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及閱文的「三車三曲」,構成記錄時代的橫縱軸

2021-03-31     新劇觀察

原標題:騰訊及閱文的「三車三曲」,構成記錄時代的橫縱軸

作者 / 喬苗兒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新麗電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弘道影業有限公司、上海閱文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一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根據著名作家梁曉聲同名小說改編,王海鴒編劇,李路導演,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主演的現實題材劇《人世間》正式官宣。

該劇以生活在北方平民社區「光字片」為背景,講述了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今五十年間,從這裡走出的周家三兄妹周秉昆(雷佳音飾)、周秉義(辛柏青飾)、周蓉(宋佳飾)等十餘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和奮鬥歷程,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同頻共振,展現波瀾壯闊的中國社會發展。

前有慶祝建黨100年,展現共產黨人篳路藍縷救亡圖存的電影《1921》;後有以十四五期間上海為背景,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題材劇集《心居》;加上這部跨越五十年的中國百姓生活史詩《人世間》,騰訊影業的「時代旋律三部曲」初具規模。《人世間》《1921》均是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組成的「三駕馬車」繼《慶餘年》《贅婿》後聯合推出的全新作品,也是其在多元內容探索上邁出的又一步。

「三」是內涵深遠悠長的字,《國語》中說「三」為「天地人」「君父師」;《漢書》里有「三王」;《詩經》中有「三星」;《老子》里有「三生萬物」的哲學讀解。騰訊影業與「三」有千絲萬縷聯繫,放到如今的創作視域,是新銳的創作視角、是穩固的合作關係,也是內容的無限可能。

三兄妹、三代人:為工人階級著書立傳的《人世間》

去年10月,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聯合發布了包括電影《1921》、電視劇《人世間》在內的56個影視項目的最新消息,本次官宣主創陣容,也是電視劇《人世間》首度正式亮相。

改編自著名作家梁曉聲長篇巨著、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人世間》是工人階層的社會變遷史,是質樸雋永的時代世相,也是跨度長達半個世紀的中國百姓生活史詩。自從影視化的消息傳出,如何將這部近120萬字的文學長卷變成螢屏影像,如何選擇視角,如何結構篇章,如何觸達疊代且飛速成長中的年輕觀眾,滿肚子疑問被開機前的採訪打消,原著梁曉聲、導演李路的讀解,相信能令期待這部作品的觀眾安心。

對《人世間》進行影視化,是近年劇集市場填補空白之舉。站在國產劇發展共時、歷時的坐標系上不難發現,雖然家國同構、以個體命運折射時代變遷的現實題材作品百花齊放,以工人視角切入的尚為少見。而這也是項目發起方騰訊影業,在小說獲得茅盾文學獎之前就決定要購買其版權,和李路導演進行聯合開發的原因之一。

「(電視劇)第一屬性是產品,第二屬性是作品,如果拍了沒人看,誰投?雙重屬性都具備的作品少見,要靠作家、編劇的能力,創作人的眼光,非常人能體會。」相比於為項目的稀缺性欣喜,身兼總製片人和導演雙重身份李路更多表現出的是「憂患意識」,思考的是如何能讓《人間世》拍出來被更多觀眾接納和認可。「梁老師(梁曉聲)這種靠生活點滴寫就的小說,在他一生的作品裡也不會有很多,這種有人的縱深性,靠細節取勝的東西,是作家長年累月的積累。」

《人世間》原著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以出身工人家庭的周家三兄妹為代表,十幾位平民子弟跌宕起伏的生活和奮鬥歷程,嵌入到中國社會近50年來發生的上山下鄉、對外開放、建設小康社會等重大社會變動發展進程中,即便是全景式展現,作為電視劇作品也不免有取捨。作為原著作者,梁曉聲則對影視化改編展現出相當開明且支持的態度。「作為作者肯定希望自己的作品原封不動地被拍攝出來,但在所有改編現象中這都是不可能的。改編是二度創作,一定要有取捨。」

一邊是希望悉數還原的導演,一邊是對改編泰然處之的原作者,為電視劇尋找合適的編劇就成了當務之急。「周梅森和陳道明兩人同時推薦了編劇王海鴒。王老師的作品有《牽手》《中國式離婚》《大校的女兒》,既有閱歷積澱,又有女性的細膩,能夠讀解《人世間》里講到的人和事,把人物刻畫好。」

據李路導演介紹,《人世間》的影視化將不會按照編年體的方式結構劇情,而是選擇以主人公的命運線推動情節發展,而對於劇中所涉及的跨度長達50年的時代背景,也會遵照「據實表現,正確引導」的創作原則進行,吸引年輕觀眾的同時,能夠不說教、不喊口號地傳遞積極影響和正向引領。

《1921》《人世間》《心居》三部曲:探索時代旋律新視角

前不久,講述早期共產黨人將青春理想化作救國救民、追求真理的信念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影《1921》先後發布主要女演員陣容以及角色海報,「南陳北李」兩位時代先驅的扮演者陳坤、李晨面見觀眾;緊接著《人世間》正式官宣;由滕華濤執導,滕肖瀾擔任編劇,聚焦時代民生議題的現實題材劇《心居》也在近期召開了項目研討會。

通過主創們在研討會上的發言,《心居》的輪廓逐漸清晰。該劇的出品人之一,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執行長、騰訊影業執行長程武表示,「《心居》展現滬上風情畫,反應時代巨變,描繪精神圖譜」。導演滕華濤則透露「《心居》不同於傳統女性題材劇,不意在製造焦慮,強化對立,而是聚焦人們面對壓力時的努力和自強。」編劇滕肖瀾則試圖通過「小人物展現大情懷。」

至此,騰訊影業的時代旋律三部曲正式集結。

早在2018年,騰訊影業正式推出六大文化產品系列,其中時代旋律位於系列之首,而當年的《半月談》報告顯示,騰訊影業是同時期參與主旋律作品最多的網際網路影視企業。如今經過五年多的布局,隸屬時代旋律的主旋律及現實題材項目儲備已經超過20個。

如果說此前的作品開掘是「打樁」,如今三部曲的集結則是在「織網」。

從表現內容的歷史時間來看,《1921》《人世間》《心居》時間跨度達到百年,忠實地記錄下中國和中國人民從孱弱走向富強的世紀之路;從切入的視角來看,既有「卡里斯馬」式英雄人物的激盪書寫,也不乏質樸溫厚的平民眼光;從地域跨度來說,由南至北,走過萬里河山。

鮮少有系列作品能夠實現對現實生活時間、空間的全覆蓋,可以說騰訊影業時代旋律三部曲,不僅是主旋律及現實題材創作中的重量級作品布局,也將為電視劇發展的經緯線上打下烙印的重要節點。

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三駕馬車:IP影視化探索任重道遠

去年10月份,騰訊影業、新麗傳媒和閱文影視首次以整體影視生產體系對外亮相,成為騰訊和閱文深度布局影視業務、強化數字內容業務耦合的「三駕馬車」。

程武當時這樣闡釋整合的目的:希望「三駕馬車」可以形成一個戰隊,深入、系統地提高IP影視化效率。同時,希望在網文IP影視化方面摸索出一套高效、高質的打法。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檔,《贅婿》毫無疑問地成為劇集爆款,不論是數據維度上破萬的熱度還是同時席捲藝術、金融、美食等不同圈層的話題熱度,不僅為IP影視化注入信心,同時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操作手冊。

年後,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採訪《贅婿》製片人劉聞洋和導演鄧科,劉聞洋提及「三駕馬車」在IP開發過程中的分工和運作模式:由騰訊影業對IP進行總體評估,決策開發並拉起各合作夥伴;閱文影視提供版權支持、原著理解輸出,以及對「書改劇」的形式變化把控;新麗傳媒負責具體操刀劇集的開發、創作、製作。劇集上線前後,三方整合優質資源,為宣發提供支持。

在男頻IP影視化改編取得初步進展之餘,三駕馬車正向著更深、更遠處駛去。《人世間》《1921》作為三駕馬車合體產出的全新作品,標誌著其在內容創作上正在進行多樣化、多維度的探索,這一次是現實題材,黃鐘大呂的革命歷史題材。

我們同時也有理由相信,當影視作品開始扮演起「內容放大器」的角色時,不同題材和類型的嚴肅或網絡文學,動畫、漫畫等能為影視提供內容源頭的IP,還將為內容市場提供更多、更大的可能,兼顧深度和廣度。「三駕馬車」的責任和使命,才剛開了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3ddingB9EJ7ZLmJFEZ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