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凈賺3500萬,「賺錢機器」京滬高鐵:為何急著上市?

2019-10-31     水皮雜談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中國最賺錢的鐵路——京滬高鐵,要上市了。

中國高鐵王冠上的明珠

10月25日,中國證監會披露了「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的IPO招股說明書,揭開了這家公司的神秘面紗。

那麼,在京滬高鐵之前,中鐵總旗下已經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大秦鐵路、廣深鐵路、鐵龍物流,相比之下,京滬高鐵邁向資本市場的意義尤其非凡。

首先,他作為中國高鐵王冠上的明珠,於2008年開工建設,2011年建成通車,全長1318公里,是中國一次性投資最大的工程,也是中國第一條實現盈利的高鐵。

根據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京滬高鐵凈利潤分別為79億、90.5億、102.4億,考慮到復興號擴容和高鐵票價市場化加速,預計京滬高鐵的盈利能力仍有提升的空間。

其次,他所經過的區域,可謂是中國經濟的「錢袋子」。

我們先從圖上,京滬高鐵連接著環渤海以及長三角經濟圈的大動脈,鐵路兩端分別是北京和上海兩座超級大都市,沿線的東部城市,人口密集、人均收入水平較高。

那到底是有多高呢?大家看一組數據就明白了。根據數據顯示,京滬高鐵所經區域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6.5%,卻擁有全國27.3%的常住人口,創造了全國35.2%的GDP。

2018年京滬高鐵發送量1.92億人次,日均運送52.6萬人次。今年清明小長假,更是創下了單日運送旅客76.2萬人次的最高紀錄。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說他是「最繁忙的鐵路」、「跑動的金山」。

拉開中國鐵路資產證券化

賺錢之後的京滬高鐵,也沒有虧待他的股東們,連續三年大手筆分紅。

從中國平安發布的年報中,我們就能看到,2017年他獲得了來自京滬鐵路1.98億元的現金分紅,2018年又獲得了3.05億元現金分紅。

現在京滬高鐵將正式衝擊IPO,這對持股13.91%的第二大股東平安資管來說,是一則好消息。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京滬高鐵作為「黃金線路」,為何還要上市融資呢?

一方面,京滬高鐵通過上市可以籌集資金歸還貸款,幫助中鐵總進一步降低負債率。

拿京滬高鐵來說,僅建設成本就高達2200多億。雖然自2015年以後盈利能力越來越強,但建設成本迄今還沒有完全覆蓋。特別是在鐵總的大盤子裡,京滬高鐵的盈利還要用來向大股東分紅、補貼虧損線路。長此以往,難以維持高質量服務。

而通過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支持,既是改善存量高鐵線路財務情況的需要,也是完成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的需要。按照年初規劃,今年要完成8000公里的高鐵建設。以目前每公里1.7億元的造價計算,這就需要1.26萬億元的投入。

顯然,要是僅靠以路養路,未來的建設計劃都會遭遇問題。所以,鐵路資產的證券化是必然要走的路。實際上,這也是國際通行的經驗。相比83%的美國和60%的日本,中國鐵路的資產證券化比例很低,僅有2.23%左右。

那麼,這一次的京滬高鐵上市,可能會成為數萬億中國鐵路資產證券化的開幕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SodIG4BMH2_cNUgRy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