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老闆1個字30億,恆大換道造車是豪賭還是手到擒來

2019-11-14     行者啊

在11月2日舉辦的「恆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峰會」上,許老闆信心滿滿地講了15個字,用以描述恆大「換道超車」的戰略,這15個字就是「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這15個字聽起來非常俗套,卻一字萬金,實際上何止萬金,3年投入450億,一個字就值30億。

許老闆現場解釋了這15個字,能買的技術儘量買,買不來的就合作,形成造車朋友圈,要有大格局大戰略大規模,實現好品質好造型好價格。現場許老闆信心滿滿,嘉賓們也情緒高漲。

今天,這麼多世界頂級造車龍頭技術、產品供應商,終於有人出來整合,被附著在一個鏈條上。明年出樣車,後年量產,用3到5年時間打造一個世界頂級新能源汽車集團,這樣的宏偉目標對於這些世界造車技術龍頭企業來說也極具吸引力。

「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如果出自常人之口,我們可能一笑了之,而從許老闆口中說出來,那就是擲地有聲,這背後沒有資本的支撐,這15個字就是個笑話。

恆大已經將汽車定位為公司百年大業的龍頭產業,相比公司的房地產、健康、文旅業務方向,造車的技術含量更高。汽車製造屬於製造業的明珠,其高技術含量、高複雜度,不是前三者能相比的。

在製造業領域,沒有哪一家企業單靠資本就能取得成功,一個技術型企業的核心能力絕對不是資本,甚至也不是技術本身,而是產生技術的機制,它們是人才、管理的綜合。

買來了頂尖的造車關鍵技術,又與頂級造車技術龍頭股公司合作,形成了一個全明星造車陣容,用最好的設備最好的工人建設的造車基地,就能夠造出好車麼,看樣子許老闆還沒有做好從房地產、服務業進入製造業的心理準備。

我們樂於見到恆大成功,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也預測中國新能源汽車將會形成三極,除了比亞迪、華為系,第三個就是恆大。但從許老闆的講話中,我們看到的基本都是樂觀,以至於「這麼豪華的陣容,想不成功都難」,也許,這樣的講話單純就是為了給合作夥伴打氣,但過於樂觀,有可能看不到前進路上的問題。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個沒有憂患意識的企業,難以持久。在10年前,沒人會想到華為會遭遇危難,如果沒有任正非的憂患意識,華為早就倒下了。

恆大此時需要的不僅僅是簡單的整合,而是通過深入整合,形成一個複雜系統,實現1加1大於2的效果,形成連續的技術研發能力,接續這些買到的技術,為造車持續輸出。

乘勝追擊,也需未雨綢繆,多做幾手準備,也是恆大要考慮的問題。

首先是技術方向,純電動汽車最大的威脅不是混動,而是氫能源,誰更有前途,市場會給出答案。

其次是政策導向,目前的政策有利於電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會出現變化也未可知。

第三還是技術路線問題,在電池技術長久沒有本質突破的情況下,如果其他技術實現突破,如何應對。

第四是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遭遇像華一樣的斷供。

當然,前進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而從房地產到製造業的跨越,並非靠簡單的整合就能成功。一方面消化整合,一方面多做幾手準備,可能是恆大今後幾年的主要任務。

從房地產到製造業,不容易,祝福恆大實現「用3到5年打造世界頂級新能源汽車集團」的造車夢。

獨立思考,邊行邊寫的行者啊,專注於科技、汽摩、教育,期待您的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rF1cW4BMH2_cNUgyzS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