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淘媽
多數年輕夫妻在孩子出生前充滿了各種憧憬,迫不及待想要見到小寶寶。可是孩子出生後,這些新手爸媽卻一臉懵:要怎麼才能照顧好這個嬌小、脆弱的生命呢?沒辦法,因為缺乏經驗,只好向老人們求救了。於是,很多家庭就開始「上演」各種坑娃的行為,真是心疼孩子。在孩子出生後,這些坑娃的事可不要做了,各位新手爸媽要牢記。
1. 剛出生喝黃連水
相信大家都聽過「去胎毒」的說法,有些孕婦在孕期就開始通過吃鵝蛋、喝玉米須湯等方法來去胎毒了。有些家人則在孩子出生後還堅持去胎毒,而去胎毒的方法就是在孩子出生後喝黃連水、甘草水等。給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喝黃連水,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更何況那么小的嬰兒,胃腸十分嬌嫩,喝了這些水之後很容易損傷孩子的脾胃、肝腎。所以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家長千萬不要這樣做。
孩子在出生之後,吃得第一口食物應該是母乳。初乳能夠預防過敏、減輕新生兒黃疸,對孩子來講有著無可取代的營養價值。
2. 剃胎毛
在很多地方都有剃胎毛的習俗,像淘媽老家這邊是在孩子出生後一周要剪掉部分胎毛。等到滿月的時候,把全部的頭髮剃掉,就為了以後能長出更加烏黑、濃密的頭髮。這樣的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而且在給孩子剃頭的時候,很容易刮破孩子的皮膚。
孩子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所有的毛囊,而且孩子頭髮的質地是由基因決定的,和剃頭沒有關係。毛囊的大小決定了孩子頭髮的厚度,也就是毛囊越大,頭髮越粗。而毛囊的數量又決定了發量的多少,毛囊數量越多,頭髮就越多。所以家長不要再信這樣的話了,給孩子理髮的時候最好能留有一定的長度。
3. 捏鼻子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出生後的鼻樑低,然後就會頻繁捏孩子的鼻子,希望鼻樑能變高。我爸也經常說我小時候就是塌鼻樑,在我小的時候可沒少捏,結果現在還是塌鼻子。由此可見,這樣的做法是沒用的,反而可能因為大人捏的時候用力不當,對孩子的鼻子造成損傷。
其實大多數的孩子剛出生都是塌鼻子,這主要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不過有些孩子小的時候鼻樑低,但是等長大後會慢慢變成高鼻樑。所以家長們不要心急,別好心辦了壞事。
4. 挑「馬牙」
很多媽媽會發現,孩子剛出生幾天牙床上或上顎兩旁就有米粒一樣大小的白珠,看起來像「長牙」了。這其實不是真的牙齒,而是我們常說的「馬牙」。於是家裡老人就會把孩子的「馬牙」挑破,或者是蘸著鹽水擦掉,其實沒必要這樣做。
孩子長出「馬牙」是不需要干涉的,它不會影響孩子牙齒的萌出,而且在幾個月內就會自行脫落。反而家人挑破或者擦掉的話,可能會發生感染,給孩子的健康帶來無法預計的後果。
5. 用母乳洗濕疹處
記得淘媽一個朋友生娃後,奶水很足,孩子吃不完。孩子有濕疹,然後朋友就會把多餘的母乳擠出來,給孩子塗在有濕疹的地方。她覺得這樣會能讓濕疹好起來,孩子的皮膚也會變更好。殊不知,這又是一個常見的誤區。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豐富的營養和蛋白質,用母乳洗有濕疹的地方,反而容易滋生細菌,最終會讓濕疹更加嚴重。所以媽媽們不要再用這種想當然的方式去治孩子的濕疹了,孩子患了濕疹,正確的做法是保持皮膚清潔,注意保濕。
淘媽說:寶寶剛出生,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需要家人更加悉心的呵護。當然了,家人做所有事的初衷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因為缺乏相關的科學知識,常常用一些傳統的習俗讓孩子「吃盡苦頭」。希望新手爸媽能多學一些科學的育兒方法,用靠譜的方法護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