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
如詩如畫
煙雨樓台
似從夢中來
絕美詩意
中國古建築
美到骨子裡
…
…
要說中國老建築有多少,相信沒人能回答出具體數字來。
因為中國有很多極美麗的古代建築,北京的老城牆、贛州八鏡台、重慶萬州橋、嘉興三塔等等......
它們有的經過重建又出現在我們面前,但更多的則是出於各種原因,消逝在歷史中,人們已無緣得見。
這些被拆掉的著名古建築,每座都讓人無比惋惜!
但通過古建遺照,我們也許能感受到歷史的真實印記......
原為清大學士賽尚阿的宅第,同治元年在衙門院內東側設立京師同文館,稱「東所」,培養外語人才,是中國第一個外語學校。
昔日長安左門稱作"龍門",長安右門稱"虎門"。
牌樓為六柱五間三層重檐廡殿塔式牌樓,門楣上方豎刻「敕建鄒太常公祠」楷體石額,曾是鎮遠最雄偉的牌樓。
河東河道總督許振瑋為紀念其鄉試恩師曾國藩而建。因祠內祀曾國藩和曾國荃,故名二曾祠。
二曾祠規模宏大,分東西兩大院落。中間雙脊建築為瓣香樓。
歷史上,滄州市水月寺聞名遐邇,享譽海內外,是京、津、冀、魯的文化活動中心,曾有「天下第一關,地上無二寺」之美譽。
俗稱鼓樓,實際是鐘樓,樓上懸掛一鐵鐘,以前於正午和早晚各敲擊一次。清代光緒年間重修,樓高7丈,上有巨鍾,晨昏叩之,聲聞數里。
從漢代起四川就因蜀錦聞名天下,官員把織錦工人集中起來,由錦官進行管理,因此成都別稱「錦官城」。
錦官驛顧名思義是供錦官們居住的客棧,一些商人賺錢後在錦官驛周圍便建起了一排排具有川西特色的獨門獨院老宅,形成了後來的錦官驛古建築群。
為蘭州八景之一「虹橋春漲」,因城市建設拆除,當時許多地方紳士出面阻攔未果。握橋建造方法特殊,在兩岸堤壩插木,挑梁凌空對握,河中無柱,不懼水沖之患,稱得上是建橋史上一次技術革命。
比新城鼓樓早一年被拆,歸化城鼓樓的設計和建造卻別出心裁,在鼓樓的城樓上又加了一個高聳起來的鐘樓。
民國初年建成不久的濟南第一樓。位於三大馬路緯七緯八路間,為回字形二層建築。
因紀念江西人的保護神—道教宗師許旌陽真人而建,時名「旌陽古祠」。
陽和樓橫跨正定城南門外觀內南大街上,下為重台,磚台下開兩券門如城門,左右各一,行人車馬可以通行。
這些老照片的珍貴,一部分原因就在於讓我們得以再窺見不同時空的風景,意識到萬物不堅固,從而心生珍惜吧。
轉自《驪珠文玩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