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完成情況
主要商務指標方面:1-10月,實際利用外資11.42億美元,列全省第7位,完成年計劃的71.37%;外貿進出口124.8億美元,列全省第6位,完成年計劃的96%;外經營業額7.71億美元,列全省第6位,完成年計劃的85.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2%,列全省第12位。
1-11月,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內資項目和千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共1378個,超額完成800個簽約項目的年度計劃。預計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6億美元左右,外貿進出口142億美元,外經營業額9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
高質量指標方面:
1-10月,考核指標「一般貿易進出口占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比重」為59.7%,列全省第10位,預計全年比重為60%左右,在全省排名保持去年位次;監測指標「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際利用外資占實際利用外資總額比重」為35.52%,「製造業對外投資」為8.42億美元。
2018年1-10月,全市商務經濟主要指標總體運行平穩,具體表現為:
1.製造業利用外資回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
1-10月,全市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3.63億美元,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28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85倍;醫藥製造業7555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4倍。戰略性新興產業實際利用外資4.06億美元,同比增長24.62%,其中新材料產業實際利用外資1.21億美元,同比下降7.21%,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實際利用外資8970萬美元,同比增長89倍。
2.外貿持續快速發展,大宗類商品進出口增勢強勁。
1-10月,全市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21.1%,增幅列全省第3位,其中,出口同比增長20.7%,增速列全省第3位;進口同比增長21.8%。大宗類商品進出口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其中機電、化工和紡織服裝分別出口42.3億美元、14億美元和6.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9.8%、35.3%和10.9%;化工、糧油和木材分別進口15.8億美元、8.9億美元和3.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2.1%、20.5%和51.1%。
3.外經保持平穩發展態勢,骨幹企業支撐作用明顯。
1-10月,全市外經營業額同比增長1.25%,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現外經營業額3.16億美元,同比增長1.25%,占全市總量的41%。河海、正太、中興等 家重點工程承包企業完成營業額3.44億美元,占全市總量的44.6%,新簽合同額3.06億美元,占全市總量的72.3%,對全市外經發展支撐作用明顯。
4.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加速推進。
1-10月,全市在第三方平台網絡店鋪數量近2萬個,從業人員8萬多人,實現網絡實物零售額120億元,同比增加21%。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加快推進建設,運用移動支付等先進技術創新追溯流程,構建「源頭可溯、過程可控、去向可查」的追溯體系,為農貿市場肉菜安全監管提供平台。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系統集成標段節點設備安裝已經結束;二是軟體服務標段進入測試運行階段,監管平台、APP、微信公眾號、門戶網站已具備全面上線條件;三是個別節點環節已經產生追溯信息數據流。
5.項目招引持續發力,主導產業項目質量明顯提升。
1-11月,全市新簽約項目突破1300個,較去年同期增加13個,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新簽約項目中,共簽約五大主導產業項目251個,總投資1118億元,平均投資額達到4.4億元,超過其他產業項目規模2億元。其中,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項目、化工及新材料項目、節能與新能源三個主導產業項目超過50個。
主要工作情況
(一)聚焦項目大提升,全力推進招商引資高質量發展。
率先在上海舉辦了「服務大上海、融入長三角」系列對接活動,42個項目簽約,其中21個產業項目總投資近300億元。
1-10月,戰略性新興產業進一步提速,實際利用外資4.06億美元,占全市利用外資總額的35.52%,比去年提升 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運行質態良好,累計進出口總額73.1億美元,同比增長14.3%,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58.6%。
三是推動園區特色化差別化發展,實現產業集聚、項目集中、功能集成。
靖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在2018年公布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排名上升57位;泰州港經濟開發區跨進全省省級經濟開發區前7強;江陰高新區黃橋工業園區首次進入全省前23位,錫山經濟開發區興化工業園進入共建園區考核特色園區前10強,幫助江陰高新區黃橋工業園和錫山經濟開發區興化工業園獲得獎勵資金1500萬元。幫助泰州醫藥高新區(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業)獲批省級特色創新園區,成為全省首批獲批特色創新園區之一。推動靖江和泰州港保稅物流(B型)申報創建,其中靖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獲批。
(二)聚焦穩定增長,全力推進外經貿加速發展。
共組織300多家企業參加首屆進口博覽會、廣交會、華交會、日本大阪展等境內外展會,攤位近600個,有效推動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與中信保、人行等機構聯合舉辦培訓活動近10次,參加企業累計突破1000家,提高了外貿企業綜合業務水平。
1-10月,全市服務外包執行額達2.1億美元,同比增長44.8%。離岸執行額1.52億美元,同比增長83.1%,增幅列全省第2位。新增註冊服務外包企業49家,比上年多增7家,全市在商務部服務外包統計系統註冊的企業達 251家。
1-10月,對外投資併購項目5個,併購金額961.6萬美元,艾蘭得營養品公司繼續開展跨國併購,併購設立德國普拉根製藥有限公司,實現對歐美高端市場的布局。實際投資額增長較快,500萬美元以上項目2個,實際對外投資額7100萬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8倍。
(三)聚焦惠民工程,全力推進商貿流通有序發展。
完成農貿市場提檔升級項目50個,總投資額1.24億元,其中,新建農貿市場6個,改造農貿市場44個;按星級化標準來分,三星級市場18個,二星級市場15個,一星級市場17個;按市區目標任務來分,海陵區8個,高港區9個,姜堰區25個,高新區8個。
加強單用途預付卡監督管理,全面落實「三項制度」。加強汽車流通行業、成品油市場等監管工作。
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實際利用外資完成目標壓力較大。
從市(區)情況來看,市(區)間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1-10月,除醫藥高新區和海陵區達到了序時進度外,其餘五個市(區)較序時進度有較大的差距,其中靖江、興化僅完成年度目標的27.87%和24.04%,嚴重拖累全市完成進度。
從新批項目來看,1-10月,全市新批外資項目97個,同比下降9.35%,合同外資20.72億美元,同比下降44.91%,新設企業實際到帳外資2.78億美元,同比下降46%。
2.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不高。
1-10月,全市外貿進出口額保持快速增長,其中船舶進出口21.4億美元,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17.1%,同比增長20.9%,但是由於船舶、家電、醫藥、化工等主要商品採用加工貿易方式,造成全市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不高。1-10月,全市一般貿易進出口74.6億美元,同比增長18.4%,占全市貿易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9.7%,列全省第10位。
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回落明顯。
1-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2%,比去年同期下降 個百分點,較年初回落 個百分點。其中,中醫藥產品零售額由於統計計算方法調整直接拉低限上零售額增幅2-3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批發業和零售業中的一些企業因企業轉型、關停等因素影響導致企業銷售下降,全市批零業前20強中有20%企業負增長,零售業前20強中有30%企業負增長,拉低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
4.項目體量有所下降,重大項目招引有待加強。
1-11月,全市新簽約項目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但是平均投資體量有所下降,平均投資額為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0.8億元。重大項目招引力度有待加強,其中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80個,較去年同期減少41個;50億元以上龍頭型項目9個,較去年同期減少7個;100億元以上特大型項目3個,比去年同期減少3個。
2019主要目標計劃
實際利用外資確保16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穩定在130億美元左右,外經營業額保持9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確保7%,力爭8%。
重點推動泰興經濟技術開發區、泰州港經濟開發區、興化經濟開發區等園區創建省級特色創新園區,力爭成功獲批1家。以蘇新國際合作園區建設為標杆,依託泰興經濟開發區,加快推進中荷(泰州)國際合作園區建設。
加強特色商業街區功能建設,挖掘傳承創新泰州「老字號」品牌文化,深化「泰有味」美食推廣,促進「商貿+」 餐飲、旅遊、休閒等行業聯動發展。繼續推進市區農貿市場提檔升級改造工程,開展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運用「網際網路+」,重點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進社區,增創一批省級電商村、鄉鎮電子商務特色產業園(街)區、農村電商示範基地和示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