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數據,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25.6萬輛新車,同比增長61.7%,表面看形勢一片大好,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所暴露出的問題也日益突出,被召回車輛達到13.57萬輛。
其實絕大多數消費者對於新能源車並沒有剛性需求,政策導向儘管可以強化這類車型的吸引力,但卻並不能掩蓋使用層面上的一些問題,這些也是消費者最擔心的,諸如充電麻煩、續航里程等問題也最容易讓他們動搖。另外,第一批購買新能源車的消費者已經到了換車周期,根據反饋來看,大多數車主的用車體驗都不算愉快,甚至是糟糕的。除了充電、續航等問題,4S店後期的相關服務和過高的貶值率才是深坑。
眾所周知,純電動車並不需要進行日常保養等項目,到了一定公里數後更換變速箱油、齒輪油等即可,車主心裡偷笑的同時也減少了4S店的後期收入,利潤不大個別品牌的服務效率也是一落千丈。而且純電動車電池的損耗特別快,也並不具備可修復屬性,車齡一定後性能衰減明顯,這種特點直接影響著新能源車的保值率。
儘管像特斯拉、啟辰晨風等品牌推出了二手車回購方案,但執行效果並不理想,主要是回購條件、價格和方案的持續性執行不能滿足車主的真實需求。根據動力電池5-8年的使用年限,今年我國電池的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17萬噸,動力電池大部分為鋰電池。其中的有些屬於有毒物質,具有強致癌性,如果動力電池回收處理不當,本來定位於「綠色環保」的新能源汽車很容易對環境造成多重污染。
另一個方面就是基礎設施建設,大多數地區(北上廣除外)的充電樁應用談不上常態化,配套維護不及時,未等新能源車真正普及,充電樁就到了該重新維護的階段,長此以往惡性循環更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另外,政策扶持也是一把雙刃劍,利好的條件為投機倒把提供了希望,儘管市場能擇優選擇,最後留下真正踏實造車的企業,但過程卻需要老百姓真金白銀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