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疼,你肝火旺;
長口瘡,你肝火旺;
口臭,你肝火旺;
小便黃,你肝火旺;
·······
肝火旺,我們在生活中已經聽了N遍了,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但是你也應對了,什麼菊花茶,什麼龍膽泄肝丸,吃來吃去,肝火還在,你卻沒有辦法了,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先按下不講。
先說一句:題目里的100種方法僅是泛指,我們先來看下什麼樣的表現才能判斷為肝火旺呢?
看口部:口乾,口苦,口臭,舌苔發厚,牙齦紅腫,這些都是肝火旺的症狀。
看睡眠:肝火旺時晚上睡覺時出現睡眠不穩,多夢,容易被驚醒,失眠。
看脾氣:肝火旺時還容易心煩意亂,容易發怒,控制不住脾氣。
看全身:精神不好,容易瞌睡,頭暈,臉色發紅,身體悶熱,肝火旺的人容易疲倦。
女人肝火旺的症狀:經期推遲,月經不調,經血量沒有規律等。
小孩肝火旺的症狀一般出現在夏天:喜歡蹬被子,有時候還打呼嚕,暴躁易怒。
肝火證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外火、內火兩大類。內火是指由於人體內氣血津液及臟腑功能失調所產生的一系列病理反應。因其具有燔灼焚焰,升騰上沖,消耗陰液,使物質腐敗,生風動血,灼津成痰等病理特點,臨床常見面紅目赤、腫痛、頭脹頭痛、煩躁易怒、失眠、口乾喜冷飲、尿黃便秘,或見出血、暴鳴暴聾、舌質紅、苔黃、脈數等。
這些表現都具有「熱」、「赤」、「干」、「急迫」等火的特徵,故取類比象而稱之為火證。肝為剛髒,內寄相火,體陰用陽,其性喜條達,主動主升,故內生病理之火與肝的關係極為密切。因此,凡是肝之相火(陽氣)偏旺或太過,出現熱象及沖逆現象的,概稱為肝火。
中醫理論中,肝火旺盛的「火」是外邪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之一,由 肝火旺盛於外界氣候變化,引起人體的「邪氣」。中醫用「火」來形容身體內的某些熱性症狀,上火的程度較「熱氣」還重。一般所說的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症。
我們來看下肝火旺該如何正確辯證改善呢?
表現:頭暈脹痛,耳鳴,面紅,目赤腫痛,急躁易怒,心煩不眠或多夢,口苦口乾,便秘,尿短黃,或脅肋灼痛,衄血吐血,婦女月經量多、超前,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則:清肝瀉火,涼血止血
宜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表現:咳嗽痰中帶血,痰質濃稠,咯吐不爽,心煩口渴,頰赤,便秘,舌苔黃,脈弦數等。
治則:清熱化痰,止咳止血
宜用:咯血方加減
表現:脅肋脹痛,嘔吐吞酸,噯氣,口乾,舌紅、苔黃,脈象弦數等症。
治則:清瀉肝火,降逆止嘔
宜用:左金丸加味
表現:昏仆抽搐,吐涎,平時急躁易怒,心煩失眠,咯痰不爽,口苦咽干,便秘溲黃,病發後,症狀加重,徹夜難眠,目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
治則:清熱瀉火,化痰開竅
宜用:龍膽瀉肝湯合滌痰湯加減
表現:口乾,舌紅,少苔,潮熱,盜汗,便秘,小便灼熱,脈細數等。
治則:壯水之主,培左腎之元陰
宜用:左歸丸加減
表現:目赤腫痛,易驚多怒,不能安臥,尿赤、便秘,脈洪實者。
治則:清瀉肝火。
宜用:瀉青丸合逍遙散加減
肝火是小,也常見,但祛之還是需要詳細辯證清楚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