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貴者寶,至堅者玉。一件玉器的價值體現,往往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藝的融合。
玉,質感溫潤細膩,佩之則倍感體貼;它色感純潔無暇,賞之則凈化心靈;它音感清脆悅耳,聽之則滌盪胸懷。這些美學要素結合起來,不禁會使人感嘆玉石乃天地之精華。
而玉與信仰、信念結合,更加深了人們對玉的既愛又敬、不平凡中又蘊涵神秘的獨特審美趨向。這其中,「彌勒佛」便是最常見的玉雕題材。
佛,意譯覺者、知者,覺悟真理之意。亦具有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成就正覺之大聖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
佛是和田玉掛件常用的傳統題材。笑臉彌勒佛在佛教中被稱為未來世佛,有著慈悲的胸懷,無邊的法力,能夠幫助世人渡過苦難。
笑臉彌勒佛的造型,其實是從一個叫契比的和尚形象塑造出來的。
相傳,契比和尚經常在肩上背一個布袋且手拿錫杖及佛珠,面容慈祥、笑容可鞠,慈悲為懷,普度眾生,被後世視為彌勒佛的化身。
據說,契比和尚是個非常洒脫的人,追求悠悠自在、閒閒無為,不執迷,不忿恨,所以彌勒佛以一副笑臉,大肚的形象出現,以大肚、大笑為形象,有「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天下可笑之人」之說,代表了人們嚮往寬容、和善、幸福的願望,和寬容博愛、無拘無束、超凡脫俗的生活態度。
此件笑臉彌勒佛掛件,玉質細膩,手感溫潤,人物臉部飽滿圓潤,彎眉笑臉,側頭張嘴,喜樂開懷,眉目傳神,憨態可掬。於細節之處見真知,玉件雕工線條流暢,刀法從容。
彌勒佛身著白色袈衣,衣袂飄飄,左手持念珠,右手背一大袋,姿態悠然,逍遙自在。彌勒頭頂部分雕刻了朵朵祥雲,是福壽的代表,使作品具備更多生動之景,也附加了一定的文化元素,寓意吉祥如意。
佛諧音「福」,眼見彌勒佛,猶如福在眼前,福澤深厚,給人們帶來福氣、祥和之氣。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句話便是對彌勒佛最好的詮釋。彌勒佛是中國佛教的形象大使,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寬容和智慧、幽默、快樂的精神,在生活當中,彌勒佛的這種精神也正是每個人都想要去學習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DY2x24BMH2_cNUgSwi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