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視點遼寧訊(柴紅玲 曹寶東)
善惡到時終有報,唯有揚善最為高。
崇儒尚孔救世人, 德行天下貴為寶。
當今中華,國勢強盛,軍力旺行,百姓安居,經濟繁榮!在這樣津津樂道的社會環境下,有這樣一群身先士卒、捨身忘己、奮勇擔當的仁人志士,他們秉承師志,兢兢業業,全心竭力的向世人宣傳著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一濟世瑰寶。在夾縫中開闢出一條教化人心、轉變命運的陽光大道。
——題記
中國的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了太多意想不到的東西。GDP的快速增長讓很多人感到興奮,但也有讓人興奮不起來的,比如環境和資源的嚴重破壞,所暴露出的則是人的道德嚴重缺失問題;比如文化的斷裂,文明的沙化,誠信的缺失,信仰的迷失。
當下,大家對現實充滿抱怨,卻又不願從我做起去改變。所以,無論官方或是民間,抱怨沸盈,吶喊高昂,而社會生態依舊,人文環境依舊。
大街小巷張揚的雷鋒精神與核心價值觀宣傳,不知究竟有多少人把它視為自己做人的尺度?
這個榜樣,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引導人民群眾崇德向善、見賢思齊,鼓勵全社會積善成德、明德惟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撐。國家領導殷殷期望,全國人民迫切呼喚;道德需要回歸,社會需要正能量。
撫順傳統文化研究會會長、原撫順市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康金勝校長,正是用古聖先賢留下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和影響著數以萬計的社會大眾,讓雷鋒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向,實實在在地落實到人們的自覺行為中。
一、棄商從教為報恩
一個差不多賺得盆滿缽滿的生意人,基於什麼樣的思考,被什麼東西所吸引,要把自己已有的安逸和未來的生活定位在傳統文化的傳播上?
面對這樣的提問,已步入天命之年的康金勝講述了自己心靈漂泊的曲折人生:
「我今年56歲,父母生養了我們五個兒子,我排行老三。從小家裡貧窮,父母也不知道怎樣管教孩子,我們兄弟幾個,十幾歲就開始學壞,互相影響,在社會上勾結一些壞孩子,打架鬥毆,胡作非為。
成年後做生意也是坑蒙拐騙,常常賺取不義之財。那時候的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就是弱肉強食。我們不知道有意傷害別人,終有一天也會受到生活的懲罰
儘管錢賺得越來越多,但災禍卻接踵而至。因為打架、吸毒、自我作踐,我的兩個弟弟先後英年早逝。
就在自己的人生沉浸在煩惱、痛苦和糾結之中,並非常渴望安寧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接識了一位非常有德行的老教授,他向我介紹人生如何才能幸福,怎樣才能改變命運。
我聽了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做人不能坑害別人,而要用真心地關心、幫助、愛護一切人和物。
你愛別人,別人才會愛你。你與人為善,就會感召來善人善事,人生命運自然就會改變,就會過上幸福生活。這個道理在儒家經典《了凡四訓》中可以找到充分的佐證,我看到後如獲至寶,深入學習。
後來又學到了《弟子規》,更加明白了人生應該從落實《弟子規》開始,從斷惡修善做起。」談到放棄經商投身公益,康金勝校長道出了這樣的感言:「現在做生意的不少我一個,可普及傳統文化教育的人卻太少了。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正在人生的歧途上忍受煎熬,我的家族經歷就是如此。傳統文化讓我深信,人是可以教得好的。
儘管我的力量有限,但總得有人去做才行,能挽救一個是一個吧。」於是,他把自己後半生的歸屬,定位在了比經商更有意義的聖賢教育事業上。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康金勝的善舉得到了幾位撫順民營企業愛心人士在道義與財力上的鼎力相助。
2009年9月,他們邀請中華傳統文化論壇彙報團來撫順,在中共撫順市委黨校舉辦了「撫順市首屆傳統文化公益論壇」。
這次大型公益論壇在這座被稱為「雷鋒」故鄉的城市裡引起不小的震動。以儒釋道為支撐的中華傳統道德文化中的仁愛思想,與雷鋒的無私奉獻形成了完美和諧的交融,一如清泉般沁人心脾,浸潤人們的心靈。人們歡喜至極,奔走相告,爭相學習。
康金勝為之信心大增。便於2010年的5月19日至26日再次邀請報告團來到撫順,一場規模更大的傳統文化公益論壇在撫順石化會議中心舉辦。
這次「撫順市公民道德教育論壇」規模空前,兩層會議廳座無虛席,廣場上人流如潮,一票難求。許多人一直站在會場外聽完報告,還有許多市民因為沒有得到門票,冒雨等候在會場外不肯離去。
為了維護會場秩序,義工們組成人牆,列隊向等候在會場外的市民鞠躬、磕頭,進行勸退。在廣大市民群眾的強烈要求下,論壇由原計劃的四天延長到七天。
有的觀眾感動之下,現場直接上台分享,懺悔自己曾經走錯的人生路。還有人乾脆加入到論壇團隊,從此踏上弘揚傳統文化之路。
兩次公益論壇的成功舉辦以及所產生的巨大影響,讓康金勝看到了回家鄉弘揚傳統文化的機緣已經成熟。
就在最後這次論壇結束僅僅10天後,他在撫順市中心的南站商業區租下萬隆公寓寫字樓,辦起了報恩堂《弟子規》學習班,很快吸引了越來越多本地和外地的求學者。
三個月後,為檢驗學習效果,學習班在撫順關山水庫舉辦了首次「落實《弟子規》孝親活動」,與會者初次體驗到學習《弟子規》給人的心靈帶來的巨大轉變。
兩次論壇產生的影響,報恩堂《弟子規》學習班的開課,激發起撫順地區眾多愛心人士投身傳統文化教育的熱情,他們紛紛彙集到康金勝弘揚傳統文化事業的隊伍中。
2011年4月19日,康金勝等一些有志之士,聯名報請撫順市文聯為主管單位,成立了撫順市傳統文化研究會。
二、創建公益學校
傳統文化經典《禮記·學記》有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國家,教化百姓,教育最重要。
中國人自古以來,以什麼治天下?不僅僅要依靠武力,警察,依靠經濟、科技,更重要的是依靠教育,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們應當知道,將倫理道德落實,將其講解清楚、解說明白,而且還要做成模範,讓老百姓跟著學,這就是中國古聖先王用的方法,也是我中華先祖幾千年來一直奉行的治國理政之道。
今天的教育已經偏離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似乎變成了只重知識教競爭的技能培訓,忽視了倫理道德的培養。
隨著商品經濟大潮的衝擊,西方價值觀的湧入,使許多人在對金錢的膜拜中丟掉了純善,道德幾乎滑坡到了危機的邊緣。
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之下,康金勝甘於鬧中取靜,毅然選擇了投身到社會道德公益建設之中。他的這種選擇,所需要的除了勇氣,還有信念。
他的信念就是恢復傳統文化聖賢教育,用創辦義學來向大眾證明傳統文化能夠教化百姓,拯救世道人心。
所謂義學,就是不收任何學費,完全公益免費。這種教學方式古時早已有之。康金勝正是要奉行孔老夫子的仁愛思想,才選擇了這條路。
於是他把未來的學堂定名為「撫順市傳統文化教育學校」,並選擇位於撫順市近郊的順城區會元鄉馬金村山陽屯這樣一個青山環抱的清靜之地。
2012年4月22日,終於盼來了奠基開工的時刻。然而,平地起高樓,談何容易?康金勝校長和他的愛人變賣了他們所有的資產,轉讓了賺錢的生意,真正不為自己留一分錢!
為節省開支,他們配合專業的施工隊,康金勝校長親自帶領來自全國各地的義工們自己動手,晝夜兼程。在此後的半年多時間裡,他基本上吃住都在工地,把自己變成了建築工人。
為什麼把撫順市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定性為公益,連食、宿和書籍也全部免費提供?
康金勝校長的想法是,要恢復中華五千年來辦「義學」的優良傳統。
古時從事教育工作的教書先生,辦學從來沒有明碼實價的收費,不論家塾、村塾,還是私人學館,老師的生活所需來源於學生家庭供養;對於貧困學生,老師不但不收費,還會從生活上給予資助,自己卻一生清廉,為人師表。所以那時的老師是社會上地位最高的人,連帝王都將其奉為上賓。
但是,畢竟時代不同,要想在現代社會辦義學,離不開雄厚的經濟支撐。從全國各地來的學員,每期都有百八十號人,學習周期少則一周,多則三個月甚至更久;到目前僅長期駐校的義工和學生就已經超過了150人;如果趕上長達半個多月的冬夏令營,學校接納青少年及家長最多可達300人。供養這樣一支日益龐大的求學人群,讓他們能夠安心接受聖賢教育,錢從何來?
為解決這一首要問題,學校從創建初起,就開始興辦自己的經濟產業,唐裝廠和農業種植園到後來成立的撫順陶公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隨著唐裝製衣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產品熱銷於全國,所創收的資金彌補了學校經費的不足,還通過傳統服裝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為現代人的正確著裝明示方向。
學校60畝的無公害農業種植則解決了學校幾百人的吃飯問題。除此以外,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也常常出資捐物、買米買面,資助這所與眾不同的公益學校。
三、康金勝校長傳授教育方法
01
撫順傳統文化學校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教育目的是什麼?
康校長:我們本著什麼信心把人教好的?就是《三字經》中講的「人之初,性本善。」人本性本善,不善的習氣、毛病是後天的污染造成的,也是《三字經》中所講「苟不教,性乃遷」。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恢復人的本善。
02
撫順傳統文化學校通過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恢復人的本善?
康校長:傳統文化教育沒有別的,就是「愛」的教育。不管習氣多麼惡劣的人,無論是打罵父母的人,還是網癮少年......我們都用真誠的愛心去幫助他、理解他、包容他、感化他,喚醒他人性中本有的善。
百善孝為先,啟發一個人的孝心是根本入手處。孝心恢復了,人就會有感恩心、有感恩心的人就會有是非之心和羞惡之心,有羞惡之心就會恥於做壞事,並會積極的認錯改錯。
這就是孟子講的「四心」教育,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和是非之心,用人與生俱來的品質循循善誘,潤化心靈。
03
撫順傳統文化學校的教學內容是什麼?
康校長:學習所用教材全部是儒家經典《弟子規》、《常禮舉要》、《孝經》、《論語》、《群書治要》等。教學內容是依據儒家經典講倫理、講道德。倫理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處理這些關係的道德準則。
人與人之間有五種關係,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人們常用忠、孝、悌、義、信來規範五倫關係。
04
這麼多年撫順傳統文化學校獨特的教育方法是什麼?
康校長:現身說法。這是我們依據「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育原理,把孟子的「四心」教育,運用到辦班活動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說我自己沒有學習傳統文化之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做過什麼?我的價值觀錯誤,不知道善惡美醜的標準,乾了很多壞事兒。
學員是通過學習經典明白了道理,才意識到原來自己做的那些壞事兒,讓父母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給祖宗蒙羞,內心自然而然地生起了無比的慚愧和羞恥之心。人一旦知錯認錯了,就會改錯,不願意像以前那樣活著,於是決心重新做人。要孝敬父母,要利益社會......
人有了這樣的善心善願,言語行為就會利益人,就成為善人、好人了。多年來,我們就是依據經典,用我們的愛心喚醒對方的善心,結合「現身說法」的方法把人教好的,幫助了很多的家庭和孩子,還有各個階層的男女老少,讓他們得到了改變,為十九大提出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
四、感召眾多傳承者
孔老夫子說過一句最鼓舞人的「六字名言」:「德不孤,必有鄰」,說的是一個有德行的人絕不會是孤立的,一定會遇到志同道合的人相助,這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從2010-2020年,十年來,康金勝校長所領導的這個團隊,雖然人員在不斷更新變化,但一直呈現不斷發展壯大的勢頭。與她們交談,印證了一個事實——傳統文化會給每一個真心踐行的人帶來根本利益,會改善生命質量。
王麗:曾經是一名醫務工作者,開過一家規模可觀的西醫診所。當年就是在診所,她看到康校長對姥姥百般孝順,無微不至。
她相信孝子賢孫值得託付終身。婚後,她一直以康校長的選擇為主,把自己定位在服務與配合上。當康校長決定做礦泉水生意時,她一周內就關掉了診所。後來,丈夫加入中華傳統文化論壇彙報隊伍,她緊隨其後,大力支持。
再後來,康校長決定關掉康氏礦泉水公司,停下所有生意,傾其所有,全力投入傳統文化教育公益事業。
王麗不但率先站出來全力支持,還將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全部承擔下來。從此,她全身心投入到傳統文化教育事業之中,達到了捨身忘我的地步,經常因勞累過度而病倒。
高文:負責財務和日常採購,讓人總也看不到她的身影。她說:「我是一個被姥姥和養母撿回來的棄嬰。我從懂事起就開始怨恨人,總想尋釁報復家人,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幸虧2010年參加了那七天的論壇,我冷漠的心被融化。兩位校長把我帶回基地,語重心長地啟發我的孝心,讓我升起對養父母和姥姥的感恩之心,從此改變了性情。
特別是王校長把學校這個大家庭的錢財都交給我管理,這一份信任和大愛,金山不換。我決心做傳統文化教育學校永遠的義工,報恩!」
大家在兩位校長的感召下,紛紛走進了弘揚傳統文化的偉大教育事業中來。當然,很大程度上緣於大家對兩位校長的信任和崇敬。
他們默默奉獻,不圖回報,不講條件,無私地為大眾傳播傳統道德中善和愛的精神,感化身邊的人,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人。
康金勝建立這個團隊的基本理念就是大愛無我的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他認為,萬惡的根源就在於私心。只要斷除了私慾,人的內心就會純凈,善良的天性就會得到恢復。正是這種教育理念,讓追隨他的義工老師們獲得了新生,並甘願做傳統文化教育事業永遠的義工。
五、社會影響和廣泛關注
康金勝的公益辦學義舉以及他們在教化改變人心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效,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15年6月,撫順電視台於記者慕名走進這所學校,看到這裡的師生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文明禮貌、富有教養的舉止行為,怎麼那麼像雷鋒啊。
於是,他常常進駐學校,陸續拍攝完成了《走進撫順市傳統文化教育學校》《一個作家的手記》《養老院》《免費的午餐》等多部感動人心的紀錄片,多次在市電視台播放,把這裡開展聖賢教育的事跡公諸於眾。
2015年8月18日,撫順市作家協會部分會員,來到撫順市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將「撫順市作家協會文學創作實踐基地」的牌匾鄭重交到康金勝校長手中。
經過參觀、採風、學習,作家們不由地感嘆,身邊竟然會有這樣一所分文不收費、男女老少皆可入校學習的純公益學校;更讓他們想不到的是,傳統文化教育竟然能夠把許多不可救藥的壞人變成謙和知禮的好人。
他們深深地被充滿濟世思想的聖賢教育所折服,也被這所民辦學校師生們禮敬、友愛的文明道德風尚所感動。
並深有感觸地表示:「選擇這所學校作為作家創作實踐基地,是因為這裡的教育能夠解決許多當今社會解決不了的人心問題,能給我們作家提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健康資糧。身為作家,我們有責任與這裡的師生一起承擔起弘揚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
小編總結:
傳統道德文化的傳播沒有任何神秘色彩,就是教育人們如何做一名知禮、仁愛的好人。康金勝本人也不是轟轟烈烈的神秘人物,他只是做了一件大家都在渴望卻很少有人去做的事情。
傳統文化教育的根基是孝道教育、禮儀教育、廉恥教育和因果教育,這些正是當下國民教育的迫切所需。
一路走來,我們收穫了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專家學者、仁人君子的肯定與鼓勵。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有識之士與我們一道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仁心大愛播天下,義字當頭友常來。
禮書育人精氣碩,智慧絕頂聰明在。
信譽為人處世道,善作根本孝敬開!
( 責編:陳興起 審核:張夢婷)
文章來源於人民視點遼寧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sMGC3QBURTf-Dn5yo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