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頦的增紅、保色、換羽

2019-08-04     繡痴堂

籠養靛頦,難題多多。我看難上難的問題,就屬靛頦換羽期的增紅保色之事了。

大家關注各自籠養靛頦脖子上的顏色:養藍靛的人,關切它脖子的色彩是深還是淺;養紅靛的人,注視它的片子是紅還是黃……

我養靛頦那麼多年了,可是每每家裡靛頦進如換羽期,特別是換羽的後期,一隻只靛頦脖子上生滿未開花的毛管之時,在那個把星期里,好象自已的心牢是提到嗓子眼似的在度日,整天提心弔膽地為靛頦脖子上的色彩而煩躁擔憂鬧心,當然也有期盼!



期盼,還是美好的,她畢竟給了你等待的耐心。

近日我在網上讀帖,看到有不少高手玩靛很有幾招絕活,好象他們養的靛頦換羽是小事一樁……相比之下,我是多麼愚昧無知而又低能啊?!

說句老實話,時至今日還不敢講,紅藍靛頦在換羽期的增紅保色問題,我已經解決了。我還在冥思苦想,我還在不斷探究其中的奧妙。

那麼些年來,上海靛頦發燒友們對增紅保色的執著專研,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我的記憶里,好象有那麼幾個階段:


六十年代,露褪;七十年代,蟲褪;八十年代,水褪;九十年代,粉褪;新世紀即2000年之後,上海又流行起了「綜合」褪(我一時想不出啥說法,暫定名)。

不同的年代,上海人在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靛頦換羽中的增紅保色難題,這說明大家一直沒有放棄努力,一直在苦苦追根究底地探尋開鎖的金鑰匙!

我特好養靛,我是靛頦發燒友,還是個老發燒有呢!上海流行的增紅保色之法,我全經歷了,並是一個費盡心血的積極主動的瘋狂的白相人。

現在回想起來,當年的我,有的事跟得莫名其妙,有的事做得愚蠢可笑,還有的事令人一生難忘!我想寫些那年月的點點滴滴的事情,可能對網絡鳥友的增紅保色有啟發,也就不怕大家拍磚了。

先從露褪聊起


何謂露褪?說白了就是將進入換羽期的靛頦,連籠帶鳥掛在光天化日之下,夜裡也不拿進屋,一直到鳥換羽結束。說是上海夜裡露水特重,鳥吃了露水,就得了仙氣,就一定倒出一身好毛頭。老一輩養靛之人全這麼說。

我一個後生小赤佬學養靛頦鳥,可是連問一句為啥的資格都沒有的啊,只好乖乖的跟著做。一年又一年,年年露褪,讓野貓讓蛇讓黃鼠狼當夜宵吃掉不少靛頦,那個心疼啊!此法行嗎?有時行有時不行,關鍵是看這年上海的雨水的大小而定。

江南的霉雨,可以泣泣瀝瀝連下幾個白天與黑夜,空氣里濕潤得連家裡牆壁都流汗,水氣重啊!這樣的氣候對靛頦的換羽還是熱有好處的。壞處就是不安全。我相信此法,一用就是好多年不變。今年上海就是干黃霉,氣候又悶又熱就是少雨。如果你用露褪之法,那鳥肯定沒戲了,倒出的片子不黃也紅不了的。

記得1968年秋夏之交,上海倒黃霉。那年來了二個多月的霉雨天氣,人特別不自在,生病的好多,但靛頦舒舒服服換得一身好毛頭啊……露褪之法,似乎有靠天之嫌。

七十年代蟲褪之法


每年上海籠養靛頦進入換羽期,正好的皮蟲斷擋的日子。那時代沒有冰箱,沒有冷藏皮蟲一說。所以,當時鳥在換羽期是沒有蟲吃的。代用品是牛肉。後來,跑車的天津列車員,給上海的鳥市引進了北邊的活料——地蜘蛛,螞蚱,蘆根蟲。他們還向上海人傳授了喂活蟲增紅保色的蟲褪之法。

此法基本有用,但是並不易推廣。津蟲太貴,平民百姓買不起;再者,有條件的人,他想用蟲褪之法,可是北蟲又無法確保供求。那年月,上海養靛人曉得蟲褪之法不錯,可是無緣放開手腳應用。只有少數人也就是頂級發燒友們,僱工每星期到京津地區去採購,供其養靛換羽之用。

八十年代水褪之法


蟲褪沒條件,露褪不安全,上海人從露褪之中摸索出一套水褪之法(可能也是北方的鳥友教的)。

靛頦進入換羽期,就連籠帶鳥一起放在水盆或水缸里,水面剛淹沒籠底的竹絲,讓鳥只要一下跳槓,就能碰到水。籠上罩的籠衣布,也因與水而又整天濕淋淋的。此法一興起,立馬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而且一直沿用至今。人們對靛頦的來龍去脈有了長足的了解,知道它們來自大濕地……水是它們的立身之本,它們的生命與水緊密相連。水褪之法,好法也。

九十年代粉褪之法


信息時代開始了,上海人很快接受了來自日本和比利時的紅色素。從養辣椒紅開始,很快就被養靛頦的應用,並且用了很有效。這下不得了了,馬上風靡全上海,幾乎只只靛頦換羽都得給喂上一點。這比露褪蟲褪和水褪都方便,特別對上班族來說更是如此。好吧,記得那一年年,上海出了不少紅的發紫的靛頦。玩鳥,必畢竟玩得是天趣!如果,鳥毛都玩出假色來了,那還有啥趣味?又有鳥人用起了紅色蔬菜和瓜果,旨在追求自然……

2000年進入了新世紀,上海養靛人又在思考更科學的換羽之法。那就是將多年來,在靛頦換羽中用過的眾多方法,加以總結改良,去粗取精,結合高科技手段,再創一套全新的靛頦換羽之法。

我呢,來不及等了,就將老法合起了用:水褪法為主,加喂螞蚱和日本紅色素。雖然不能確保只只靛頦在我手裡都能換出一身好毛,但是我一直在努力用功,以求上進!

說多了

歡迎您的加入多多探討,更深更廣的了解鳥文化。

我希望自己的公眾平台象一個快餐店,讓人感覺到豐富、便利、實際;也象一家高級酒吧,吸引人去欣賞並給人許多想像有時候一段話、一張圖,讓我暮然回首往日,回味無窮。歡迎來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A3KX2wBUcHTFCnfxNa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