道在恐龍滅絕後哺乳類開始巨大化,代替了昔日恐龍的位置。
1萬年前誰能想像到劍齒虎會滅絕?劍齒虎滅絕代表象類、犀類等巨型動物不再存在天敵,走出食物鏈之外,然而事實就是滅絕了,但象類、犀類因為體形關係一樣無法大量繁殖。
所以要是大貓滅絕了犬科或其他動物自然會巨大化來補充這個位置,相反要是犬科先滅絕,貓科或其他動物也會演代出一支群居的分支來補充犬科的位置,古生物史上有過一段時期因為缺乏大形肉食動物,連偶蹄目(牛、羊、鹿)都演化出了巨形肉食動物來補充這個生態位,還有什麼不行?
那天全新世(1萬年~現在)大滅絕,貓犬兩科都滅絕了,豬科也是下一個時代巨形猛獸的其中一名候選人
甚至沒有其他物種取代也有可能,像劍齒虎的生態位到現在都沒有動物能取代,象類、犀類現在是沒有天敵了,巨齒鯊滅絕後殺人鯨、大白鯊也沒有巨大化來補充這個生態位
所以生態位重要性並不高,自然界數億年來不斷微妙地平衡,即使出現了人類這種bug大量破壞生態,但是在人類誕生在地球300萬年後人類居然開始做環境保育工作........
這就是自然界的平衡
再補充一下
有人說大貓和人類生態重疊,而犬科和人類不處於同一生態位,所以人類殺害大貓比犬科多,這是完全連資料搜集都沒去做過,我只用了1分半鐘就找到和這個有關的資料
自古獵狼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狼獵殺畜生,對人類做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狼會捕食馬、山羊、牛、綿羊、鹿、雞等等所有我們所養的禽畜
而有些人認為狼不會吃大型的牛羊,因為咬不動是錯誤的,實際上中到大型有蹄動物是狼的主要食物,這一點和獅子老虎完全一致,不過狼不會攻擊犀牛大象這些巨獸就是了
「Although social animals, single wolves or mated pairs typically have higher success rates in hunting than do large packs, with single wolves having occasionally been observed to kill large prey such asmoose,bisonandmuskoxenunaided」
不止是群體奪獵,即使單只狼也會狩獵野牛這種大型有蹄動物,牛就是狼的主要食物不用質疑
回到上面文章,所以馬和牛基本也被狼群殺害,因為這些都是狼的常態食物,最後文章更特別指出在一些情況下狼甚至不需要去攻擊禽畜,只要狼出現便會對禽畜做成壓力,令禽畜出現問題
以上這是歐洲和美國把狼完全滅絕的原因!
而大貓,我還是第一次聽到被獵殺主因不是用來做藥材,不是為了毛皮,而是和人類生態位重疊的
另外食物鏈是長這樣的
食物鏈是用來解釋大自然生態的運作,從生產者(主要是植物)開始,生產者被初級消費者(草食動物)捕食,接著初級消費者又被次級消費者捕食,最後被三級消費者捕食,最後三級消費者在死亡後又被分解者(細菌)分解回到泥土的過程,是一個簡略大概的圖像表現
而不是長這樣的
食物鏈不是給你們用來斗獸,不是強度排行,還要把消費者細分成1~10什至到100
「Anapex predator, also known as analpha predatorortop predator, is apredatorat the top of afood chain, with no natural predators.」
頂級捕食者即是沒有天敵的捕食者,「with no natural predators」沒有天敵就是沒人有人捕食它,天敵的意思是專門以該生物為食才叫天敵,中文你能混糊過去,英文寫得那麼清楚沒法混糊了
雖然大貓會吃犬科,而且大型犬科也會吃小型犬科,但都不是專門以對方為食,所以犬科沒有天敵,是頂級消費者Anapex predator沒錯
別再去用戰力排行細分了,那根本不是食物鏈,是連食物鏈都不懂就搬出食物鏈來做戰力排行斗獸的做法
—————————————————不是分界線—————————————————
補充:
關於貓科犬科食腐的問題,這個腐的意思不是指腐爛到見骨那種嚴重腐爛,而是死一段時間屍體開始發臭(幾小時就會發臭了),肉食動物基本都會食腐的,只差在是不是積極的腐食者
花豹也食腐,注意斑馬的肚子,鼓鼓的,像裡面被充滿了什麼,這種現象醫學界稱為「死後巨人觀」
「巨人觀(英語:bloated cadaver)是指屍體高度腐敗後出現的一種現象。在人死後,由於免疫系統停止工作,體內的細菌會瘋狂滋生,同時體內的酶分解遺體並產生大量腐敗氣體,導致全身膨脹成巨人狀,死者容貌也會難以辨認。」
轉自wiki
這隻斑馬已出現死後巨人觀了,所以死了大概有一天以上,出現巨人觀就已能界定為腐屍,但是在肉食動物界這樣的肉還是能吃的,可能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