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
身體還好嗎?
自從正月離開家,到現在又快一年了。全家都很想念您。特別是奶奶,整天念叨您,常握著媽的手含著淚花說有您這樣的兒子、兒媳很知足。奶奶常跟我說爹媽給我們姐弟做出了榜樣。
現在每當看著奶奶幸福安詳的樣子,我們都打心底里敬佩您當初的決定是對的。記得奶奶生病時,醫生了解情況後,也建議要我們保守治療。一來奶奶都八十多了,手術存在很大風險;再者,手術費要將近十萬,這對於我們這個家來說可是一個天文數字。可當您得知,如果不動手術,奶奶隨時會有停止呼吸的危險時,您似乎沒有猶豫就做出手術的決定。我們怎麼都不會忘記,您握著奶奶乾枯的手臂,幾乎哽咽著對已經昏迷的奶奶說:「錢沒了,可以再掙,可娘只有一個。人活一遭不容易。」當時我真的不理解您的決定。弟弟還在讀研究生,我也沒有穩定的工作,家裡就靠您和我媽從地里刨錢維持家裡的所有開銷,您的決定就意味著咱家立刻陷入困頓。可您還是求親告友,東挪西借湊足了奶奶的手術費。
在奶奶生病的日子裡,您對奶奶就像對孩子一樣精心呵護。奶奶昏迷在床上,您整日以淚洗面。我們看在眼裡,更疼在心裡。當奶奶從昏迷中醒來時,您高興得像個孩子,不停地叫著娘,唯恐奶奶舍下您這個兒子。我們能體會的出,人有娘是多麼的幸福。心臟搭橋術,終於讓奶奶起死回生,可我們家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奶奶的病逐漸好起來,可您一再囑咐我們不要對奶奶說手術費的事,您擔心奶奶著急上火。
在我們的記憶里,作為兒子,您在奶奶面前幾乎沒高聲說過話。特別是近年來,奶奶身體的不好,您總像在哄孩子。奶奶生病的時候,您都要親自伺候。您說那是自己的本分。您常對我們說:「養兒防老。」是啊,作為父母,哪一個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志在四方,騰空高飛?自己能跑得動,走得動的時候,孩子飛得越遠越好。可一旦臥病在床,最想看到的還是自己的孫男嫡女。也許這個時候,這些人的身影,是老人們心裡的溫暖,是依靠,是希望,是重生。這時我才真正理解「百善孝為先」的古訓。
「及是行孝」這是您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您不光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只要您在家,不管多麼勞累,對老人端茶倒水,噓寒問暖您都要親自去做。您總是笑著說:「人都快六十歲了,能天天喊上一句娘,那是一種福份。」
在我看來,在您的心裡,有太多的幸福。孝敬父母是一種幸福,疼愛子女也是一種幸福。也許正是在您的心裡有這麼多的福,您總是樂呵呵的。無論有什麼難事,您從來都沒皺過眉頭。記得我和弟弟同時考上大學的那年,您整天除了高興,還是高興,一直說自己的兒女有出息。可我心裡清楚,您一下子拿不出那麼多錢給我們兩個人交學費。我主動提出要弟弟上,我可以先打工,賺點錢再考再上。沒想到您卻笑著說,錢早已為我們準備好了。後來,才從母親那裡得知,您為了讓我們上學,早已做足了功課。白天忙完地里的活,晚上還要到附近的車站去干裝卸工,我們倆的學費,都是您一肩一肩扛出來的。
從那時起我們都格外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
爸,您為我們吃過的苦,遭過的罪,我們都記在心裡。是我們兒女不孝,您都快六十的人了,還要拖著疲憊的身體為我們遮風擋雨。在您的心裡,滿滿的都是家人,唯獨沒有自己。您年近花甲,可為了償還家裡的債務,您還是毅然扛起了行李,加入了南下打工的隊伍。在送行那天,在那一色生龍活虎的隊伍中,您斑白的頭髮,佝僂的身體,顯得是那麼的扎眼。我們一再肯請您不要去了。您卻笑著說,自己渾身有使不完的勁,活一輩子了,也想出去長長見識。您的話,讓我們心裡早已淚雨滂沱。
我們清楚,您是在告訴我們,自己能用並不寬厚的臂膀扛起家的重任。您走後的日子,全家人無不為您的身體擔心。聽鄰居家的二叔回來說您在外沒日沒夜的干,乾的都是些又髒又累、別人不願乾的活,因為這樣能多嫌些錢,早點把錢還上。
爸,我們上大學的時候,您擔心我們過於節儉,常對我們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要吃飽肚子,保重身體。」現在,您老一人在外,做兒女的也同樣告訴爸:「帳可以慢慢還,身體要緊。」
爸,俗話說的好「歲月不饒人」。您已經不是小年紀了,也該歇歇了。我和弟弟已經長大了,您對生活的堅毅剛強,我們已深深地理解,您可以放心的把家的擔子交給我們了。我們有信心,也有責任把擔子挑好。
爸,家裡一切都好,不用挂念。奶奶已經完全康復了,並且還像原來一樣,經常到村後的山上轉悠,就是時常念叨您,說想您。還有,家裡有好多好事要告訴您:現在我的工作已經落實,成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師。弟弟學習也很有出息,拿到了全校最高的獎學金。
爸,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您說過,只要不停地往前奔,前面肯定是好日子。我們堅信。
爸,別太辛苦了。有健康的身體才會有一切。累了,就回家吧,全家人都很想念您。
此致
敬禮
兒子敬上
作者簡介:於躍,山東泰安寧陽人,教師,文學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