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稿 | 返校開學後,尤其5月18日後午飯怎麼吃?快看學校應對!附視頻

2020-04-21     周到客戶端

今天(20日)下午 ,上海市教委發布有關開學的進一步消息:在4月27日高三、初三年級返校開學工作的基礎上:高二、初二年級於5月6日返校開學;高中、初中其他年級以及小學四、五年級於5月18日返校開學。

在此前第一批宣布初三高三畢業班開學時,就有校長坦言,開學疫情防控的難點在集中用餐,教室空間有限,學生又要脫口罩吃飯,如何做好防護?周到君第一時間採訪上海多家高中、初中、小學,聽聽開學後,尤其是5月18日以後,開學如何吃飯的應對之策。

視頻加載中...

註:華師大四附中老師扮演學生,演示返校後如何洗手、排隊、錯峰用餐

做法一:教室與餐廳同時啟用,拉開間距

楊浦區市東實驗學校有兩層餐廳,以往初中4個年級在一層用餐,高中3個年級在另一層用餐,教職員工則有專門的教工食堂區域。

考慮到該校初中預備年級人數較多,班額數超過40人,其餘年級每班僅30人出頭。為了應對用餐,學校採取教室與餐廳同時啟用的方式。

根據安排,每天中午到了飯點,預備年級的學生將由老師帶領到餐廳吃飯,偌大的餐廳安排下這些學生的間隔綽綽有餘。其他年級則在教室里吃飯,座椅安排間距符合市教委要求。而教職員工則可以在教工食堂區域或學生食堂的指定區域用餐,拉開座位間距。

不僅如此,該校採取的是配餐公司人員到學校食堂來燒飯的方法,在監管上比較容易把控。學校還啟用了質量好的一次性飯盒,吃完後即由正規途徑進行餐具回收。

做法二:精準計算學生人數,「三班四教室」

如果學校沒有這麼大面積的餐廳、學生必須在教室內用餐,怎麼辦呢?

黃浦區大境中學對每個班的人數和教室數進行了分析,該校總共有32個教室,24個班級。如果坐在教室里用餐,要做到間隔一米距離,最合適的人數是不超過30人,但這樣每個班會多約五六的同學。

所以該校採用「三班四教室」的形式,每3個班超過30人的學生,統一到第四個空教室進行用餐,這樣能做到每個教室里的人數都有足夠的間距。

該校的用餐是食堂自行烹飪,所有工作人員都須有健康證,每天要定期測溫、佩戴口罩,按照正規要求著裝與消毒。每次中午下課後,學生都將先用免洗洗手液清潔雙手,將盒飯放在托盤上端回桌上,用一次性餐布鋪在桌子上,吃完後將餐具還到統一地點,為確保疫情防控,所有餐具高溫消毒。而學生用餐完後,還會對課桌椅進行消毒。

做法三啟用多個場地,分流學生

與部分初高中相比,小學的學生數較多,空間也相對更擁擠。小學四五年級5月18日返校,對於大多數學校來說,用餐並沒有太大的困難,因為可以借用一二三年級的教室,疏散學生進行用餐。

但萬一接下來一二三年級也開學了怎麼辦?教室會不會不夠用?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的方案則是準備好啟用多個場地,確保用餐安全。

該校四五年級總共有15個班級,全校總共38間教室,四五年級率先開學後,即便「一班兩教室」,用餐也綽綽有餘,不僅如此,廁所、洗手都可以分開,放學分兩個門疏導人群,做到防控安全。

但如果一二三年級全部到齊,顯然需要另外的應對之策。為此,該校已經做好了預案,把大禮堂、地下的教師餐廳、包括專用教室等全部用起來,屆時用來將學生吃飯分流。

中山北路第一小學也已經制定了詳細的開學防疫預案,該校校長徐梅芳介紹:「我們做了測量,就餐時讓學生保證一米以上的距離,每班可以留一半的學生在教室內吃飯,同時借用一二年級的空教室,把另一半的學生安排過去就餐,每個教室20名學生左右。」

中北一小採取食堂統一供餐,從兩周前開始,就已經啟動了對食堂和廚房的定時消毒。開學後,食堂做好孩子們的午餐,用餐盒密封好,每班的餐盒分裝進兩個保溫箱,直接送到對應的兩間教室,分發給孩子們。打飯前,食堂工作人員將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兩次消毒,每次的餐具回收後,都要經過消毒浸泡和高溫蒸汽消毒,學生們就餐後及時清理教室,在教室內部每日定時消殺。

目前,學校是在普陀區疾控中心的指導下進行消毒工作,為了保證就餐環境消毒的專業、全面,學校錄製了食堂等場所的消毒微視頻分發給老師學習,指導開學後的日常消毒工作。

做法四:錯時吃飯,重新安排上課時間

楊浦區民星中學則提供了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錯時吃飯。

該校總共12個班級,每個年級4個班,學校空間也並不大。第一周高三畢業班率先返校,食堂空間承載4個班的安全間距綽綽有餘,但等一兩周後高一、高二陸續到齊,顯然就有些擁擠了。

為此,該校重新規劃了中午下課的時間安排,讓三個年級彼此有20-30分鐘的錯峰,並啟動了教室和食堂同時使用的模式,通過精心規劃的路線和時間安排、以及引導,可以做到三個年級依次有序錯峰吃飯。

「其實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在食堂桌子上里安裝擋板等等。學校已經開了多次會議,做好預案,確保疫情防控,讓學生們安心開學返校」,一位校長表示。

華東師範大學第四附屬中學,則採取四個時段的錯峰就餐。「為保證學生就餐的秩序性,初中全面開學後,每個年級單獨安排午間就餐時間,並安排老師進行引導,四個年級分別在11:15、11:30、12:05、12:20開餐。」學校老師介紹,食堂內部安排學生流動線路引導,有老師帶領,進入食堂後首先在洗手台消毒洗手,排隊取餐時保持一米的間隔。

學生的餐飲以套餐形式發放,提前分裝、封蓋。每張餐桌4個座位,設置KT板進行隔離,每人的餐盤擺放和吃飯空間獨立,隔離板高度為學生就坐後頭頂位置上下,避免就餐時交談、飛沫污染,坐定就餐前才可以去掉口罩。

食堂員工要求佩戴口罩、手套、帽子開展工作,工作服保持清潔,增加日常清洗頻次,如有污染應立即更換清洗,清潔乾燥保存備用。

每日早晨的進校與進餐,光明高中採用的都是分批的模式,該校面積較小,所以學校按照課時安排,三個年級分為三個下課時間,一個11;20下課,一個11:40下課,最後一個12點下課,中間一批在教室里吃飯。

據校方觀察,前一批11::20的學生可以在20分鐘內全部吃完,中間20分鐘留給消毒時間,至於中間的學生,學校會將餐送到教室中,讓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吃。最後12點下課的那一批再來到食堂就餐。

此外,大同中學的食堂,餐桌與餐桌之間以KT板隔離,同樣實行錯峰就餐,每批用餐後及時消毒,每天使用消毒水對廚房及餐廳至少進行2次全面噴洒;延安中學將以套餐形式供餐,暫停自助選餐,縮短選餐時間,避免過程中飛沫污染,提供洗手消毒液。

復旦附中隨著各年級陸續到校,將逐步開放食堂空間,採取錯峰、錯時、分區域就餐等措施安排。

專家建議:保持安靜慢慢吃,飲食結構莫單一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傳染科主任、新冠肺炎的專家組成員之一的曾玫教授,對開學後的就餐提出建議:保持安靜、慢慢吃飯。

「前段時間看到有的地區開學後,兩個孩子同在一桌就餐,一個吃飯,另一個戴著口罩等待。這樣對於午餐時間已經餓了的孩子不是很合適,其實孩子們只要在就餐時不說話、不咳嗽、打噴嚏,是不會造成交叉傳染的。」

曾玫建議,孩子們慢慢吃飯,避免吃得太快嗆到了咳嗽,不要一邊吃飯一邊交談。對於有空間條件間隔一米以上的學校,可以採取保持間隔就餐,沒有間隔一米空間的,採取隔板遮擋也是有效可取的辦法。若有自帶餐具上學的孩子,建議飯後簡單清洗或帶回家清洗,清洗後再在家中用開水消毒餐。

對孩子的吃飯問題,前段時間張文宏教授在媒體採訪中提到關於「喝粥」的內容,引髮網友討論。除了學校這一餐,孩子的早飯晚飯,家長怎麼樣搭配才是科學、營養的呢?

「其實張主任的意思,講的是飲食結構不要單一,不能只喝粥,蛋白質攝入要充足。以早餐為例,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穀類、禽蛋類、奶類食品,儘可能豐富飲食品種;晚餐主食不能少,禽肉、畜肉、蛋類,餐後加一些小水果等,晚餐六點到七點之間比較適宜。」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營養科主任華海梅說。

她建議:孩子們一天之內攝入12種以上、一周內攝入25種以上食物品種,不包括食用油和調味品。一天當中,早餐和午餐4~5個品種、午餐5~6個品種,再加上零食1~2個品種,食物種類越多,營養素的來源就比較全面,平衡膳食滿足人體對營養的需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p5pmHEBnkjnB-0zio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