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冷炮歷史,作者:米南德
本文一共分三部分,詳見如下。
海豚家族:源自法蘭西的軍用直升機典範
經歷20世紀60年的急速發展,各國海軍都意識到直升機在艦隊反潛任務中的地位。因此,在之後10年里,大批新式的艦載型號便孕育而生。法國海軍也在這個時期,相中了原本只為民用而開發的海豚輕型直升機。
早期海豚直升機 是並不成功的商業產品
改用2台發動機的海豚 開始具備軍用價值
最初的海豚,只是一款並不成功的純商業產品。因此,在競標海軍艦載直升機項目前,進行了大幅度的升級改造。例如重新調整了機體結構和外部造型,並將發動機從原先的1台增加到2台。因此,在1975年的試飛中,海豚就創下了每小時322公里的時速記錄。三年後,首批生產型號開始進入法國海軍服役。但在這個階段,海豚其實並不用於一線作戰訓練。其主要被用於人員運輸、搜救和戰場醫療服務,同時也肩負起大量的部門執法任務。
美國海岸警衛隊的海豚直升機
降落在薩爾4.5級飛彈艇上的以色列海豚
由於這種直升機的體格較小,不需要占地太大的操作空間,被國際買家認定具有很高的性價比。因此,海豚僅僅在市場上掛牌出5年,就被各國買去265架。除了民間航運公司,也包括美國、以色列、澳大利亞、阿根廷、日本、西班牙、瑞典、馬來西亞等國的海岸警衛隊,以及智利、烏拉圭、沙特、奈及利亞等國的陸海軍部隊。隔海相望的英國也有少量採購,用於類似法軍的後勤支援任務。對岸的台灣亦有採購裝備。
愛爾蘭空軍裝備的海豚直升機
日本警察部門裝備的海豚直升機
台灣方面也有採購和使用海豚直升機
進入80年代,海軍作戰的強度與複雜度都日益提升。法國海軍便要求以海豚為藍本,發展出可以直接參加戰鬥的新版本。尤其是為那些噸位有限的驅護艦,配備性能尚佳的空中反潛能力。考慮到歐洲軍艦往往小於同級別的美蘇類型,這樣的折中要求就顯得更有必要。於是在1984年時,戰鬥型黑豹通用直升機便升級完成。通過1年多的頻繁測試,終於在1986年開始量產服役。因為更換髮動機、修改了外殼流線型設計,並全部用上了新式航電系統,成為反潛和支援作戰中的多面手。
升級後的黑豹 具有多種武器掛載能力
在航展上陳列各類武器的黑豹直升機
在武器裝備方面,黑豹首先裝有遠程主動聲納和主動聲吶浮標,專門用於探測最深達水下500米位置的潛艇。一旦捕捉到來自華約國家的目標,就可以投放諸如MK46級別的輕型反潛魚雷。為了支援登陸作戰,該型直升機也可以選擇安上20mm機關炮或68-70mm的火箭發射巢。在進行反坦克任務時,足以掛載8枚熱式反坦克飛彈。若需要對付敵方的直升機或其他飛行器,也能選擇使用8枚西北風飛彈的空戰配置。
8枚反坦克飛彈配置 讓黑豹的火力非常可觀
在測試中發射反坦克飛彈的黑豹直升機
很快,不少之前就使用海豚系列直升機的國家,就紛紛為本國軍隊添置性能大增的黑豹。除了法國海軍自己,以色列、保加利亞、墨西哥、沙特、韓國、印尼和巴西都丟來訂單。其中,只有巴西是將黑豹交由陸軍使用,其他買家都用於部署在自己的輕型戰鬥艦艇上。直到21世紀的今天,不斷升級電戰系統的改良版本還在陸續進入各國軍隊服役。
降落在戴高樂號航母上的黑豹直升機
保加利亞海軍的黑豹直升機
當然,由於是輕型直升機出身,黑豹從一開始就存在上限不高的問題。這個家族的系列產品,主要用於滿足中小型艦艇的使用需求,因此嚴格限制體積,進而造成載重和航程始終非常有限。法國海軍自己也僅僅將其作為一種補充手段,並毅然用中型的NH90裝備本國的主力戰艦。至於完全有能力部署更好機型的美英兩國,就只會採購海豚負責打雜,而不會引進黑豹用於作戰。只是對於眾多中小國海軍而言,黑豹級別的武器就足以滿足從無到有的飛躍。
英軍購買海豚 主要用於公務出行
黑豹在法國海軍也只是打下手的角色
此外,在遙遠的東方,還有個獨立發展的海豚家族分支。原來早在1980年時,中國海軍就購買過一批原產法國的海豚艦載直升機。不過,由於戰鬥型黑豹原未降世,所以這批直升機也只能承擔搜救和運輸任務。但因為有購買零部件並獲得授權,所以中國自產的Z-9直升機就很快問世。到1992年時,採用70%國產零件的Z-9B也開始出廠服役。由於具有很好的部署能力,Z-9哪怕是在卡-27直升機服役後,都是大部分主力艦艇的空中反潛小幫手。
首批進口的海豚直升機
自產的Z-9直升機也在不斷升級武備
為了提供給陸軍航空兵部隊使用,Z-9系列也發展出具有反坦克能力的WZ-9武裝直升機。顯然,這些操作有參考歐洲原產國的發展軌跡。儘管中國從未引進黑豹,但也不妨礙自己將海豚進行武裝。尤其是在缺乏專業攻擊直升機的年代,基於海豚的WZ-9便是陸航最普及的低空支援火力。一直到2002年時,具有完全自主產權的Z-9產品也獲得認證通過。
用於陸軍航空兵的WZ-9武裝直升機
時代發展 也讓WZ-9得到不斷更新
除了本國裝備,獨立發展的WZ-9也多用于海外軍售。包括巴基斯坦陸軍,還有尚比亞、辛巴威、納米比亞、寮國、馬里、加納、喀麥隆和玻利維亞都選擇採購。這也讓源自法蘭西的海豚家族,變得比原來更為壯大。
公開飛行展示中的WZ-19攻擊直升機
數量緩步增加的WZ-19機群
最後,參考美軍曾將UH-1通用直升機,改造成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的優秀經驗。中國陸軍也在2011年將基於海豚的WZ-9,魔改為專業的WZ-19攻擊直升機。因此,任何稍有常識的人都能看出,海豚家族還將在全球各地繼續活躍很長時間。
超級黃蜂:源遠流長的法蘭西經典款中型直升機
來自:冷炮歷史,作者:米南德
20世紀60年代,直升機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成為各軍事強國所真相投資開發的必要項目。作為長期堅守獨立軍工體系的法國,也在這個階段出產了很多經典拳頭產品。原本只針對海軍需求開發的超級黃蜂直升機,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成果之一。
超級黃蜂直升機在設計之初就顯出非凡性能
根據當時海軍作戰的諸多需求,法國人在設計之初就賦予超級黃蜂以極佳的飛行與載重性能。由於裝有3台中型渦軸發動機,所以其驅動能力非常卓越。僅在原型機測試階段,就創下了多項當時的世界直升機領域記錄。包括每小時212.03英里的超低空飛行速度和每小時217.7英里的最高飛行速度。以至於當法國海軍剛剛準備採購,大批國外的訂單就紛至沓來。
早期版本的運輸型超級黃蜂直升機
裝有搜索雷達的反潛型超級黃蜂直升機
諸如以色列、利比亞、南非和伊拉克等區域軍事強國,都對這款中型直升機抱有期待。法國廠商也根據不同客戶的實際情況,先後劃分出運輸、反潛和反艦攻擊這3大類型。
伊拉克與以色列空軍的運輸型超級黃蜂
作為超級黃蜂的原產地,法國人將這種飛機送入各個部分,幾乎將可用的潛力都挖掘出來。海軍航空兵首先將其用於艦隊反潛,利用其長時間滯空能力,構建海上力量的中程搜索網絡。通過在直升機的鼻艏按照專用雷達,還能對特定區域進行電子偵查,掃描艦載雷達所必然存在的搜索盲區。由於法國海軍的克萊芒俊級航母沒有專用預警機,超級黃蜂就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部分兼職任務。若需要對中小型艦艇進行空襲,則超級黃蜂的體格也足以掛載1枚飛魚反艦飛彈,成為超軍旗攻擊機的重要補充。
測試中發生飛魚飛彈的反艦攻擊型超級黃蜂
停放在航母甲板上的運輸型超級黃蜂
當然,超級黃蜂在其他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多面手。例如載有海軍陸戰隊的登陸艦,就都需要具有使用該型直升機的能力。經常在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出沒的突擊隊,也喜歡以超級黃蜂作為自己的任務平台。甚至於本國境內的森林救火和中太平洋地區的核試驗觀測,都有這款中型直升機的身影。
正搭載特種部隊進行突襲任務的超級黃蜂
正準備運送法國外籍軍團的超級黃蜂
作為超級黃蜂的第二個使用國,以色列人在1965年就獲得了首批運輸型直升機。這也讓他們首次具有強大的戰場垂直空降能力。不過,以色列陸軍很快發現,法國發動機的性能還不足以支持超級黃蜂運載較重的裝甲車輛。為此,他們用美國通用公司的同類型號進行改裝,並在至關重要的贖罪日戰爭中大放光彩。
在以色列空軍服役期間的運輸型超級黃蜂
1973年 贖罪日戰爭中的以軍超級黃蜂
作為以色列的北方強敵,敘利亞軍隊也在贖罪日戰爭後嘗試購買超級黃蜂。在首批申請採購的15架直升機到位之前,他們又將期望獲得的數量提高到50架左右。然而,因為敘利亞很快在黎巴嫩動武,並最終引得法國軍隊介入,這筆交易始終沒有獲得批准。
利比亞空軍的運輸型超級黃蜂
超級黃蜂直升機的內部儲物空間
在非洲地區,大部分軍隊都不具備使用此類中型直升機的需求與能力。但位於大陸南北兩頭的利比亞和南非,還是為自己的野心勃勃而採購超級黃蜂。南非在1960年代就搶先下單,並經常用於北部邊界的地區衝突。利比亞人則到80年代才獲得這種飛機,卻因為自身的能力太差而沒有任何出彩表現。
攜帶飛魚飛彈的伊拉克反艦型超級黃蜂
正在發射飛魚飛彈的伊拉克反艦型超級黃蜂
不過,隨著1979年的兩伊戰爭爆發,超級黃蜂還是有機會在全世界輿論面前狂秀一把。當時的伊拉克空軍,已經在1977年獲得了16架反艦攻擊型號,全部具有低空發射飛魚反艦飛彈的能力。儘管伊朗海軍沒有值得出動的目標,但大量散布在波斯灣水域的油輪和鑽井平台卻需要人去定點清除。起初,伊拉克空軍採用多種飛機進行輪換作業。但他們很快意識到,用高性能的幻影F1戰鬥機去襲擊此類目標,顯得效費比太低。至於那些只能發射蠶式反艦飛彈的H6轟炸機,不僅出動效率太低,精準度也很成問題。
擊落過超級黃蜂的伊朗F14戰鬥機
伊朗空軍的F4戰鬥機 也擊落過超級黃蜂
因此,超級黃蜂就成為伊拉克掐斷對手經濟命脈的主要手段,並獲得各國觀察者們的普遍好評。當然,這也讓超級黃蜂成為伊朗空軍的重點攔截對象。首個戰損記錄,來自由F14戰鬥機所發射的不死鳥遠程空空飛彈。第二次損失則更為尷尬,當超級黃蜂準備蹂躪1座伊朗人的鑽井平台時,被F4戰鬥機發射的小牛反坦克飛彈摧毀。至於1991年的海灣戰爭,就基本沒了讓直升機攻擊聯軍艦隊的機會。
以色列的超級黃蜂在1991後全部退役
法國海軍的超級黃蜂 在2003年退居二線
冷戰結束後,各國的超級黃蜂機群都陸續步入暮年。最趕時髦的以色列人,在91年就換上了美製CH53中型直升機。伊拉克與利比亞兩國的超級黃蜂,因武器禁運和戰亂等原因,只能在機庫中風燭殘年。南非空軍也在白人政府倒台後,逐步以國產直升機加以取代。至於法國人自己,也在2003年後將超級黃蜂機群從一線任務撤下。此後的幾年裡,她們只為執行海外部署任務的特種部隊或突擊分隊進行運輸。直到2010年時,全部由新進的NH90直升機替換完畢。
2003年後 法軍的超級黃蜂只擔任運輸任務
2010年 全部的超級黃蜂從法國海軍退役
不過,超級黃蜂家族的故事卻沒有因此完結。在距離以上所有使用方都很遙遠的中國,這款中型直升機的衍生產品,還在繼續上演「西方不亮東方亮」的傳奇。
中國海軍的早期版超級運輸型超級黃蜂
中國海軍的反潛型超級黃蜂直升機
原來,中國海軍在1977年就從法國接收了12架超級黃蜂直升機,並將之命名為Z-8。其中既包括裝備簡單的運輸型號,也有非常重要的反潛型號。尤其是後者,不僅搭載配套的原裝法國垂吊聲吶,還可以發射從義大利進口的白頭反潛魚雷。對於缺乏有效反潛手段的中國海軍來說,這就是當時對抗蘇聯潛艇威脅的最佳手段。Z-8也是中國海軍的首款艦載直升機,並因其優良的性能而使用至今。在陸戰隊進行垂直登陸和補給訓練時,運輸型Z-8的載重本色也顯露無疑。
從法國購買的Z-8直升機與來自義大利的白頭魚雷
部署在海軍兩棲艦上的Z-8直升機
2001年後,中國自己生產的陸軍型Z-8也被交付部隊測試,並在次年得以小批量服役。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發生時,陸軍航空兵已裝備了數十架這類具有法國血統的優秀直升機。由於在救災行動中表現出色,武警部隊和森林消防部門也在當年撥款購買。因此,該型直升機的生產也就陸續進行到2012年。
交付中國陸軍航空兵使用的Z-8直升機
採用空降兵塗裝的Z-8直升機
陸軍的改進型Z-18直升機
只是由於不知基於何種因素的考量,一些Z-8在服役6年後就宣告淘汰。但在2013年時,更新的Z-18中型直升機就陸續出廠。由於換裝了新式發動機,其起飛重量將比原先的Z-8功率更大。因此,我們有理由想見,源自浪漫法蘭西的超級黃蜂傳奇,還將在東方世界得以持續。
法國小羚羊:老而彌堅的世界級輕型武裝直升機
來自:冷炮歷史,作者:米南德
早在1966年,法國軍方就要求廠商為自己研發一款符合時代潮流的直升機。鑒於同時代的越南戰爭經驗,他們意識到直升機將大量充斥未來的戰場。不僅負責人員運輸,還在偵查、突襲、近距離支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後來聲名大噪的小羚羊直升機,就是基於這個需求而被量身定製出來。
最初的小羚羊原型直升機
小羚羊直升機的標誌性 開孔尾部
兩年後,小羚羊的原型機便大功告成。其標誌性的開孔尾部,替代了更為傳統的尾槳設計,在當時的航空界也屬首例。每小時307公里的飛行時速,更讓這款飛機被認為具有極強的空中性能。以至於對岸的英國也加入項目,並在後來成為主要的生產方。也由於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外銷市場,所以小羚羊在法英兩軍服役不久,便大量遠銷海外。80-90年代的大量衝突,也證明這款看似弱不禁風的飛機,具有遠超其小巧體型的威力。
早期的小羚羊實驗樣機
服役後在沙漠地區部署的法軍小羚羊直升機
自服役開始,小羚羊就在法國陸軍中扮演及其重要的地位。由於起降所占空地很小,所以能夠在前線的野戰基地中大量部署。在預想的戰爭環境下,小羚羊將作為最前沿的低空兵力,偵查華約集團的裝甲集群,並引導己方火力進行猛攻。當然,小羚羊直升機本身也被賦予了超出其規格的強大火力。除了可以裝載機槍或20mm機關炮外,法軍還為其配備了火箭彈、熱式反坦克飛彈和西北風防空飛彈。這樣,不僅可以直接轟擊蘇軍坦克,還能在需要時攔截敵方的mi24雌鹿直升機。
正在進行射擊訓練的法軍小羚羊直升機
法軍小羚羊直升機 發生熱式反坦克飛彈的假想圖
在那個無人機缺乏實戰能力的年代,此類低空支援火力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尤其是缺乏專用武裝直升機的法軍,小羚羊幾乎成為最可靠的低空火力來源。這種部署模式,一直到最近才由無人機和虎式攻擊直升機所逐步替換。至於部署在更加前沿位置的英國陸軍,也將小羚羊與本國的山貓通用直升機編組使用。輕型直升機會提供情報和第一波火力打擊,而後才是中型直升機抵達並擴大戰果。
英軍的小羚羊與山貓直升機編組
英軍機降訓練中的小羚羊直升機
在特種作戰中,小羚羊也是突擊部隊所鍾愛的低空載具。通常情況下,1架直升機就可以空降4-5名士兵。在更大規模的直升機降行動時,也成為大編隊的火力支援和空中護航兵力。如果是出於偵查需要的滲透,則小羚羊的速度與較小體積,也是偷偷運送相關人員的首選。
正與美洲獅和支奴干並列的小羚羊直升機
在演習中運送蛙人的法軍小羚羊直升機
此外,由於特有的小身板優勢,小羚羊還很容易被部署到海軍艦艇上使用。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中,英國海軍陸戰隊就經常以這種直升機作為登陸先鋒。在山貓、威塞克斯和CH47等直升機抵達前,就在相關登陸場附近集結掩護。
小羚羊在馬島戰爭充當英軍的垂直登陸先鋒
正與威塞克斯共同飛行的英軍小羚羊
當大規模部隊深入內陸交戰,小羚羊又是用於低強度補給的好手。不僅為前線部隊運輸彈藥等補給,還能在最快時間將傷員救回後方。當然,直升機上裝備的反坦克飛彈和機炮,也是掃蕩阿根廷防禦陣地的重要武器。但過於頻繁的出場,也讓小羚羊成為戰爭中損失最多的英軍飛機。甚至發生了被海軍驅逐艦用飛彈攔截的誤擊事件。
小羚羊至今還在英軍陣中占有一席之地
搭載於西北風兩棲攻擊艦上的法軍小羚羊
2011年,當法軍介入利比亞內戰,小羚羊直升機還被部署在西北風兩棲攻擊艦上。在戰爭的第二階段內,襲擊了終於卡扎菲本人的武裝車輛。雖然同行的英軍已換上了阿帕奇攻擊直升機,但小羚羊無疑在此類行動中具有更為節省的效費比。
埃及空軍裝備的小羚羊直升機
1982年 被以色列軍隊俘獲的敘利亞小羚羊
然而,法國人可能不會料到,小羚羊的最大市場還在中東。這種直升機的最佳戰場搭檔,也是當初設計時被作為假想敵的蘇式mi24直升機。在埃及首先進行採購之後,位於中東火藥桶地帶的敘利亞和伊拉克兩國也大量裝備了這種輕型直升機。
敘利亞空軍的小羚羊直升機塗裝
正在發射反坦克飛彈的敘利亞小羚羊
前者的小規模機群,在1982年的第五次中東戰爭中,負責阻擋以色列人的裝甲前進部隊。由於本國空軍喪失了制空權,在低空出擊的小羚羊就成為敘利亞陸軍的唯一殺手鐧。雖然有5架飛機戰損,但敘利亞陸軍也號稱摧毀了30輛敵方坦克車和50輛裝甲車。等到戰火停歇,敘利亞軍方就將機群規模從16架增加到了50,並開始搭配蘇聯提供的mi24重型直升機進行混編。以至於到2012年的內戰開始後,小羚羊依然是其最可靠的空中支援火力。
2015年 參與帕爾米拉戰役的敘軍小羚羊
在內戰中被擊落的敘利亞小羚羊直升機
同一時期,伊拉克陸軍也正陷入與伊朗的殘酷鏖戰。他們大量裝備的蘇制T55和T62坦克,在性能上很難壓制對手的西方戰車,因此就迫切需要更加多元化的打擊手段。薩達姆政府曾先後購買100多架小羚羊直升機,作為攻擊伊朗裝甲部隊的先鋒力量。在它們初步掃過戰場後,才由更加結實且笨重的雌鹿完成收割。但在91年的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小羚羊機群被大量殲滅。站在對面的英法陸軍與科威爾流亡者部隊,也都用自己手裡的小羚羊作戰,瘋狂掃射岩體陣地內的薩達姆士兵。
伊拉克軍隊的小羚羊直升機塗裝
正空襲伊朗坦克機群的伊拉克小羚羊
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小羚羊也幾乎活躍在所有的武裝衝突之中。無論是厄瓜多與秘魯的邊境戰爭,還是南斯拉夫解體後的波赫內戰,又或是非洲軍閥間的火拚,都有這種輕型直升機的身影。那些跑來維和或進行干涉的法軍部隊,也自然會在陣中帶上武器系統更為先進的版本。而在未來的幾年內,最後一批小羚羊也會繼續在英法兩國陸軍中服役。只是其任務等級,會從原本的開路先鋒,退居為二線支援力量。
前南斯拉夫空軍的小羚羊直升機
中國陸軍航空兵部隊的小羚羊直升機
最後,很少有人注意到,曾有8架小羚羊在80年代入駐中國陸軍。雖然明面上的零部件供應沒有任何消息,但這種飛機的民用型號遍布全球各地。因此,這8架格外顯眼的直升機也就在30年後依然保持著飛行狀態。雖然外表不免顯得陳舊,但優異的低空性能,始終讓其具有著相應的存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