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容村貌變了 億元項目落地了 昆明小街鎮垃圾分類分出多贏

2019-12-08     樂居網昆明

「垃圾不落地」,是嵩明縣小街鎮提升人居環境走出的第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早在2017年,小街鎮就提出要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破解「垃圾圍村」困境。但當時「垃圾分類」還是個新鮮詞彙,鄉鎮如何來做?實施分類後的垃圾如何處置?小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邱學東介紹:「在經過多次商討後,我們決定先引進一個垃圾處理廠,先把末端設施完善起來。」

經過多方考察,小街鎮決定引入中國海螺創業控股有限公司的爐排爐焚燒垃圾發電技術項目。

要改變多年的生活習慣不是一蹴而就,所以小街鎮把「美麗庭院」創建和垃圾分類結合起來。今年9月27日,小街鎮舉行了美麗庭院授牌暨垃圾分類進農戶啟動儀式,這標誌著小街鎮正式開啟生活垃圾分類新時代:村委會配備保潔員及垃圾清運車,每天定時上門收集垃圾及道路保潔,全鎮各村(社區)共配備保潔員167名、垃圾清運車58輛,每天定時到村民家門口對村民分類好的垃圾進行清運,保證垃圾日產日清,道路乾淨整潔。

垃圾分類重在「分」字,也難在一個「分」字,要分得合理,分得符合標準,才便於後階段的處理。在總結基層工作實踐後,小街鎮創新提出垃圾分類「三次六分法」。所謂的「三次六分法」是第一次會爛不會爛、第二次可不可以賣錢、第三次不會爛的是否有毒有害,總共分成六大類。垃圾處理採取「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縣鎮集中處理」模式,把生活垃圾分類做到農戶家中。吃過午飯,張加洪收拾廚房,把垃圾扔進垃圾桶。院裡的兩個垃圾桶,一個寫著「會爛的」,另一個寫著「不會爛的」,張加洪邊把酒瓶、醬料瓶扔進了「不會爛的」垃圾桶邊說:「垃圾分類不是大城市才有的,在我們小街,垃圾也一樣分類。」

10月初,鎮里的督查組到各個村委會抽查人居環境提升情況,反饋的問題還存在「垃圾房還在使用」「保潔力度不夠」等問題。推行近兩個月的垃圾分類讓村裡變了模樣,那還有哪些問題?小街鎮檢視問題,列出問題清單,一件件整改落實。

經過幾天的走訪,「保潔員存在不在崗情況」「各村小組管理存在漏洞」……走訪中發現的問題被詳細地寫在了小街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第二批問題整改書上。

於是,小街鎮集合了各個村委會幹部,來商討如何解決目前的問題。小街鎮副鎮長李雙紅說:「我們把保潔員管理統一到村委會,按照工作性質不同分成小組,以自然村為界限,以負責的保潔戶數為工資基準,每個月還有保潔員評比大會,充分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

主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民服務解難題」。在「小組保潔」環節,由小組保潔員在垃圾集中收集點對有害垃圾進行進一步分類,各村把需要在家照顧家庭的婦女、60歲以上尚有勞動力又無法進入企業務工的老人和貧困戶家庭成員聘為保潔員,現在已經解決了260餘名群眾的就業問題。在「村收集轉運」環節,秧田、本納克兩個村成立物業管理公司在垃圾轉運和環境保潔上做文章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主動提供園區、周邊村委會垃圾清理轉運、道理保潔服務,預計每年可增加90萬元的集體經濟收益。

如今,小街全鎮近8萬人口產生的大量垃圾能夠實現「日產日清」。從「垃圾不落地」到實現「垃圾分類」,不僅讓老百姓祖祖輩輩生活的小村莊變得更加美麗、住得更舒心了,也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實現3個過億投資環保項目落地投產,加速小街鎮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昆明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VeD5G4BMH2_cNUgEY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