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進 攝
齊齊哈爾新聞網4月8日訊(馬曉丹)經過了「史上最長寒假」,我市高三學生、教師終於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迎來了新學期。4月7日,齊齊哈爾市第一中學近800名師生正式返校複課。開學後,師生的安全如何保障?畢業年級的教學如何推進?學生們的狀態又是怎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多角度採訪。
入校看住門管住人
早7時,一中北門前學校事先規劃出的五條入校通道,以及南門四條通道里,學生們早早地按標識間距排起了整齊的長隊。記者在北門看到,校長狄樹林及幾位副校長、各部門負責人正在維持秩序,提醒、叮囑學生們入校相關事宜。
雖然都帶著口罩,但從學生們的眼睛裡,記者看到了抑制不住的興奮與開心。
一中辦公室副主任、高三語文教師張晶告訴記者,高三學年複課期間,按照文科班7:10—7:30,理科班7:30—7:50的時間錯峰到校。
據張老師介紹,為保障順利開學、平安開學,從3月中旬起,學校不斷完善各種防控工作方案、預案制度25項,並設立開學錯時上放學、疑似病例處置等五個預案,形成了點面結合的防控網;實施「一事一專班」制度,成立了18個專班工作組,確保責任到位,事事有落實;此外,學校還準備了充足的口罩、酒精、84消毒液等防疫物資,併購置了測溫槍、溫度計以及消毒機器人等設備。
此前,學校已組織教師進行了5次「模擬開學第一天」疫情防控實景演練活動,並以微信公眾號或美篇的方式推送給全校師生,宣傳率達100%。
回到久違的校園,高三(十)班學生時聖琪激動地對記者說:「終於能上學了,從來沒這麼盼上學過,真的是太開心了!特別想念我的老師、同學們。」
據記者了解,自開學日起,一中的每位師生每天入校都要掃「一中入校碼」、酒精洗手消毒,入教學樓測試額溫。師生全部進入校園後,學校實行「看住門」、「管住人」的全封閉式管理,以確保師生的安全。
課堂文理分樓全員分流
走進高三教學樓,記者在走廊看到了防疫工作流程圖,以及很多防疫條幅、宣傳海報,電子屏上滾動播放著防疫知識。
學生們都能按照學校布置好的路線、入樓標誌進入班級,並接受班主任的二次測溫,填寫《體溫監測記錄表》。
高三複課,除實行全員錯時、全程錯時制外,一中還採取了文理分樓、全員分流的措施。超30人班級,每班配備兩間教室,新班人數嚴控在30人以內,教室內學生座位間距都在一米五左右。
據張晶老師介紹,學校規定「一分為二」的班級,班主任要公平管理兩個教室的學生,尤其對特殊群體的學生更應關注。除此以外,科任老師也要參與到班級管理中,誰的課堂誰負責。
早8點,全體高三師生入校完畢。
開學第一課,班主任的總結、收心動員讓學生們有了回歸課堂的真實感。第二節課,一中安排了全年級直播校會——《時代英雄與愛國精神、國家信仰》,教育處主任王東傑為學生們講述了從疫情看時代英雄和民族精神,引導學生做有溫度、有厚度、有寬度、有擔當的人,為高中最後三個月、為未來做自己的英雄而拼搏!
高三(十六)班學生王俊傑對記者說:「我一定會好好珍惜在校的備考時間,珍惜和同學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認真學習,奮力衝刺高考。
上午第三節課開始,各班按照課表進入既定的複習計劃。校園響起久違的讀書聲,學生們吹響了衝刺高考的號角。
午餐分時分段按位就餐
孩子復學,除了安全,家長們最為關心的莫過於午餐問題了。孩子們怎麼吃,吃什麼,有沒有營養,家長們都十分關注。
據張晶老師介紹,開學前,學校預設了三種就餐方式——食堂就餐、在食堂取回班級就餐,以及自帶飯教室就餐。據學校前期統計,首日返校將會有一半的學生在食堂就餐。
到食堂就餐的學生仍然依照分時段原則,並限定每次就餐人數。而無論哪種方式,學生都要在飯前用免洗機器人認真洗手。
中午11:30,第一批學生來到學校食堂。記者看到,學校食堂就餐環境寬敞、整潔,消殺到位。前來取餐的學生按線排隊、朝向一致、按位就餐,就像段子裡說的:「吃出了高考的感覺。」
那麼,學生們都吃些什麼呢?記者在取餐口看到,有櫻桃肉、辣子雞、青椒土豆絲,兩葷一素,主食為米飯。高三學生學習任務繁重,飲食營養和安全同樣重要。為此,一中食堂為高三的學子們制訂了搭配合理、物超所值的食譜,力求色香味俱全,給學生們補充好能量。
住宿兩人一寢保證空間
由於疫情原因,高三復學先期階段,每天暫定下午5:35錯時離校完畢。學校要求學生們放學直接回家,家校兩點一線,不去其他地方。
晚6點,全體師生離校後,後勤的老師對教學樓內外進行全面消毒,確保不留死角,保證師生第二天的入校安全。
張晶老師告訴記者,高三返校生中有58名住宿生,學校也早早為這些學生安排好了住宿,將原來的六人一寢,調整為兩人一寢。而且住宿生在回寢室後,還有指定的老師為他們進行線上輔導。
遭遇突如其來的疫情,那些關於生命、奉獻與擔當的思考,必將成為學生們成長的催化劑;那些義無反顧的逆行,於他們就是最深刻的生命教育課。春已至,希望可期。相信在高考前經歷了這特殊的一課,學生們一定會學會敬畏與擔當,不負韶華、拼搏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