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論一個牙醫拔牙的技術含量

2019-08-01     阿旺說牙


文|朱王勇

口腔醫學博士

一名口腔頜面外科的專業工作者,詳細講述把拔一顆牙的過程和背後的思考,揭秘拔一顆牙背後的知識凝聚。

判斷這牙是否需要拔除

合 格 醫 生

拔牙有適合的條件,可以看「適應症」,只有符合一定的條件牙齒醫生才會建議拔除。

適應症

牙周病:因條件所限不能治療的晚期牙周病牙。

牙體缺損:牙體病有嚴重齲壞,不能修復的患牙。但如牙根及根周情況良好,可經治療後做樁冠或覆蓋義齒,不必拔除。

根尖周病:不能用根管治療等方法保留的根周炎病變牙齒。

牙外傷:創傷牙因外傷折裂至齦下,或同時有根折,不能用其他治療方法保存者。骨折線上的牙,應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一般應儘量保留。

錯位牙:移位或錯位牙如影響功能及美觀,引起疾病或創傷等,均應拔除。

阻生牙:引起鄰牙齲壞或反覆引起冠周炎的阻生牙。

額外牙:位置不正或妨礙美觀和功能的多生牙也應拔除。

治療需要:因正畸需要進行減數的牙;因義齒修復的需要應拔除的牙;放療前為預防嚴重併發症而需拔除的牙;良性腫瘤或囊腫波及的牙,因不能保留或因治療其它需要而應拔除者。

滯留乳牙:影響恆牙萌出者應當拔除。但在成人牙列中的乳牙,下方無恆牙或恆牙阻生時,如乳牙無鬆動且有功能,則不必拔除。

病灶牙:對疑為引起某些疾病的病灶牙也應拔除。引起某些局部疾病如頜骨骨髓炎、上頜竇炎等的病灶牙,應在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後拔除。

有「禁忌症」,各種身體不良狀態、慢性病、孕期經期、用藥情況都會對拔牙造成影響,乃至威脅生命。

這一步,在臨床上我需要通過檢查、問詢病史來評估,大概需要5~20min不等,拍片、抽血等需要的時間更長。

為了做到這一步,我至少花了7年的時間學習,這還是因為學校附屬醫院的臨床實踐機會相對多。

如果換成教學資源弱一些的學校,他們可能需要更長的成長期。

好 醫 生

更進一步,有臨床經驗的醫生會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主觀意願、經濟承受能力、生理承受能力等),綜合權衡,判斷你這顆牙是否建議拔除。

到了這一步,上面講的拔牙適應症和禁忌症都不是絕對的了,而是由有經驗的醫生靈活掌握,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儘可能為你選擇一個收益最高的方案。

為了做到這一步,光有理論知識是不夠的,這需要在臨床上長期的實踐和浸淫,以及醫生本身的人文素養。

這一步的金錢成本已經無法衡量了。

埋在骨頭裡很深的智齒,他會告訴你,別吃這份苦頭了,你身體也不好,這牙如果沒症狀就不要拔它。

快穿底的大牙,他會告訴你,別折騰了,要保這牙前前後後好幾千塊,效果不會太好,拔掉想其他辦法吧。

……

這些東西說著很虛,但落在每一個患者身上都是實實在在的切身利益。

如何拔除這顆牙

打 麻 藥

如何判斷選擇何種麻醉方式?選擇何種麻藥劑型?

注射的手法和部位都有特定講究,訓練門檻很高(都是從人身上練出來的,不是花幾塊錢買一塊豬肉就可以戳出來的)。

這個步驟存在很多風險,過敏、麻藥入血的中毒反應、暈厥、組織內血腫、針頭向組織身處帶入感染、注射針折斷,等等。

醫生不光得知道這些風險,更是得掌握「出現併發症以後該怎麼去處理」的急救技術。這一針下去,背後有海量的講究以及知識技能儲備,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

拔 牙

這兩個字是無數的技巧、經驗、醫學原則的體現,恕我無法展開,也不知道怎麼寫出來才能讓大家理解。

達成這個目標有很多手段,每種給患者造成的影響/傷害是不同的——

舉個栗子:一顆橫生的智齒,鉗子是搞不出來的。我可以拿出錘鑿把它劈開搞出來,也可以拿出渦輪機把它磨開搞出來,給患者造成的影響是一樣的嗎?前者會造成患者心理恐慌,加重關節負荷,後者會帶來更高的術後感染、局部反應風險,能輕易地判斷說哪個方法更先進嗎?只有最適合的,沒有最好的,這個背後體現的是經驗和人文關懷。

再說遇到的一種情況「蛀牙,前後十分鐘」。其實蛀牙比一般牙的拔除難度會更高。完整的牙最好拔,因為上鉗之後很好發力;蛀牙、做過根管治療的牙,力學結構已經被破壞了,或者是爛到根本沒有下鉗的地方,或者是質脆一鉗就碎,它對醫生的拔除策略和發力有很高要求。同一顆牙,有經驗的醫生分分鐘就弄出來了,沒經驗的醫生可能搞好久。我們應該抱怨一位拔牙又快又麻利的醫生「拔得太輕鬆了」?

此外,拔牙有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風險和併發症,醫生得自己清楚,還得讓患者清楚,最後還要有處理這些問題的能力。

這些無形的成本,我不知道該怎麼去衡量。

確實,由於資訊代溝,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一次手術中的表面成本(器械消毒成本、棉花等耗材、藥物、牙椅渦輪機等設備)。

這裡只是由一次250元的牙拔除術引發出來的思考。

醫生是一個相當謙遜的群體,他們埋頭苦幹,可能還會訥於交流。他們不會主動告訴你「別看我這麼一下子,其實有多牛B」以及自己成長到今天這一步所付出的汗水和辛酸。

不是批判不是抱怨,而是讓你們了解真實的另一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tj7z2wBJleJMoPMuO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