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管控,現在去藥店買感冒藥都需要出示身份證、核酸證明。
這可難壞了沒有囤藥習慣的大人們了。
前幾天鄰居家的孩子感冒有點嗓子紅腫,上來找我們借點消炎藥, 頭孢就行。
可把C爸嚇壞了,趕緊諮詢了下孩子情況,並交代頭孢是抗生素,如果不是細菌感染千萬不能濫用!
鄰居聽完驚了個呆?孩子感冒經常嗓子紅腫,每次都會搭配點消炎藥吃, 難道一直給娃吃錯藥了?
我聽著也蠻有道理,其實很多人都搞混了消炎藥和抗生素,包括我自己。
我們這代人打小就沒少吃消炎藥:
- 嗓子紅腫了,吃點消炎藥。
- 牙齦疼痛了,吃點消炎藥。
哪裡出現紅腫痛、就說明哪裡有炎症——消炎藥,你值得擁有!
很多人都特別依賴「消炎藥」,對於小病小痛,大家更傾向於根據自身經驗、或者藥店店員推薦給娃選擇用藥。
很多時候,當我們生病時,會本能的在這種「傳統認知」的驅使下去找藥吃。
而聰明的銷售對此心領神會,會先給你一盒清熱解毒的藥,然後問你是不是喉嚨腫痛?如果你說是,那得再加一盒「消炎藥」,這場交易就心照不宣的達成了。
可是,我想說這些心照不宣的「消炎藥」大部分都是抗生素。
很多人把抗生素當作消炎藥在用,就像鄰居張口就來的阿莫西林一樣。
認為抗生素和消炎藥就是一類,完全被用混了。
事實上,這兩類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這就得從炎症的根源說起了:
引起發炎的因素很多,比如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蟲感染、外傷(如扭傷、刀傷、燙傷)、過敏等等。
只要是機體受到了有害刺激,免疫系統就會開啟開啟「備戰狀態」,準備對抗傷害、促進損傷修復。
身體就會增加被攻擊部位的血流量,讓更多的白細胞加入戰場,炎症反應往往表現為局部變紅、變腫,甚至疼痛。
明白了引發炎症的因素,就能明白抗生素與消炎藥區別了。
消炎藥和抗生素的區別
抗生素:
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抗菌藥」。
C爸科普過許多次,抗生素只針對細菌或某些非典型菌(如支原體、衣原體)感染引起的炎症才有效。
而且也不是直接「消炎」,而是因為消滅了細菌,從而間接緩解細菌引起的炎症反應。
看上去達到了「消炎」的效果。
但抗生素病毒、真菌、過敏、外傷等引發的炎症都無效。
所以,只有一小部分細菌感染的的才需要抗生素「消炎」。
不能只要身體有「紅、腫、熱、痛」,都用抗生素來消炎治病。
抗生素對付的是細菌,不是炎症,它並不是消炎藥。
濫用抗生素還會讓體內的細菌接觸抗生素的機會增加,那些抗生素殺不死的細菌很容易產生耐藥性,最後演變成堅不可摧的「超級大細菌」,變得無藥可醫!
關於什麼時候使用抗生素,咱們之前有寫過一篇《 感冒咳嗽高發季,有些病用抗生素沒用,有些非抗生素不可,怎麼區分? 》,大家可以點進去看。
消炎藥:
更準確的稱呼應該是「抗炎藥」,作用機制是抑制炎症因子釋放引起的紅、腫、熱、痛。
消炎藥主要分為兩類:
- 一類是類固醇消炎藥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激素。(比如地塞米松、強的松)
抗炎能力比較強,常用於治療過敏反應(比如尋麻疹、濕疹)以及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 另一類非固醇類消炎藥
也就是常見的消炎止痛藥(阿司匹林、布洛芬、美洛昔康等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和萘普生(Naproxen))。
止痛、消炎、退燒效果比較強,常用於緩解疼痛和炎症(牙疼、痛經、頭痛、風濕性關節炎疼痛、軟組織發炎、神經痛等等)。
對於免疫功能正常的人而言,人體自身可以分泌可的松類激素類的「消炎藥」,比如,感冒引起的嗓子發炎,即使不用任何藥,忍幾天就會自愈。
那消炎藥就可以隨便使用了嗎?
非也非也。
消炎藥的使用和抗生素也類似,同樣不能亂服用。
炎症本身是「好人」,雖然它讓你難受,但其實它是人體免疫系統為了清楚外來有害刺激或病原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 是自身修復的一個反應。
- 就比如嗓子紅了,那是因為大量白細胞運送到嗓子部位消滅細菌等病原,血管擴張、血流加速,那麼炎症部位自然就發紅了。
- 再比如嗓子疼引起的發熱,可能是各種炎性介質通過讓身體發熱,減緩大部分細菌或病菌的生長和複製,並增強免疫功能,更利於白細胞發揮作用。
如果炎症對身體的好處大於坏處,且身體可以耐受,那就不吃。
比如,像普通的感冒或者嗓子紅腫,可能過幾天就自愈了,雖然吃藥可以緩解病症,但最終徹底好了,還是自己。
身體可以自己耐受的,就讓身體自己搞定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吃消炎藥。
如果炎症對身體的好處大於坏處,但身體不可耐受,那就吃。
比如牙疼/痛經,其實理論上講,也疼不壞的,但非常難受啊,就不必硬抗,可以選擇服用消炎藥。
消炎藥的止痛不會成癮,不用擔心藥物依賴。(兒童最安全的消炎藥是美林。)
如果炎症對身體的壞處大於好處,那也要吃。
比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等,需要抗炎治療。
怕誤用?可以通過商品名區分抗生素和消炎藥
有這些關鍵詞的就是消炎藥
類固醇消炎藥(一般是我們常說的激素)。
××松
如:如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非類固醇消炎藥(就是我們常見的消炎止痛藥)。
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美洛昔康、吲哚美辛、萘普生等。
有這些關鍵詞的藥是抗生素:
××黴素
各類抗生素的名字中都可能帶有「黴素」,比如青黴素、土黴素、金黴素、紅黴素、羅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林黴素。
××西林
盤尼西林(青黴素)、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阿莫西林肯定大家都很熟悉,很多人都知道它具有消炎的作用,但它其實是一種抗生素。
頭孢××
頭孢一般作為藥名的開頭,屬於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比如頭孢拉定、頭孢克肟、頭孢曲松、頭孢地尼等。
××沙星
「沙星」藥屬於喹諾酮類抗生素藥物比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環丙沙星等。
磺胺××
磺胺類抗菌藥也屬於抗生素,如磺胺嘧啶、磺胺甲硝唑、磺胺米隆等。
××培南
比如亞胺培南、美羅培南、帕尼培南等。
××環素
含「環素」的藥屬於四環素類抗生素藥物,如四環素、地美環素、美他環素等。
還有一些可以從藥盒「適應症」一欄中寫著:「適用於細菌性感染,主要用於XXX菌引起的XXX感染」,那基本就是抗生素了。」
#
總之,我們的確需要有相應的醫療常識,分清什麼是抗生素,什麼是消炎藥,讓孩子真正得到病有所醫,對症下藥。
另外還需要注意,在使用這兩類藥物的時候,一不要隨便使用,二不要擅自更換、減量或停藥、多種藥混合吃。
這下你分清了嗎?也普及給家人們吧,不要在吃錯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