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娃乖巧聽話,有的娃倔得像頭驢,心理學家為你揭秘差距原因

2019-08-10   沛澤媽讀心理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不僅物種有其多樣性,娃也是各式各樣、千姿百態的,萬一有幸遇到的是個難纏的娃,家長氣得七葷八素,也是正常的事情。看看下面的三類娃的身上有沒有你家娃的影子。

案例1:

童童自打出生就是個讓人省心的孩子,吃飽就睡,很少哭鬧,出生三個月以後,就能睡一整晚了。現在童童上小學一年級了,乖巧懂事,每天放學回家認真寫作業,偶爾看電視的時間長一些,媽媽催促她趕緊關掉電視,她便會嘟起嘴巴,皺著眉頭,雖然不情願,但還是會關掉電視,一個人躲到房間裡不聲不響地去生氣,媽媽很少去哄她,反正女兒又不吵不鬧,自己就能將情緒消化掉。

案例2:

「我家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能把人急死,別人半個小時能寫完的作業,他能寫一個多小時,寫了擦,擦了寫,好像非要把本子弄破才算完。」提到小勇,媽媽就上火,小勇做事總是比別人慢半拍,學習新知識,學習一項新運動,做一個新遊戲,小勇花的時間都比別人長,可一旦學會,別的孩子都已經失去了興趣,小勇卻樂此不疲,能堅持很久。在媽媽看來,這就是兒子太笨了,趕不上別人的節奏。

案例3:

提到小坤,無論是小坤的父母還是老師,都感到頭疼,他倔得像一頭驢,你讓他往東,他偏偏向西,從來不會按照老師、父母的要求做事,即便是被老師、父母批評,他依然我行我素。上課的時候,小坤和同桌小聲說話,被老師點名批評,可他並不會住口,直到把他要說的話說完,他才會停下來。父母批評他,他更是會無理攪三分。

對照一下,哪個案例更像你家娃呢?為啥聽話乖巧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攤到自己頭上就是個難纏的娃,難道他的家長上輩子真的拯救過銀河系不成?其實這與孩子的氣質有關。

20世紀50年代,美國最早從事兒童氣質研究的切斯博士和托馬斯博士將孩子的氣質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容易型、困難型、遲緩型。雖然氣質可分為這三大類,但實際上要確定一個孩子的氣質要比這複雜得多,因為有的孩子身上會突出表現某一種氣質,但也有一些孩子會兼具幾種氣質。不同氣質的孩子,教育的重點也不同。

容易型孩子的特點與教育重點

在本文的三個案例中,案例一中的童童就屬於容易型氣質的孩子,相對來說,這種孩子是讓家長比較省心的孩子,他們從小就表現得很乖,很少哭鬧,長大了也不會調皮搗蛋,惹事生非,很聽父母的話,即便是不同意父母的意見或者建議,他們也不反駁,總是很順從。

教育重點:這類型的孩子因為太讓父母省心,父母往往會忽略掉孩子的一些內心感受和情緒的變化,因為孩子只會生悶氣,不會叨擾父母。

但是如果父母過於強勢,總是打壓孩子,壓制孩子的想法,雖然孩子表面會很順從,但內心卻備受壓力折磨,長此以往,就容易讓孩子內心非常痛苦,甚至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而這在父母看來卻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孩子一直很乖巧。

因此,對於容易型氣質的孩子,父母要過一些細心,即使孩子沒有反駁,沒有表達不滿,也要注意關注孩子的情緒,問一問孩子最近的學習、生活情況,了解孩子有沒有遇到不開心的事情,積極地疏導孩子的情緒,不要讓不良情緒在孩子心裡積聚,使孩子承受不住。

遲緩型孩子的特點與教育重點

文中案例2小勇就屬於遲緩型氣質,這種氣質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比其他孩子慢半拍,不管是做事還是說話,都是慢慢吞吞的,這很容易讓家長誤以為這樣的孩子太笨了,或者太磨蹭。其實這種孩子並不是一開始就會喜歡新鮮事物,接受新鮮事物所需要的時間也要長一些,一旦適應之後,就會踏踏實實地堅持下去,會非常執著,成功的可能性會更高。

教育重點:遲緩型的孩子做事慢慢吞吞時,常常會導致父母的埋怨與催促:「你真是讓人無法忍受,簡直比蝸牛還要慢,你能不能快一點啊!」

父母這樣做,會讓孩子無可奈何,因為他的氣質決定了他做事就是這樣的,父母著急、催促,並不能讓孩子快起來,只會讓孩子覺得「我確實比較笨吧」,讓孩子變得不自信。

對於這種氣質的孩子,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耐心,再耐心,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我們首先要做到能夠接受孩子的這一氣質,如果不了解,只會催促責備孩子了。

困難型孩子的特點與教育重點

案例3中的小坤就屬於困難型氣質,這種氣質的孩子一定能把家長氣得七葷八素,我家沛澤就屬於困難型孩子,從小就特別難帶,睡覺少,需要抱著哄,否則就哭鬧不止,長大了,也非常固執,即使撞了南牆也不回頭,而且不能與他對著干,否則他的反抗意志會愈發強烈。另外,你很難用規矩限制他,他喜歡挑戰新鮮事物,似乎對任何事物都保持著好奇與熱情。

教育重點:不得不承認,困難型的孩子是非常令人頭疼的,如果你是那種試圖通過打壓來控制孩子的父母,情況會更糟糕,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反叛意志會更加強烈,會讓你筋疲力盡,感到無能無力。

對於這樣的孩子,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他並不是一無是處的,他敢於挑戰、嘗試的精神是值得被肯定和表揚的,往大了說,正是這種精神才促進了社會的進步。教育這種氣質的孩子,我們要放下家長的架子,不要刻意壓抑孩子的天性,而是要對孩子多一些肯定和欣賞,不要和他講太多的道理,當他發脾氣時,適當的安撫和理解就好,他往往能夠自己判斷對錯。

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氣質特徵,這是很難改變的,父母只有了解了孩子的氣質,才能明白孩子身上的一些行為表現,才能採取有針對性的教育,孩子樂於接受,家長也能少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