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娃的6條育兒謠言,你可千萬別信

2021-01-06     醫知袋鼠

原標題:坑娃的6條育兒謠言,你可千萬別信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寶寶不生病、意外少發生,健康快樂地成長。然而,在育兒路上,不少新手父母很容易被所謂「過來人的經驗」帶進坑。

之前袋鼠麻麻就帶大家一起認識過育兒路上的謠言,今天咱們繼續闢謠~

1、為了頭髮長得好,新生兒要「剃胎毛」

在很多地方,有這樣的習俗:滿月剃胎髮。認為這樣做,將來孩子的頭髮會長得烏黑又濃密。

然而,頭髮長得多與少、黑與黃等,跟剃不剃胎毛並無關係,主要受遺傳、營養等因素的影響。

寶寶胎毛可以剃,但不要追求過短或者完全剃光。

因為新生寶寶皮膚本來就嬌嫩,如果把小寶寶頭髮剃光光,很容易損傷皮膚,引起皮膚感染。

2、抗過敏藥有激素,不能吃

近年來,嬰幼兒過敏越來越常見,而家長往往缺乏對過敏的正確認識。

要知道,寶寶很多不經意的動作、不經意的現象,比如皮膚瘙癢、睡覺時咬牙、鼻塞、咳嗽、肚子痛等,背後可能就是過敏在「興風作浪」。

在應對過敏時,有時候醫生會開一些抗過敏的藥,可是一些家長總是覺得:抗過敏藥含有激素,對寶寶發育不好,不能吃。

其實,現在很多常見的口服抗過敏藥,一般都是二代抗組胺藥(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大部分都不含激素,是非處方藥,如果家中有過敏人群,可以常備。

3、給寶寶吃母乳前,要用消毒紙巾清潔乳頭

有的新手媽媽,習慣在給孩子喂奶前用消毒濕紙巾擦拭乳房。

其實,這種看似是清潔的習慣,卻可能大大增加孩子出現過敏的幾率。

寶寶腸道菌群的建立需要少量接觸一些細菌,如果媽媽母乳前經常用含有消毒劑成分的濕紙巾清潔乳房或者日常給寶寶擦手等,不利於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更易出現過敏。

正常情況下,母乳前一般無需特意清潔乳房,但是記得要勤洗手、勤換內衣。

如果出汗過多,可以用乾淨的溫毛巾輕輕擦拭一下。

4、孩子發燒時,「捂汗」能退熱

有些家長帶娃,遇到孩子生病發燒,總是想著多穿點、多蓋點可以捂汗退熱。

但是,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還未發育完全,體溫的調節能力遠不如大人,捂著會導致熱量散不出去,反而容易使體溫升高;還可能會因為發熱、出汗太多而造成脫水,甚至引起捂熱綜合徵,嚴重可導致死亡。

5、鮮榨果汁更有營養,可以代替水果

有很多人認為,水果榨成汁酸酸甜甜的,營養也更豐富,還利於消化。

其實並非如此。

與完整水果相比,果汁中大部分是糖和水,膳食纖維、維生素C、鉀等礦物質都會有損失。

從營養完整性的角度來講,整個水果 > 鮮榨純果汁 > 復原果汁 > 調配果汁飲料。

由於含糖量高,長期飲用果汁,也容易引起寶寶齲齒。

一般我們不推薦孩子日常飲用果汁,尤其是1 歲以下的寶寶。

6、寶寶濕疹,激素藥膏不能用

如果寶寶濕疹較為嚴重,醫生一般建議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

很多家長一聽「激素」二字,就如臨大敵,覺得能不用則不用,用了會有依賴性。

但實際上合理選擇激素的種類、激素應用的時間,以及激素減停的方案,對治療濕疹尤為重要。

只要嚴格遵醫囑局部外用激素,皮膚吸收的量極其少,不會影響寶寶正常的生長發育。

袋鼠麻麻有話說:

很多新手父母,由於自身技能不足,常常是依賴老一輩的經驗,可能一不小心就陷入了護理誤區,很容易使寶寶受到傷害,為了寶寶的健康,家長也要堅持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3qy1nYBF7MU6wDE5GH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