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蘭:激情澎湃的蘭花

2020-03-16     中國家永遠愛你



謝蘭在劇中扮演的林慈惠是一個悲情、正直、博得眾人同情的女性,作為青年演員中的實力派,這一次的表演與以往飾演的重量級角色不同,林慈惠的人生大起大落,她對於命運的頑強抗爭和被人生戲弄的種種遺憾都被謝蘭演繹得惟妙惟肖。重場戲的內心世界尤其闡釋得準確、發人深省。


「與我合作的導演很省心,我的表演衝擊力很大,而且演起重場戲就超興奮。」謝蘭在《忘掉我是誰》中的即興表演曾經讓扮演「兒子」的演員錢泳辰幾次「不知所措」,完全被她在戲中的「瘋狂」驚呆,她也時常感到自己比其他演員的戲「演過了」,但對角色的痴迷讓她心甘情願為人物「瘋癲」。「我珍惜每一次演戲的機會,這是對心靈的歷練。」



複雜人生中的沉醉


《忘掉我是誰》秉承著台劇傳統的路線和劇風——時尚、悲情、俊男靚女、純愛,在細膩內心戲的背後,講述了一個令人動容、千迴百轉的故事。演了很多「苦情戲」的謝蘭此次扮演的女一號林慈惠,依舊是一個命運多寡、歷經磨難的悲情女性。戲劇化的情節和離奇的劇情發展,讓謝蘭的內心也隨人物的悲愁喜怒而不停轉換。慈惠先是為了向吳家報恩而與自己深愛的男人分道揚鑣,隨後又陷入了婆婆和另一個女人的圈套,與兒子自出生後便失散多年,一直無法相見。當林慈惠看到養女帶回家的男友正是她闊別二十年的兒子時欲哭無淚。台灣導演王曉海很熟悉謝蘭的演技,每一次重場戲結束後都不馬上停下來,而給她更多的發揮空間,把情感盡情釋放。幾場重頭戲的表演讓謝蘭徹底為林慈惠「瘋狂」。當她看到長大後的養女雯玲的戀人竟是自己的兒子念祖時,瞬時的激動、糾結、不敢相認等,多種情緒的糾結讓她幾近失態,如此有張力的戲讓謝蘭又拿出了慣用的拿手好戲——即興創作。「我當時完全感到自己就是戲中人,很不忍看著兒子遠去,之後發瘋一般用頭撞牆,著實把與我合作的男演員嚇傻了。」


劇中大量的心理起伏、情感落差和大篇幅的哭戲的確把謝蘭「折磨」了一把,寒冷的溫度也讓她幾次生病。林慈惠悲慘的境遇讓謝蘭有很多重場戲需要大量的心理狀態和情感釋放,這讓她幾度感覺到身心疲憊,不堪重負。拍攝時有一場戲給謝蘭的印象很深,當林慈惠知道自己的兒子在出生後宣布為「死嬰」時,獨自來到墳前悼念。「人在悲傷的極致沒有眼淚,而是情緒的錯亂」。謝蘭在演繹時沒有讓林慈惠放聲大哭,而是拿著兒子的遺物為他哼唱歌謠。過度地沉浸於角色,自己的內心久久不能平復,需要馬上讓潮起的心趕快潮落。


她經常在導演喊「停」之後,獨自坐在角落裡發獃,「那一刻會覺得很空、很孤獨,必須讓自己的內心迅速平復,去完成下一場戲。」投入的表演讓謝蘭練就了只看一遍劇本、不走戲、不背台詞的本領,這也是讓很多合作演員和導演佩服的地方。「劇本我只看一次,那是底稿,我不會躺在劇本上創作,看過以後就合起來,讓自己的心慢慢沉澱。」謝蘭會把生活中的積澱在表演中暢快地釋放,人生豐富角色,角色也豐富了人生。



有一種氣質叫孤獨


能做一個浮華塵世中的「孤獨者」也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剛剛從電影學院畢業時,謝蘭很久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圈子。彷徨、焦躁不安和心理失衡都曾有過。對表演的熱愛讓她最終選擇了演戲。蘭花內賦美好、高潔、賢德,謝蘭在看似柔弱的背後潛藏著對生活的熱情,不入大流卻能在「螺絲殼中做道場」。個性決定她的舞台不會太過光鮮,「腳踏實地的感覺更真實」。被角色掏空內心,補充養料的方法是背起行囊走世界,讓羽翼重新豐滿起來。


《愛情天梯》,在這個唯美的愛情故事裡,謝蘭將跨越18歲到80歲的年齡,對於表演,她依舊自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xPb4nAB3uTiws8KLVi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