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推進生態環境保護 瀘沽湖80米生態紅線內民居客棧明年全部拆完

2019-12-11     樂居網昆明

在瀘沽湖邊生活了40年的王中德,第一個配合拆掉了自家的客棧。「心裡肯定捨不得,但為了保護我們的母親湖,我義不容辭。」王中德指著背後的客棧廢墟笑著對記者說。

堅守紅線不退讓,加大力度保護環境、修復生態。12月2日—6日,中央、省級媒體麗江行見證了麗江生態環境保護的雷霆手段和創新機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麗江走出了環保與發展兩不誤的新路子。

拉市海文筆水庫:整治成果顯著

拉市海位於麗江城西面10公里處的拉市壩中部,拉市海濕地包括拉市海、文海、吉子水庫、文筆水庫等4個片區,總面積6523公頃,是雲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自然保護區。

12月3日一早,媒體採訪團一行來到拉市海自然保護區文筆水庫。玉龍縣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李金明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如今拉市海濕地候鳥成群。據統計,截至目前,拉市海有6萬餘只候鳥前來過冬。其中,文筆水庫就有1萬多隻候鳥,候鳥最多的時候達到96個種類,主要為紅嘴鷗、綠頭鴨、紅頭潛鴨、白骨頂等。

李金明介紹,2018年6月,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指出了麗江拉市海存在的突出問題。麗江市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立行立改。針對麗江古城湖畔高爾夫球場侵占濕地等問題,麗江對未經批准占用拉市海高原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行為進行了查處,全面拆除侵占濕地範圍內的建(構)築物,恢復植被;依法依規對球場予以取締,責令停止經營。

同時,建立市縣鄉三級聯動的管理機制。聘請20餘個管護員,安排在不同的片區進行管護。李金明欣喜地說,如今,文筆水庫水質一直保持在三類水標準,有部分區域達到了二類水水質標準,整治成果顯著。

在麗江老君山黎明景區,黎明鄉鄉長黃俊傑介紹,每年黎明鄉用於環境保護的投入不低於100萬元。現已建成了鄉鎮所在地的垃圾處理站、污水處理站,7個村委會所在地的垃圾處理站,聘用了170人的兩支專職隊伍進行林業管護和河道河流、道路和公共區域保潔工作,不斷提升環保成效。積極探索並創辦了愛心超市,通過環境保護方面的評分細則和考核辦法,讓群眾的環境保護行為變成積分,群眾可用積分兌換物資,調動群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瀘沽湖:劃定生態紅線「護湖」

被稱為「高原明珠」的瀘沽湖,位於雲南省寧蒗縣與四川省鹽源縣交界處,是國家4A級風景區。為了讓瀘沽湖水更清、天更藍、發展更長久,2018年11月3日,寧蒗縣發布了《寧蒗彝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關於開展瀘沽湖護湖整治行動的通告》,對瀘沽湖沿湖80米生態紅線範圍內(除國家重點保護村落外)民居客棧等建築進行集中拆遷整治。

當媒體採訪團來到瀘沽湖沿湖村落落水村委會呂家灣村時,只見民居客棧有的已完全拆除,有的正在拆除之中。

據麗江瀘沽湖管理局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季愛華介紹,呂家灣村在80米生態紅線範圍內的拆遷戶有27戶,其中客棧13戶、飯店民宿2戶,其餘都是民居。從2019年9月至今,已經拆除21戶,預計到2020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拆遷工作。目前,很多被拆除房屋的住戶已經搬遷到了附近的3個安置點。

呂家灣村第一個配合拆遷工作的村民王中德,在瀘沽湖邊生活了40年,經營著一家客棧。王中德原先的客棧正在拆除中,拿到補助款後,準備選址重建新客棧。

麗江瀘沽湖環境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光介紹,截至2019年2月底,已對拆除後的8528平方米沿湖地塊進行了生態修復,周邊許多村民都積極參與到瀘沽湖保護中來。80米,不只是一條紅線,是敬畏,是愛護,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好距離。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都市時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G-b9W4BMH2_cNUgnW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