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瓦里諾海戰,土耳其海軍全軍覆沒,有力推動希臘民族解放運動

2020-10-06     榮華之武器堂

原標題:納瓦里諾海戰,土耳其海軍全軍覆沒,有力推動希臘民族解放運動

接上文 阿索斯海戰,謝尼亞文第三次進入地中海,可惜功虧一簣

蒂爾西特和約簽訂後,俄國加入了法國提出的「大陸封鎖」,不過很快將使得對外貿易急劇萎縮,嚴重影響經濟。為此,1810年12月,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頒布了《關於1811年與中立國貿易的規定》,破壞了法國的大陸封鎖制度,兩國之間的同盟也變得名存實亡。為了確保大陸封鎖體系,1812年爆發了法俄戰爭。隨著戰爭的開始,俄國海軍開始探討進入地中海作戰的可能性。1812年10月初,一支英國分艦隊(10艘戰列艦和5艘巡航艦)來到喀琅施塔得,協助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共同防衛首都。11月29日,一支俄國小型艦隊(5艘戰列艦和1艘巡航艦)來到英國。這樣到了1812年底,在英國的俄國艦隊實力達到15艘戰列艦和6艘巡航艦。在此期間,海軍少將奇恰戈夫往返於敖德薩、君士坦丁堡、馬爾他等地,探討與英國海軍共同進入地中海作戰。不過英國政府更希望俄國陸軍可以派出3萬人到西西里參戰。至於戰略要地愛奧尼亞群島,在1807年根據蒂爾西特和約歸屬法國後,1809年英國除了北部的科孚島之外其餘各島都已經占領。1814年5月3日完成全部群島的占領並在1815年11月20日巴黎和會上得以承認,後在1864年5月21日將群島歸還希臘。

1821-1829年希臘民族解放革命戰爭

從15世紀開始,希臘就被土耳其併吞,隨著土耳其勢力的日漸削弱,希臘的民族解放運動也逐漸蓬勃發展。1821年3月,希臘爆發了民族解放革命,旨在擺脫土耳其對其的奴役。由於希臘獨立戰爭曲折的發展歷程,世界輿論加大,對歐洲大國利益的影響加深,促使俄、英、法等國的關注,尤其是俄國政府。1825年,俄國政府為鞏固其在巴爾幹半島的勢力,就認為必須支援希臘人的獨立戰爭。俄國一旦占領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無論在貿易和政治方面,無疑都是對英國實力的一個沉重打擊。英國政府是絕對不會同意的,也不願意讓俄國單獨進行干預。於是,英國先與俄國達成某些讓步,以此牽制俄國的行動。

1826年4月4日,兩國在彼得堡簽訂關於聯合調處希土停戰和希向土納貢獲取自治的議定書。議定書規定,英俄兩國都不在希臘謀取特權。1827年7月6日,英、法兩國與俄國在倫敦簽訂三國協約,重申1826年彼得堡議定書的條款,並補充規定,要求希土雙方立即停火,否則三國將共同採取強制措施制止希臘戰爭。土耳其當局駁斥倫敦協約的一切條件,拒絕停止軍事行動。

1827年6月10日(6月22日),波羅的海艦隊一部(9艘戰列艦、7艘三桅巡洋艦和4艘輔助船)在艦隊司令謝尼亞文海軍上將的統帥下離開喀琅施塔得前往朴茨茅斯。8月8日(8月20日),在朴茨茅斯由抵達的俄羅斯軍艦組成了一支海軍少將海登(Л.П.Гейден,荷蘭名Lodewijk van Heiden)指揮的分艦隊(4艘戰列艦與4艘三桅巡洋艦),分艦隊隨即開往希臘沿海執行巡航任務。

按照協議,分艦隊在同年10月在扎金夫島與海軍中將愛德華-科德林頓(Edward Codrington)指揮的英國分艦隊(3艘戰列艦、4艘三桅巡洋艦)和海軍少將里尼(Rigny)指揮的法國分艦隊(2艘戰列艦和2艘三桅巡洋艦)會合,聯合艦隊由軍銜最高的科德林頓海軍中將負責指揮。

整個聯合艦隊共有27艘艦船組成(包括10艘戰列艦和10艘三桅巡洋艦,裝備火炮1276門),編成後隨即開往土耳其-埃及聯合艦隊所在的納瓦里諾灣(伯羅奔尼撒半島西南沿岸)。此時,土-埃聯合艦隊共有艦船66艘(其中3艘戰列艦和33艘三桅巡洋艦,裝備火炮2200門)。

1827年10月8日(10月20日)納瓦里諾海戰示意圖

10月8日(10月20日),聯合艦隊向對方發出立即停止在希臘的軍事行動的最後通牒(筆者註:怎麼給我感覺像之前美國對付伊拉克和利比亞一樣)但遭到拒絕。之後,聯合艦隊決定進駐納瓦林灣與對方艦隊對峙以便迫使其讓步。

對於聯軍指揮官科德林頓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時刻,英國政府給他的任務是保持力量平衡,而不是摧毀土耳其艦隊,因為如果土耳其人過分衰弱,俄國的力量將很容易進入地中海。因此,科德林頓決定先進行和平斡旋的嘗試,他派出1艘英國三桅炮艦靠岸給易卜拉欣送信,譴責他違反休戰協議,縱兵蹂躪伯羅奔尼撒半島。由於埃及戰艦上有許多法國教官,科德林頓又請求法國海軍少將里尼伯爵給這些人寫信,警告他們不要為埃及人服務,這一招非常奏效,大多數法國教官離開了土埃艦隊。不過,科德林頓的最後通牒卻未起作用,因為對方主將當時並不在場,他的海軍將領則堅決主戰,而且已經作好了戰鬥準備。

指揮土埃艦隊的穆哈雷姆貝伊派出一隻小船也給三國艦隊送來最後通牒,要求聯軍立刻離開納瓦里諾灣,科德林頓的答覆是,如果敵船敢於開火,他們將被殲滅。在聯軍艦艇全部占領陣位後,科德林頓作出最後一次努力,他派一名軍使乘舢舨向土耳其的1艘火攻船送信,但軍使被土軍開槍射殺,1艘埃及的輕巡航艦也向里尼伯爵的旗艦「海妖」號開火,科德林頓此時仍然命令不准還擊,這位謹慎的海軍中將再次派出1位軍使前去送信,當這名軍使又被土軍射殺後,好心的科德林頓再也無法容忍了,他命令聯軍立即展開攻擊。

嚴格來說,納瓦里諾海戰並不是一場棋逢對手的較量,土埃艦隊雖然數量上占優勢,又有岸炮支援,但在武器裝備和人員素質上劣勢明顯,因此戰鬥的結局早已註定。

聯軍部署是法國軍艦攻擊最前面的埃及船;英國軍艦則攻擊其次的土耳其戰船;而俄國則炮擊後面的土耳其戰船;聯軍最後的3艘英國炮艦和1艘法國戰船則負責轟擊其餘敵船以及對於在敵方陣列兩端的縱火船。總之呢固體部署而言,俄國海軍應最後進入戰鬥,擔負攻擊位數最多的一群敵船的任務。在近4小時的海戰中,土埃艦隊損失艦艇60多艘,只有1艘三桅炮艦和14艘小船得以逃脫,而人員損失有各種說法,估計應在7千人左右。聯軍方面死亡182人,受傷789人,其中俄國人損失較輕,死59人,傷139人,聯軍沒有艦艇被擊沉,但有些艦艇受損嚴重,例如俄國的「亞速號」戰列艦。戰鬥結束後,科德林頓對俄國士兵的出色表現大加讚賞。沙皇尼古拉一世因海軍為國爭光,晉升海登為海軍中將,拉扎列夫為海軍少將。

納瓦里諾海戰中的俄國「亞速」號戰列艦

連結-「亞速」號戰列艦

此次海戰中,「亞速」號戰列艦擊沉對方5艘船隻包括土方的旗艦,船身有153處窟窿,桅杆幾乎斷裂,已不能張帆。戰鬥結束後,為了表彰「亞速」號的戰績,1828年3月23日該艦成為俄國海軍中第一艘獲得光榮的喬治艦尾旗和長旒的艦艇,沙皇還特別命令,黑海艦隊必須永遠保持1艘叫做「亞速紀念」號的艦艇。

該艦艦長當時為海軍上校拉扎列夫,此時在這艘戰列艦上還有日後的海軍將領-中尉納希莫夫、少尉科爾尼洛夫和見習軍官伊斯托明。

M.П.Лазарев拉扎列夫海軍上將1788年11月3日(11月14日)-1851年4月11日(4月23日)

1800年12歲進入海軍武備學校,1803年他年僅15歲有幸被選入30個留英名額中,遂被派赴英國皇家海軍見習。 1808年回國後至1813年在波羅的海艦隊服役,之後參與了三次環球航行(分別是1813年、1819年和1822年)。在之後1827年的納瓦里諾海戰中,已是海軍上校的他指揮的戰列艦「亞速」號表現出色,成為俄國海軍中第一艘獲得光榮的喬治艦尾旗和長旒的艦艇。1832年2月,拉扎列夫海軍少將成為艦隊參謀長,一年之後成為海軍中將並任艦隊司令直到1851年。在職期間,黑海艦隊得到很好的發展,成為俄海軍最有戰鬥力的艦隊,期間1843年晉升為海軍上將。

海軍上將拉扎列夫

П.C.Нахимов納希莫夫海軍上將1802年6月23日(7月5日)-1855年6月28日(7月10日)

1818年畢業於海軍武備學校,1822-1825年在「巡洋」號巡航艦上任值更官,參加了環球航行。1827年參加了納瓦里諾海戰後來又參與了俄土戰爭。1834年調到黑海艦隊,任戰列艦艦長,此後歷任支隊長(1845年),總隊長(1852年)和分艦隊司令(1854年)。在錫諾普海戰中殲滅了土耳其艦隊。1855年6月28日(7月10日),納希莫夫在巡視前方工事時在馬拉霍夫崗受傷而亡,後被追認為海軍上將。前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1944年3月3日發布命令,決定頒發一級、二級納希莫夫勳章和納希莫夫獎章並建立了納希莫夫海軍學校。 1959年在塞瓦斯托波爾建立了一座納希莫夫紀念碑。

海軍上將納希莫夫

В.A.Корнилов科爾尼洛夫海軍中將1806年2月1日(2月13日)—1854年10月5日(10月17日)

1823年畢業於海軍武備學校,1827年起在「亞速」號戰列艦任職,參加了1827年的納瓦里諾海戰和1828-1829年俄土戰爭。1830-1834年任職于波羅的海艦隊。1834年起在黑海艦隊任職, 1849年任黑海艦隊參謀長,1851年起科爾尼洛夫實際上擔任了該艦隊的指揮。1852年晉升為海軍中將。1854年9月塞瓦斯托波爾遭到直接威脅時,他被任命為該城北部地區防禦主任及城衛戍部隊參謀長,領導該城整個防禦工作,之後在馬拉霍夫崗中彈身亡。

年輕時的科爾尼洛夫

B.И.Истoмин伊斯托明海軍少將,1809年-1855年3月7日(3月19日)

1823年-1827年在海軍武備學校學習,畢業後參加了納瓦里諾海戰和後來在達達尼爾海峽之戰。1830年獲得三級聖喬治勳章,1832年他被提升為護衛艦「瑪麗亞」號艦長,1836年從波羅的海艦隊調到黑海艦隊,晉升為中校。1845-1850年參加高加索省沿岸的軍事行動,1849年升為上校,1850年他奉命指揮官戰列艦「巴黎」號,1853年參加錫諾普海戰表現優異,晉升少將。塞瓦斯托波爾戰期間,他負責防守馬拉霍夫崗,後被炮火擊中陣亡。

戰後這三位與他們的老師拉扎列夫都葬在聖-弗拉基米爾大教堂,該教堂後更名為「四海軍將領大教堂」。

海軍少將伊斯托明

這次海戰的勝利,使得土耳其海軍全軍覆沒,有力推動了希臘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當然俄國在巴爾幹的影響也有所增強。1827年12月,土耳其宣布對俄宣戰,俄國也在1828年4月對其宣戰。1828年9月18日,海登接到聖彼得堡新的命令:封鎖達達尼爾海峽。最初,該分艦隊只有3艘戰列艦和3艘巡航艦,之後8月海軍少將利科爾德(П.И.Рикорд)率領4艘戰列艦和3艘巡航艦前往地中海,它們與海登的分艦隊在9月27日在馬爾他海域會合。1829年8月25日俄軍攻下愛琴海的伊諾斯要塞,之後準備突破達達尼爾海峽。俄軍在多瑙河和高加索兩戰區接連獲勝,主力逼近伊斯坦堡,海軍則封鎖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並在黑海土耳其沿岸一帶游弋,這些情況迫使土耳其政府於1829年9月2日(9月14日)簽訂了阿德里安堡和約,俄國獲得多瑙河口及其附近島嶼和黑海東岸(阿納帕、波季等),土耳其承認喬治亞、伊梅列季亞、明格列利亞併入俄國。1829年9月24日,分艦隊得到來自聖彼得堡召回艦隊的命令,此後在10月22日返回基地,不過依然留下了7艘艦船在希臘,由海軍少將利科爾德指揮。1831年,希臘發生叛亂,這些艦船協助了政府平叛。

連結-海軍上將海登

全名羅金-彼得羅維奇-海登(Логин-Петрович-Гейден)荷蘭籍俄羅斯海軍上將,1773年9月6日-1850年10月17日。最初在荷蘭海軍服役,1795年開始在俄羅斯黑海艦隊服役。1817年8月27日晉升海軍少將,納瓦里諾海戰後1827年11月9日晉升海軍中將,1833年12月6日晉升海軍上將。1834年擔任列維爾港口司令,1838年任列維爾地區總督。

海軍上將海登

未完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hwm-3QBd8y1i3sJkrf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