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塞旗艦、藍牙加持:拜雅Beyerdynamic Xelento Wireless
作者:郭漢丞 圖:郭振榮
摘 要: Beyerdynamic旗艦入耳式耳機的產品藍圖,早就在兩、三年前擬定作戰策略,按部就班地執行。
「什麼!一對藍牙耳機要賣超過台幣四萬?搶錢嗎?」
當耳機主編蔡承融在編輯會議上,拿出Xelento Wireless,希望有好心人可以「認領」寫評論的時候,大家心裡的想法都是如此,當然沒人想認這麼昂貴的藍牙耳機。我好奇地拿起Xelento Wireless,感覺好熟悉,仔細看才認出這款耳機:
「之前不是寫過了嗎?」我這麼問道。
「是啊,但是現在變成Wireless無線版,和之前不一樣。」蔡主編說。
順手在U-Audio自家網站找了一下Xelento的文字,2017年寫的評論,標題是「令人魂縈夢牽的好聲」,這是我下的標題,肯定寫評論之時非常喜歡這個耳機,這下好了,相隔兩年推出新的Xelento Wireless,當時有線版本寫那麼好,現在主編肯定是想把新版耳機的評論算在我頭上了,不多說,認領就是。
三年逐漸進化出三個版本
回頭看之前Xelento的評論,再找一些原廠相關資料來看,這才了解到Beyerdynamic旗艦入耳式耳機的產品藍圖,早就在兩、三年前擬定作戰策略,按部就班地執行。什麼樣的藍圖?就是從有線耳機,進化到可以支持Android、iOS隨身系統的耳機,然後再到無線Wireless版本的Xelento。所以最早的Xelento稱為Xelento Wired,然後才推出支持線控版的Xelento Remote,最後才是藍牙版本的Xelento Wireless。
又或者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最早推出的Xelento Wired,因為沒有線控功能,消費者用起來不方便,影響到銷售量,然後趕緊推出具備線控功能的耳機線,既然可以透過追加附帶線控功能的新耳機線,包裝成新產品發售,那麼藍牙功能當然也可以照辦,所以Xelento Wireless就是這麼來的,您購買的其實是不折不扣的Xelento旗艦入耳式耳機,但是原廠追加了藍牙接收模塊,就變成Xelento Wireless了。
價差只在藍牙傳輸模塊
換句話說,Xelento Wireless和我兩年前聽的Xelento Wired,動圈式耳機本體一模一樣,依然是Beyerdynamic獨家Tesla技術加持的頂級耳塞式耳機,附上具備線控功能的耳機線,就是Xelento Remote,最新版本再加上藍牙接收模塊,就變成Xelento Wireless,可以自由選擇有線與無線兩種方式聆聽。對照價格來看,雖然Xelento Wireless參考售價超過四萬,但是與之前Xelento Remote版本價差約莫6千元,其實就是藍牙無線傳輸DAC模塊的價差。
所以Xelento Wireless並不是漫天要價的藍牙耳機,而是既有的旗艦耳塞耳機附加藍牙傳輸DAC,不過Byerdynamic不曉得有沒有單獨出售藍牙配件,讓原本買Xelento Wired與Xelento Remote的用家,可以加購升級,又或者先買Xelento Remote,有需要藍牙功能時再添購,這樣就不會為了藍牙功能重複投資了,不過我搜尋了一下,這個專門給Xelento使用的藍牙模塊好像沒有單獨賣。
8Hz~48kHz帶寬超寬闊的動圈單元
身為Beyerdynamic的高階耳機,Xelento自然搭載了Tesla技術,原廠利用強力釹磁鐵,透過特殊的磁鐵排列,提升磁力引擎強度,讓磁通量比一般耳機更大,達到單元前後活塞運動更為線性、失真更低,而且工作效率更高,不過Beyerdynamic介紹Tesla技術的文件,講的都是耳罩式動圈耳機,並沒有詳述入耳式耳機的動圈單元的Tesla技術,但Xelento最厲害的地方,莫過於8Hz~48kHz的頻率響應,竟然只用一個動圈式單元,就能做出如此寬闊的頻率響應,實在是非常高的技術成就。
既然是老朋友相見,那就直接嘗試新功能,裝上藍牙模塊來聽吧!這個藍牙接收模塊,當然要內建DAC,也肩負耳擴的任務。記得配戴Xelento Wireless時,要「倒勾」過來掛在耳朵上,這樣才會服服貼貼地戴在耳朵上面,邊走路邊聽音樂也才會牢靠。還有,插現時要注意左、右之分,耳機本體有大字印著L與R,而附帶控制功能的那條線,就是右耳,比較細的線則是左耳。
藍牙簡單好用又穩定
為了提升續航力,Xelento Wireless的無線藍牙模塊尺寸比較大,配戴起來好像胸前掛著一個銀色吊飾,原廠宣稱續航力可達8小時,我沒刻意測試續航力,但我使用的時候,大概是每天通勤捷運時用藍牙,其他時間則用有線連接來聽,每天通勤聽的時間接近一小時,聽個四、五天都還有電,續航力不錯。藍牙技術發展多年,已經相當成熟,只需配對一次,之後Xelento Wireless一開機,就會自動與手機聯機,而且無線傳輸相當穩定,我使用的期間還沒遇過斷訊的狀況。
擠捷運聽音樂,當然不是好環境,周圍有捷運的聲響,旁邊可能還有人聊天,不過Xelento Wireless的耳塞隔音效果不錯,原廠附上7個尺寸的矽膠耳塞,外加3組Comply記憶泡綿耳塞,一定能找到尺寸最合適的耳塞。以隔音效果來說,Comply記憶泡綿耳塞比矽膠更好,不過Xelento Wireless的矽膠耳塞形狀,與一般通用的矽膠耳塞略有不同,質地更軟,貼合度很好,配戴起來甚至比Comply還舒服,我大多數時間都使用矽膠耳塞。
MIY APP另有聲音調整妙用
如果搭配手機使用,Xelento Wireless還可以下載「MIY APP」,這個APP最特別的地方是Profile的個人化設定,主要在調整耳機的解析力,No Adjustment代表標準值,是原汁原味的Xelento Wireless,增加調整,中高頻的解析力會更好,細節更多,音色更顯銳利。
我猜Beyerdynamic的APP是增加壓縮值,把中高頻的細節擠出來,最大值是Full Adjustment,但我不建議推到最大,有時候會讓聲音聽起來有點破。
藍牙不支持高解析無線傳輸
在不使用手機搭配Xelento Wireless時,辦公桌上我用Macbook Pro搭配,播放軟體是Audirvana+,選定音樂輸出裝置為Xelento Wireless,來試試藍牙傳輸的能力,不過我看Audirvana顯示的信息,Xelento Wireless的解碼規格是24bit/48kHz,恐怕無法用藍牙還傳輸。
不管了,還是拿RR的「Hopka from Mazeppa」24bit/176.4kHz的高解析數字母帶來試試看,抱歉,藍牙傳輸沒聲音!同一首曲子我也有DSD 64的版本,藍牙傳輸一樣沒聲音。其實原廠數據有說,假如想要聽真正的Hi-RES,還是要用有線連接的方式。
在不使用手機搭配Xelento Wireless時,辦公桌上我用Macbook Pro搭配,播放軟體是Audirvana+,選定音樂輸出裝置為Xelento Wireless,來試試藍牙傳輸的能力,不過我看Audirvana顯示的信息,Xelento Wireless的解碼規格是24bit/48kHz,恐怕無法用藍牙還傳輸。
不管了,還是拿RR的「Hopka from Mazeppa」24bit/176.4kHz的高解析數字母帶來試試看,抱歉,藍牙傳輸沒聲音!同一首曲子我也有DSD 64的版本,藍牙傳輸一樣沒聲音。其實原廠數據有說,假如想要聽真正的Hi-RES,還是要用有線連接的方式。
另類方法解決藍牙傳高解析音樂
無解嗎?當然有解!但不是真正的高解析無線傳輸。
方法很簡單,就是開啟Audirvana+時,同時開啟iTunes,這樣Audirvana+就能順利無線傳輸高解析音樂母帶了,這其實是用iTune做「實時」取樣頻率轉換(SRC),這樣就能讓Xelento Wireless的24/48規格解碼,而且不管是24/96、24/192,都可以用Audirvana+無線傳輸給Xelento Wireless。
利用iTunes做SRC能傳多高規格的數字音樂檔案?來試試看!找出之前為了音樂講座,跑去淡水洋活錄音室轉錄卡拉絲黑膠的檔案,因為是拜託錄音師王秉皇特別幫忙,只做了一軌歌劇Andrea Chénier的詠嘆調「La Mama Morta」,從黑膠轉錄為DSD 256、DSD64與32bit/192kHz版本,把這三軌抓到Audirvana+的播放列表,直接試最高的DSD 256。太厲害了!無線傳輸居然過關!那麼DSD 64肯定沒問題。再換32/192的WAV檔,一樣沒問題,真是好玩,不過請記得,要從Mac無線傳輸高解析音樂給Xelento Wireless,一定要在背景開啟iTunes,否則藍牙無線傳輸遇到高解析母帶是會罷工的。
厚聲底依舊,中低頻與低頻超棒
接下來要仔細聽聲音了。Xelento本來就是「厚聲底」的入耳式耳機,譬如聽RR的「Hopka from Mazeppa」,音樂從弦樂群開始,揚起歡興鼓舞的節慶氣氛,隨後推到高峰,定音鼓厚實的力道,本來就是Xelento的強項,隨後三角鐵輕盈地敲打,與弦樂群相互呼應,Xelento Wireless不會讓三角鐵在弦樂群當中埋沒,隨後掀起的音樂高潮,定音鼓猛力敲打,Xelento Wireless的下盤又穩又厚,與木管群、銅管群相互輝映,隨著音樂越推越高、越推越強,Xelento Wireless用強悍的氣勢結束這段節慶舞曲。
我還想舉「Blue Coast Collection」專輯裡的「Looking For A Home」為例,在不調整MIY APP的情況下,吉他的聲線柔和舒爽,嗓音厚實,Slide Guitar在吉他鋼弦上面滑動的金屬磨擦聲,還有吉他手邊彈吉他邊踩地板的聲音,只要聆聽環境夠安靜,都能在Xelento Wireless上面聽到錄音的豐富細節。
假如您試著MIY APP的音色調整向上推,聲音的細節會更多,吉他手與演唱者的距離拉得更近,就好像在錄音現場,從中間的位置往前移動,調整數值越高,越是貼近演奏者,音像更顯龐大,不過相對的空間感越窄。這是有趣的耳機調整APP,它不是複雜的數字等化,而是調整解析力,不調整時聲音自然柔和,越是增加調整值,解析力越高,就像把聆聽位置向前拉,與音樂家的距離更近,很有意思。
有線還是大勝無線
雖然與Xelento Wireless是老朋友見面,先玩新增的藍牙傳輸功能,可是當我把Xelento接上原廠的銀白線,搭配USB DAC來聽,有線還是大勝無線啊!尤其在低頻段的紮實度,我加上了Light Harmonic Geek Out V2,低頻段的力道更是凸顯出來,而且Xelento最厲害的地方,是能在耳塞式耳機如此迷你的尺寸當中,重現虛擬的音場聽感,用USB DAC耳擴來搭配,更能進一步發揮Xelento的實力。
就拿之前聽的「Looking For A Home」為例,吉他手彈奏之時踩踏地板的低頻細節,不光展現了Xelento在低頻段的重現能力,更重要的是腳在地板上的踩踏聲響,強化了對錄音空間感的想像,即便Xelento尺寸很小,可是聽起來的聲響空間感,卻是大幅超過耳機尺寸的限制,同樣一首曲子,用藍牙傳輸來聽,音場空間感就沒那麼好,少了立體感,音樂變得比較平面,可見Xelento Wireless的設計,藍牙只是為了方便,增加Xelento的行動聆聽便利性,但是如果要講究音質,原廠那條精緻的銀白色導線,還是遠勝過藍牙無線傳輸,更何況您還有機會為Xelento添加更好的線材,譬如Crystal Cable的Dream Duet,這條線比Xelento Wireless還要貴,肯定讓您玩得不亦樂乎。
可以喚醒「搖滾魂」的好耳機
還有,Xelento Wireless在低頻與中低頻的表現,我認為是在相近價位帶當中,表現最好的一款耳機,低頻不僅有量感,而且力道很足,絕對可以喚起您的「搖滾魂」。我搭捷運的時候,最喜歡聽Guns N Roses,不管是「Patience」清脆的木吉他,還是「Welcome to the Jungle」猛爆的電吉他,低頻段都有紮實的電貝斯與爵士鼓,催起力道強悍的搖滾勁道,假如您使用MIY APP,我建議把解析力調整的中間位置,低頻的力道會更為直接有力。但是請注意,矽膠耳塞一定要「塞好塞滿」,沒正確配戴的話,低頻肯是會「漏風」損失許多量感的。
雖然我說Xelento Wireless的低頻,足以喚醒您的搖滾魂,但這不是說Xelento Wireless只適合聽搖滾,其實它的中高頻段有著通透清澈的表現,少有渲染,聽古典音樂也是很棒的,前面我就舉了RR的錄音,聽起交響樂,Xelento本身不簡單的音場空間感,讓交響樂有著開闊的氣勢,在洶湧澎湃的管弦交響聲中,您也不會錯過三角鐵閃耀著光芒的聲音細節,是解析與力度堅固的優秀耳機,不過當我聽古典樂時,大多把MIY APP的解析力調整調到最低,感覺音色比較自然。
還是要有線好聽,藍牙只是方便
好,聊了這段試聽Xelento Wireless的故事,其實講的根本是Xelento,經歷三年的演進,Xelento還是Xelento,只不過逐漸添加線控與藍牙功能,越來越方便,但是它昂貴的價值,還是Beyerdynamic獨家Tesla技術,還有質量並重的低頻,以及低渲染且細節豐富的中高頻,能忠實重現錄音本質,讓我們更接近錄音現場。所以,要好好發揮Xelento的好聲,記得還是要用實體線來聽,最好加上DAC耳擴,而藍牙功能只是方便您行動聆聽使用,好聲還是要靠線啊!
器材規格
Beyerdynamic Xelento Wireless
型式:動圈單元密閉式入耳式耳機
頻率響應:8Hz~48kHz
靈敏度:110 dB (1 mW, 500Hz)
阻抗:16歐姆
無線傳輸:藍牙(HSP、HFP、A2DP、AVRCP、GAVDP)
支持格式:aptX、aptX HD、AAC、SBC
重量:7 g(不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