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從法國引進了多少款直升機?兩款成經典,一款卻是"影視常客

2020-04-23   軍事編輯部

上世紀70年代,中國直升機工業迎來了一個轉機。那時中國的直升機工業總體水平仍然停滯在上世紀50年代上:仍然採用活塞發動機的直-5"成功"地成為了解放軍唯一的國產直升機。除此之外,直6、直7等對標不同噸級的大型直升機也因為技術條件無法研製而被迫下馬。

上世紀70年代迎來的轉機是中國對法國直升機的相繼引進。由於洲際飛彈試驗718工程的需要,我國便一口氣引進了14架AS321"超黃蜂"運輸直升機,這批直升機一直用到了2010年以後。而我國第二次引進法國直升機已經是80年代後的事了:同時引進了8架AS342"小羚羊"和一批數量不明的AS365"海豚",後者還一併將生產技術引進國門。

當年中國購買的法制直升機不止這三種。實際上它們還有一個更不為人知的夥伴:9噸級運輸直升機AS532"超美洲獅"。它的默默無聞是只從法國引進了6架,而且基本全部配備在空軍航空兵第34師,專門負責軍政首長的空中交通。其實它的數據也並不算很突出:最大起飛重量9噸,最大速度257小時、最大航程580千米。而"超黃蜂"擁有的是13噸級的大體格、249公里/小時的速度和高達1080千米的大航程。後續的仿製也證明了這一點:"超美洲獅"較"超黃蜂"來說發展潛力偏小。

"超美洲獅"也比不過中國引進的10噸級"黑鷹"直升機。當時"超美洲獅"的採購價650萬美元/架,而"黑鷹"採購價600萬美元/架。前者裝備兩台"馬基拉"1A1渦軸發動機,總功率2368千瓦。"黑鷹"裝備兩台T700-701A發動機,總功率2560千瓦。可以說它的任務定位、綜合性能都不如基本同期引進的S70"黑鷹"。

第一:它是雙發中型運輸直升機,而"超黃蜂"是三發大型運輸直升機。儘管二者的運輸能力相近,但"超美洲獅"只設置了側門;和"超黃蜂"的後置跳板門相比,只開側門導致它運輸大件貨物的能力略有不足。而側門尺寸也不如SC70"黑鷹",運輸大件貨物的能力同樣不如後者。

第二:當年引進的14架"超黃蜂"全都擁有水上起降能力,中國海軍航空兵迅速以此為基礎組建了一支全部裝備"超黃蜂",搭配051型驅逐艦使用的艦載直升機機隊。不過,引進的6架"超美洲獅"卻是實打實的旱鴨子。在中國大批引進價格便宜的米17以後,"超美洲獅"的引進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三:"超黃蜂"是9噸級運輸直升機,與同期引進的24架SC70"黑鷹"相比根本不具優勢。要知道,"黑鷹"是11噸級通用直升機,且數量是前者的4倍。而"超黃蜂"也沒有能讓當時的中國下決心研製的資本,於是它在中國的服役很低調,也沒有後續。

從1984年到1986年間中國只引進了6架"超美洲獅"。因為它的貨運能力不突出、飛行性能不突出,因此多配備在號稱"專機師"的空軍第34師。這6架直升機在軍中僅有寥寥一兩架偶爾供特戰部隊使用。時過境遷,它們的機齡大都超過了35年,也差不多該退役了。

不過它們雖然略顯平庸,服役生涯也比較黯淡無光,但它們在服役期間參加了重大任務:上世紀90年代中國第一次申奧前的航拍北京行動,全靠這批"超美洲豹";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航拍、巡邏,也少不了它的身影。同時,它還參與了不少軍事類影視作品的拍攝:《超級美洲豹》《垂直打擊》和《殲十出擊》《紅海行動》。它是中國軍事類電影節目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