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擲14億,上位國美第三大股東,拼多多豁出去了

2020-04-22     電商報

拼多多入股國美,商業野心呼之欲出

去年4月3日,美團點評董事長王興評論指出未來電商巨頭之爭:黃崢和蔣凡誰能成為新電商之王?然而,時隔一年,兩人再次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焦點人物。天貓總裁蔣凡作為「話題人物」,被人們推上了風口浪尖。而另一邊黃錚的拼多多則是以另一種方式獲得了大家的關注。

據最新消息,拼多多4月19日宣布認購國美零售發行的2億美元可轉債,期限三年,票面年利率為5%,如最終全部行使轉換權,拼多多將最多獲配12.8億股國美新股份,約占國美零售發行轉換股份擴大後股本的5.62%。

同時,雙方宣布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國美零售商品將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電將接入拼多多「百億補貼」計劃。國美旗下安迅物流、國美管家兩大服務平台,將為兩者物流配送提供重要保障。

這則消息一出,相信對於業界內的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重磅消息:新生電商巨頭和傳統零售巨頭的碰撞交流,前所未有的合作盛況。

拼多多,6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自帶流量屬性,這個我們暫且不論;另一面來看,沉寂多年的電器零售巨頭國美,不聲不響就宣布了與國內第二大電商平台的合作,這難免不讓人好奇,在這聲驚雷裡面到底隱藏著多少秘密?

拼多多聯手國美的商業邏輯

在這場合作的背後,我看並不像是突如其來,恰恰相反,這場合作像是蓄謀已久的作品。

就在2018年的年底,二者就已經展開了初次合作。

首先,國美對拼多多開放其在全國7大區自建的21個省級中心倉以及225個市級中心倉。

另外,在物流方面,國美安迅物流和拼多多對接,旨在完成雙方系統的對接開發,同時利用網絡全覆蓋、倉配一體化實現對平台上部分商品庫存的集約化操作。

我們都知道物流倉儲一直都是電商的命脈所在,如果沒有物流這一塊,電商根本就不可能運轉。而國美在當時就已經將自己完善的自建物流系統傾囊送出,由此可見,在那個時候國美就已經開始了與拼多多的合作了。

同時,這場合作從早期再到現在,不僅僅是因為雙方你來我往的合作夥伴關係,更多是雙方各自的利益使然。

我們先從國美電器說起。提起國美,我相信所有人的記憶還停留在十幾年前。作為當時國美電器的創始人黃光裕,曾經站在食物鏈頂端的首富,一時是風光無限。然而因為資本運作不幸入獄。在黃光裕離開國美12年之後,國美三年虧損79億,市值縮水90%,就連當年的蘇寧小弟已經甩開他好幾條大街了。

造成國美現在的局面,難道僅僅是因為缺少了黃光裕這個領頭羊嗎?

就像阿里一樣,馬雲卸任之後,一把手由張勇繼續接任,還是照樣能運轉。國美也是同樣的道理,黃光裕不在了,這杆大旗還會有第二個人、第三個人站出來去扛住。那麼國美這幾年到底經歷了什麼,使得曾經呼風喚雨的零售帝國衰落至此?

執拗!無可自拔的執拗!

近幾年,伴隨著淘寶、天貓、京東,以及拼多多等主流電商平台的出現,傳統零售行業早已不復往日輝煌。線上已是大勢所趨,然而國美依舊是仰仗於自己線下零售的優勢,對線上零售布局是嗤之以鼻。這樣無亞於閉關鎖國,衰落不過是遲早的事。

如今國美似乎明白了,再這樣下去遲早會被時代給淘汰。另一方面,還有著這樣的一個顧慮:就算做出改變,會不會落得亡羊補牢的一個境地?蘇寧零售已經掛靠天貓,京東自己是做電器出身,這兩個主流電商平台根本就容不下你。這樣看來只能將最後的籌碼壓在拼多多上了。

再讓我們回歸到拼多多來,憑藉自己「低價拼團」和「社交電商」的商業模式,拼多多在這幾年內迅猛發展,成為了我國第二大電商平台。

但是在高增長的背後,還是藏著許多擔憂。第一,拼多多主要布局的是線上,流量也會有觸頂反彈的時候,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往線下布局獲取新的流量,然而自己線下的布局情況不容樂觀。第二,物流是布局線上線下供應鏈渠道的重要橋樑,但是自己並沒有像京東一樣的自營物流,也沒有像阿里一樣的「四通一達」。

如此看來,拼多多要想進一步擴大版圖,只能牽手他人共圖霸業了。

現在,從兩者共同的解決方向出發,我們發現國美需要轉型線上布局家電銷售,拼多多需要線下布局新零售解決增長難題。這樣你情我願、各取所需的合作簡直是再好不過。

事實證明,雙方合作的確是天作之合。

國美零售電器全量入駐拼多多平台,享有拼多多「百億補貼」的流量紅利。同時,拼多多會向國美注入消費大數據、平台流量等優勢數字零售資源,來進一步開拓國美的市場。

而對於拼多多,國美線下零售布局將成為其最新流量增長助力。同時國美旗下安迅物流、國美管家,為拼多多供應鏈渠道發展提供了物流支持。

電商零售「三國殺」局勢已定,究竟誰能破局而立

現在,天貓+蘇寧,京東,拼多多+國美,已經呈現出了三國鼎立之勢,到底誰又能夠脫穎而出,破局而立呢?

首先,我們來看阿里與蘇寧的合作模式。2015年8月10日,阿里巴巴與蘇寧共同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將投資約283億元人民幣參與蘇寧雲商的非公開發行,占發行後總股本的19.99%,成為蘇寧雲商的第二大股東。從這裡來看,阿里是率先嘗試與零售合作的先行者,同時也是國內電商與零售合作的首次嘗試,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如今,阿里與蘇寧的合作已經持續4年多,就像磨合4年的桌球雙打一樣,他們的實力已經是行業頂尖。

其次,我們再來看騰訊和京東的模式。騰訊對電商行業的布局主要以京東為先鋒,讓京東在電商戰場上代替他馳騁殺敵。我們都知道,京東是做電器起家的,對於線下零售一直都有著廣泛布局,再加上擁有自營物流體系,京東的服務質量一直以來便廣受好評。

而京東在新零售的布局從投資再到末端線下店,都有著極具清晰的眼光。聯姻國際巨頭沃爾瑪、聯手騰訊推出「無界零售解決方案」;建立京東母嬰體驗店、京東家電專賣店、京東到家無人便利售貨架;農村市場布局京東幫+京東服務中心等等,這些都能看出京東零售布局的野心。

如今拼多多聯手國美,顯然也是要在線下零售市場分一杯羹。二者也是強強聯合,勢必在這一塊殺出自己的一片天。

對於拼多多而言,這個後起之秀究竟能翻多大的浪呢?

面對老練精明的阿里,年輕有為的京東,拼多多要想在這片領域有一番大作為,短期內暫時是行不通的。

但是長期來看,從拼多多的發展速度,商業模式,線下布局,我們能夠看到他擁有著無限希望。

作者:老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v0_oXEBiuFnsJQVu8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