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 諾貝爾獎提名華人
提起伍連德,很多人都搖頭表示沒有聽說過。我也一樣。知道 伍連德,還緣於偶然翻看的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發現伍連德——諾貝爾獎候選人華人第一人》一書。當時吸引我的,是這本書的副標題「諾貝爾獎候選人華人第一人」,這使我第一次走近伍連德。
1. 少年得志
哈爾濱伍連德紀念館院內的塑像
1896年,南洋檳榔嶼,17歲的伍連德以學校第一名的成績拿到了通往 劍橋大學學習醫學的通行證,母親哭哭啼啼,怕他到英國被剪了辮子,娶了洋媳婦,反了 大清。登船赴英後第一天,伍連德便請人把頭上留了17年的辮子剪下來,寄給了母親。
同年,曾經參加過甲午海戰的2舅林國祥被派往英國監造巡洋艦,林國祥作為 廣乙艦管帶曾勇戰甲午第一戰—豐島海戰,並打出了北洋艦隊擊中日艦第一炮。初到英國的伍連德多受二舅及其部下的關照,並經常聽他們起講甲午海戰。青年伍連德深受觸動,一顆愛國之心已悄悄萌芽!
只用了五年零三個月,伍連德便完成了原本需要七年完成的學業,此後他又赴德國、法國進修,1903年年僅24歲的伍連德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獲得劍橋大學 博士學位的華人。
異國的燈紅酒綠沒有留住這位海外遊子的赤子之心,1904年已手握劍橋大學5個學位的伍連德最大的心愿是回到家鄉檳榔嶼做一名醫官,但英國殖民當局告知他:「雖然你的資歷完全夠格,但是你只能做醫官助手,因為只有白皮膚的英國人才能當醫官。殖民當局對華人的歧視讓伍連德目瞪口呆!
1907年,直隸總督 袁世凱發來電報,邀請他回到祖國出任陸軍軍醫學堂幫辦,伍連德毫不猶豫,攜愛妻北上,從而也開啟了他30年報國之路!短短兩年,陸軍軍醫學堂便迅速擺脫日本人的影響,成為現代化的醫學院校,並開始為中國軍隊輸送合格的軍醫。
但此時的大清已經風雨飄搖,天災人禍不斷,1910年底,一場鼠疫在俄國 西伯利亞地區爆發,並沿中東鐵路迅速蔓延至中國東北地區,疫情如水泄地,似火燎原,日俄均以防疫為由,準備搶奪東北控制權!31歲的伍連德臨危受命,他帶著一名助手及簡單的醫學儀器,便迎著洶湧逃難的人潮,「逆行」到達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哈爾濱!
彼時在哈爾濱的日俄專家堅稱鼠疫是由老鼠跳蚤傳播,不會人傳人,當地政府雖大力滅鼠,但感染死亡人數卻不斷攀升!伍連德很快發現問題:在動輒零下20-30度的哈爾濱哪會有那麼多活躍的老鼠跳蚤!通過對病理解剖,以及反覆深入疫區調查。伍連德提出了一個大膽理論:這次鼠疫不是以往只是動物傳人的腺鼠疫,而是人與人之間通過呼吸和飛沫就能傳染的肺鼠疫。這個理論在當時可謂聞所未聞,後來增援趕到的北洋醫學堂首席教授,法國人梅斯尼更是對伍連德的「人傳人」的說法嗤之以鼻,這位倔強的法國專家堅持不戴口罩便前往醫院給病人做檢查,不幸的是,6天後,梅斯尼便被鼠疫奪走生命!梅斯尼的離世震驚了所有人,在死亡的恐慌下,伍連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他下令全體醫護人員及居民必須佩戴口罩;並調來120輛火車車廂,當作疑似隔離病房;在疫情最嚴重的傅家甸實行分區隔離!並在重要道路派兵封鎖。所有防疫措施均進展順利,但唯獨最關鍵的一步火化染疫者遺體卻遭到了巨大阻力!1911年的中國,人去世後講究入土為安,這也是最根本的倫常道德,但由於因疫死亡人數眾多,且東北零下幾十度的凍土難以挖掘,大量攜帶病毒的死者無法下葬,從而成為最大的傳染隱患!伍連德頂著巨大壓力、在不解和謾罵聲中堅持上書清政府請求對染疫者遺體集體火化,並最終付諸實施!
1911年,3月1日,距離伍連德到達哈爾濱67天,哈爾濱首次出現零死亡零感染。這場震驚世界的東北大鼠疫在吞噬6萬餘條生命後,終於被消滅。
1911年4月,萬國鼠疫大會在奉天舉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主持國際學術會議,年僅32歲的伍連德,被推選為大會主席。國際醫學聯盟授予伍連德「鼠疫鬥士」的稱號。
面對掌聲和榮譽,伍連德沒有絲毫懈怠,他判斷不久的將來,鼠疫在東北大地還會捲土重來,他謝絕了民政部衛生司司長的高官厚祿,在東北創立東三省防疫事務總處,牢牢堅守祖國北疆,1920年,東北再次爆發鼠疫,伍連德領導下防疫體系迅速反應,最終以比10年前第一次鼠疫小的多的死亡率再次將其掐滅!
「鼠疫鬥士」,國士無雙!
他創建了中國近代第一所常設防疫機構——東三省防疫事務總處,20年間不僅承擔了東北防疫任務,而且為中國培養出一代防疫精英!
他不畏強權,奔走20年,收回了中國丟失近半個世紀的檢疫主權!
他親自籌建北京中央醫院,即現在的 北大人民醫院!其醫學之昌明,可與列強比肩!
他於1935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提名,成為華人世界第一位走近諾獎的人。
梁啟超曾盛讚他:"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伍星聯博士一人而已!"
然而亂世無寧日,仇寇更傷人,
九一八事變,伍連德曾被日軍拘留,險些喪生。但他無所畏懼,脫困後毅然率領檢疫處全體人員組成戰地救護隊,來到淞滬抗戰前線,救治萬千傷員!淞滬抗戰剛剛結束,霍亂便肆虐上海,在當時上海的英法租界染疫者死亡率高達30%的情況下,伍連德硬是把轄下上海民眾的死亡率,拼力降到了7.4%,再一次震驚世界!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全面侵華,年近花甲的伍連德被迫離開了他為之奮鬥30年的熱土,回到故鄉檳榔嶼,在家鄉,老人開了一間診所,每天祛病魔,護健康,安度歲月靜好。
1960 年1月21日伍連德逝世,享年81歲, 臨終前,老人在自傳中寫到「我曾經將我的大半生奉獻給古老的中國……往事記憶猶新……我衷心希望她能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