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每一個養殖戶都會做的一件事就是投料,但是每個池塘最終的規格和產量卻千差萬別。其根本原因在於飼料的轉化率不同,簡而言之,轉化率就是投喂一斤料能長多少魚(蝦蟹)肉,通過對眾多高收入的養殖戶的跟蹤走訪,不難發現其轉化率普遍高於平均水平。
養殖中飼料的成本占養殖總成本的60%以上,飼料轉化率的提升,不僅對產量和規格有較大的幫助,同時也會降低飼料的成本。因此,提升餌料轉化率,是養殖成功的必由之路。而傳統的提升餌料轉化率的方法有很多,但各有其局限性。本文結合眾多成功養殖戶的方法,來提出一種提升餌料轉化率的新方案!
01
餌料轉化率過低的危害
1. 餌料轉化率過低,會浪費過多飼料,增加成本我們從餌料轉化率定義能知道,如果餌料轉化率太低,飼料的使用量就越多,飼料成本就越高。
2. 餌料轉化率過低,會造成過多殘餌糞便等殘留在底部,破壞底質、影響養殖動物過低的餌料轉化率會造成大量的殘餌沉積在池塘底部,就會加重底質的負擔。尤其是高溫階段,過多殘餌糞便在底部發酵,容易造成底部缺氧,產生「氧債」,並且誘發大量有害細菌滋生,破壞底質。有害細菌侵入水產動物體內,就會造成一系列病害,嚴重甚至傷亡,損失慘重。
我們得知了餌料轉化率如果比較低的話,危害有這麼多。那麼我們如何提升餌料轉化率呢?小編將根據傳統的提升餌料轉化率的方法,分析一下每種方法的利弊,給大家提供一個比較優異、合理的提升餌料轉化率的新方法。
02
傳統的提升餌料轉化率方法的局限性
1. 投入體質健壯的優良苗種,但苗種選擇難掌控雖然,體質健壯優異的苗種與普通品種不純的苗種相比,食慾好,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對飼料的利用率也高,更容易高產高收。但是,要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害、規格均勻的苗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在選擇苗種時,總會有一些地域或者氣候等的局限性,到底怎樣選擇體質健壯、無病無害、規格均勻的苗種?方法比較難掌握,因此這個方法有一定的限制性。
2. 投入營養全面的人工配合飼料,但配合飼料成本較高什麼是人工配合飼料?人工配合飼料是指根據水產品的營養所需,配合而製成的營養均衡的飼料。通過投喂人工配合飼料,可以使各種營養均衡配合,使各類營養得到更好的利用。通過投喂人工飼料這種方法,提高飼料的利用率,降低餌料轉化率。但是,很多養殖戶可能也都知道,人工配合飼料相對於常規飼料來說,成本會大幅度升高,我們提升餌料轉化率的目的是為了節約成本,如果通過增加其他部分成本的方法來降低另一部分成本,也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3. 合理投喂,但投喂技術仍難以把控飼料投喂也有技術講究。其中,投喂技術的關鍵環節是確定投喂量。投喂量是否合理,直接關係到飼料的利用率,也關係到水產品生長的速度快慢和產量高低。而且,要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生長階段制定出相應階段的適宜投喂量的方案,選擇合理的投喂方式,穩定投喂。對於養殖老手來說,投喂可能很有技巧,投喂技術也趨於成熟。但是對於很多的新手養殖戶,投喂技術很難把控,因此這個方法不是很適合很多新手養殖戶。
小編分析了以上水產養殖中,常用的提升餌料轉化率的方法的利弊,估計養殖戶心中也大致都了解了。那么小編接下來要給一個什麼新的提升餌料轉化率的方法,既合理又好把握和實施呢?
03
提升餌料轉化率新的解決方案
我們傳統的提升餌料轉化率的方法一般都是在提升客觀的條件:像飼料的選擇、投喂技術等。但如果養殖戶條件一定,像苗種選擇,很多養殖戶很有局限性,那麼我們是不是有一種方法可以通過後期的提升苗種自身吸收和利用,來提升餌料轉化率呢?
小編給出的就是一種新的利用提高苗種腸道吸收轉化能力而提高餌料利用率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在投喂飼料時,拌入促消化吸收的膽汁酸和杜仲葉提取物,從而促進苗種腸道的利用率,提高餌料轉化率。
2. 能夠預防腸炎等細菌性感染疾病的發生在拌料投喂之後,進入腸道占據腸道的一部分生存空間,定期拌料投喂,會抑制腸道有害細菌滋生和繁殖,從而有效地預防了腸炎等細菌感染疾病的發生。
3. 能夠促進生長,增重率明顯提高。
總結養殖戶在水產養殖過程中,要提高餌料利用率,從而降低飼料投入的成本。提升餌料轉化率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歸根到底來說,養殖戶的目的是為了賺錢,都是為了控制著能有一個較低的成本,爭取用最低的成本,養出規格最大、質量最好的水產品,賺到更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