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稻盛和夫
01
我認為領導者最重要的資質是「人格」。而持續保持高層次的人格,對於領導者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世間一般認為,作為領導者的資質,「才華」和「努力」更為重要。
事實上,觀察現在的商業界,無論是創辦新興風險企業獲得成功的創業型經營者,還是就任大企業 CEO,領導企業再度飛躍的所謂「中興之祖」,這些成功者無不是才華橫溢、熱情煥發的人。
他們不僅發揮商業「才華」,而且具備燃燒般的熱情,付出無止境的努力,從而推動事業成長發展。
但是,看到近年來的這些如同彗星一般來了又去的新銳企業及其經營者,我強烈地感受到,不能僅用「才華」和「努力」來評價領導者。就是說,越是具備超凡「才華」,並且拚命「努力」的人,越是需要「某種東西」來駕馭他們強大的力量。
我認為,這個「某種東西」就是「人格」。只有「人格」,才能掌控他們「才華」發揮的方向,掌控他們「努力」的方向。
如果這個「人格」扭曲,就無法向著正確的方向發揮「才華」和「努力」,結果人生就會誤入歧途。
02
很多領導者都知道「人格」的重要性。但是「人格」具體指的是什麼,如何才能提高人格,如何才能保持高尚的人格,他們卻不太明白。因此,一旦取得成功,就無法維持「人格」的領導者層出不窮。
那麼,所謂「人格」究竟是什麼呢?
我認為,人先天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學到的「哲學」,這兩者之和就是「人格」。就是說,先天的性格加上後天的哲學,形成了人格。
先天的「性格」因人而異,千差萬別:有人強勢,有人軟弱;有人果敢,有人慎重;甚至有人以自我為中心,有人與人為善。如果在人生道路上,沒能掌握高尚的「哲學」,那麼,這個人天生的「性格」就會原封不動地成為他的「人格」。這個「人格」,就決定了他「才華」和「努力」發揮的方向。
這樣的話,會出現怎樣的景象呢?如果天生的「性格」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領導人,他擁有非凡的「才華」,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獲得成功是可能的。但是,因為「人格」有問題,某個時候,為了滿足私利私慾,他就可能營私舞弊。這樣的話,他的成功就無法持久。
遺憾的是,任何人先天的「性格」都不可能完美無缺,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和掌握高尚的「哲學」。
特別是對於領導眾多部下、身負重大責任的領導者而言,必須不斷提高「人格」,並努力將「人格」維持在高水準上。
03
這裡所說的必須學習和掌握的高尚「哲學」,就是經過歷史風雨考驗的、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傳承下來的精華,就是那些聖賢的精闢教誨。聖賢們揭示了正確的為人之道,揭示了作為人應有的思維方式,這些給予我們積極長遠的影響。
要注意的是,「知道不等於就能做到」。比如說,大家在書本上都學過耶穌基督的教誨、釋迦牟尼的教誨,以及孔子、孟子的教誨,作為知識都理解了。但是,如果僅僅作為知識來理解,就沒有價值。必須用這些教誨來戒勉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
對於領導者來說,重要的是:反覆學習這些揭示了正確為人之道的「哲學」,不僅從一般道理上理解,而且要不斷努力將其納入理性之中。
這樣的話,就能修正自己先天「性格」中的缺陷和扭曲之處,從而塑造新的「人格」,也就是「第二人格」。就是說,只有反覆學習正確的「哲學」,並將其融入自己的血肉的時候,才能提高「人格」,並將其維持在高水準上。
一般認為,正確的為人之道之類的東西,學一次也就夠了,很難反反覆復地學習。但是,就像運動員一樣,如果不能每天堅持鍛鍊,就無法維持強健的體魄。如果疏於修身養性,很快就會被打回原形。
「人格」也是一樣,必須持續努力去提高,否則,很快就會回到從前的老樣子。所以,必須不斷努力,將揭示了正確的為人之道的「哲學」注入自己的理性,將自己的「人格」不斷維持在高水準上。
我已經反覆說過了,為了實現這一點,重要的是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要嚴格自問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違正確的為人之道,每天反省。
這樣的話,就能夠維持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