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的汽車市場中,新能源電動汽車已經逐步建立起專屬品牌定義和消費受眾,可是比起未來新能源電動汽車廣闊的市場需求,當下消費者最關心的就是純電動車的「里程焦慮」問題。純電動車不同於燃油車可以隨時隨地補充能源,所以整體續航能力非常重要,儘管車企們不斷突破電池技術瓶頸,將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提升到了400KM以上,但是相比於建設緩慢的充電樁來說,這還遠遠不夠。
特斯拉是超充技術的先行者
為了克服純電動車的「里程焦慮」,超充、換電等新方法孕育而出。在多年以前,特斯拉就決定建立全球超級充電網絡,無論從成本還是技術難度上,這對於當時的汽車行業來講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而時至今日,特斯拉為車主帶來的體驗,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其在全球建立的超級充電網絡來奠定的優勢,並且對於其它品牌來講也是一道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
在今年3月,特斯拉發布了第三代超級充電系統(V3.0),其充電功率可以實現250kW。在實際應用中,這套系統可以讓車輛充電5分鐘就達到120km的續航補給,比國網充電速度快3倍。無論對於特斯拉還是純電動汽車市場而言都是跨越性的一步,它似乎也從一定程度上驗證一個問題:讓充電和加油一樣方便,似乎越來越近了。
蔚來「換電」只是嘗試,實現成本過高
而蔚來提出了「換電」概念,買車時不買電池,通過租用電池來行駛,將充電時間轉換為換電池時間,類似於「變相充電」,似乎解決了「里程焦慮」。但是這畢竟只是一種理論,要真正全面推開,還是有不少問題:首先,換電增加了安全隱患,在新舊電池一取一裝之間,增加了電池的磨損,同時易出現鬆動,大大增加了車子的安全隱患,稍有接觸不良易出現短路而引發自燃,涉水漏電等。另外,各車企電池標準各不相同,建各自換電站不現實。為了方便換電,每個車企都要建立各自的換電站,而且要分布合理,顯然會造成大量資本和土地資源的浪費。除非全國甚至全球的電動汽車電池標準統一,換電方法也許可行。
不過國家電網更傾向於建充電站,畢竟換電站成本高昂,盈利周期太長。並且,換電不環保、不安全、不經濟,國家政策也不支持換電。早在2007年,Better Place就建設了換電站,耗費8億美金,特斯拉也嘗試過換電模式,均告失敗。就蔚來汽車來說,市場保有量低,建站成本更難收回。所以,換電只能說是蔚來的一個嘗試,距離現實還很遠。
小鵬、蔚來跟進特斯拉布局超充
國內造車新勢力中,小鵬率先選擇自建超級充電樁,在北上廣深杭等十多個一、二線城市完成簽約 100 座超級充電站,並於 2019 年春節前投入使用 30 座,預計 2019 年在近 30 個城市投入運營近 200 座超級充電站。
今年上半年,蔚來也發布了自己的超級充電樁服務。7 月初,蘇州蔚來交付中心的首座超充站開始運營,打響了蔚來超充布局的第一槍。蔚來超充樁內置4G蜂窩網絡模塊,讓每根超充樁都可以和蔚來雲保持聯網,可以通過NIO App直接操控和查看充電狀態。
此外,超充樁還會做定期主動體檢,如有超充樁有故障,都能通過OTA診斷和升級獲得更新和修補,目前有90%的故障都可通過OTA診斷和升級獲得。並且,超充樁還能讀取車輛數據實現售後增益,對於在硬體技術比不過特斯拉的國內車企來說,做好售後服務也是不錯的盈利點。
造車新勢力的服務布局差異化越來越明顯,隨著小鵬汽車和蔚來汽車布局化的加深,他們越來越看重售後以及服務體系的加固。隨著蔚來,小鵬的服務加料後,其他造車新勢力肯定也會選擇在超充樁布局上跟進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