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隨處可見,但是廢電池的污染你能想像到嗎?很恐怖!

2019-06-01     電氣自動化應用

電池,電能的池塘。有大有小,有深有淺。

電池無處不在,你日日接觸,卻對它們一無所知。日常生活中需要蓄電的地方就需要用到電池,手錶、手機、筆記本、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小汽車......

那麼經常出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池究竟有哪些呢?

電池的體系十分龐大,我們先將這個龐大的體系分為兩種:一次電池二次電池。

一次電池是指用完即扔的電池,如遙控器中使用的5號電池,7號電池等。

二次電池是可以再次充電、重複使用的電池。

一次電池不能再充電,多個電池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容量、電壓值、減少自放電。電壓多為1.5伏。

常用電池型號及詳情如下。

Micro:電壓1.5伏,標誌:AAA、LR03、S,俗稱七號。

Mignon:電壓1.5伏,標誌:AA、LR6、M,俗稱五號。

Baby:電壓1.5伏,標誌:C、LR14、L,俗稱二號。

Mono:電壓1.5伏,標誌:D、LR20、XL,俗稱一號。

E-Block:電壓9伏,標誌:9V、6LR61、9V。

目前市面上四種較為成熟的二次電池

鉛酸電池

鉛酸電池出道早,1859年誕生,距今已經有100多年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升級進化,現在是一種非常成熟的電池。因為出道早,價格又便宜。鉛酸電池一直橫據著行業的大半江山。價格優勢永遠是絕對性的優勢,最常出現在電動車等交通工具中。

鉛酸蓄電池:負載能力強,無記憶效應每月自放電5%,電壓是2伏。

鋰離子電池

鋰電池在1991年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鋰離子電池體積小,儲存能量多,壽命還長,這樣的新起之秀一下子就占據了剩下的江山,直逼鉛酸電池的地位。90年代,剛好趕上網際網路的普及,電腦,手機等新興電子產品的出現,讓鋰電池順勢拿下了這一片市場。

鋰離子電池:有負載能力,能量密度高,自放電少,壽命充電1000次。

另外兩種分別是鎳(niè)氫電池鎳鎘電池,這兩種電池通常出現在家用電器中,如電動剃鬚刀等,占領的市場份額並不大。

鎳鎘蓄電池:負載能力強,有記憶效應,每月自放電10%,單節電壓為1.2伏。

氧化鎳電池:有負載能力,記憶效應小,每月自放電為4%到30%,可充電1000次,單節電壓1.2伏。

主流市場主要使用鋰離子電池和鉛酸電池,總體來說

鋰離子電池,體積小、壽命長、無污染。但是,價格貴、儲量少、有可能出現安全問題。

鉛酸電池,價格低、儲量大、安全性高。但是,體積大、壽命短、有可能產生污染事故。

但是無論哪種電池,它們對於環境的污染都很大,大家千萬要切記;

廢電池的危害:

1、廢棄在自然界電池中的汞會慢慢從電池中溢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再通過農作物進入人體,損傷人的腎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無機汞可以轉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魚類的身體里,人食用了這種魚後,甲基汞會進入人的大腦細胞,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破壞,重者會發瘋致死。著名的日本水俁病就是甲基汞所致。

2、汽車廢電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屬鉛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最終對人造成危害。

3、鎘滲出污染土地和水體,最終進入人體使人的肝和腎受損,也會引起骨質鬆軟,重者造成骨骼變形。

4、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土壤里,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一個扣鈕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相當於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據統計僅北京市每年因廢電池而進入自然環境的汞竟然達到29噸。

5、在人體內極易引起慢性中毒,是一種毒性很大的重金屬,主要病症是肺氣腫、骨質軟化、貧血,很可能使人體癱瘓。而鉛進入人體後最難排泄,它干擾腎功能、生殖功能。震驚世界的日本「痛痛痛」就是因鎘污染而致。

那麼廢舊電池如何處理呢?

國際上通行的廢舊電池處理方式大致有三種:固化深埋、存放於廢礦井、回收利用。

前兩種做法是目前主流的做法,因為廢電池都運往專門的有毒、有害垃圾填埋場,但這種做法花費太大而且還造成浪費,因為其中尚有不少可作原料的有用物質。

所以才有了回收利用的做法;

1、熱處理

(1)瑞士有兩家專門加工利用舊電池的工廠,巴特列克公司採取的方法是將舊電池磨碎後送往爐內加熱,這時可提取揮發出的汞,溫度更高時鋅也蒸發,它同樣是貴重金屬。鐵和錳熔合後成為煉鋼所需的錳鐵合金。該工廠一年可加工2000噸廢電池,可獲得780噸錳鐵合金,400噸鋅合金及3噸汞。

(2)另一家工廠則是直接從電池中提取鐵元素,並將氧化錳、氧化鋅、氧化銅和氧化鎳等金屬混合物作為金屬廢料直接出售。不過,熱處理的方法花費較高,瑞士還向每位電池購買者收取少量廢電池加工專用費。

2、濕處理

馬格德堡近郊區正在興建一個「濕處理」裝置,在這裡除鉛蓄電池外,各類電池均溶解於硫酸,然後藉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用這種方式獲得的原料比熱處理方法純凈,因此在市場上售價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各種物質有95%都能提取出來。

濕處理可省去分揀環節(因為分揀是手工操作,會增加成本)。馬格德堡這套裝置年加工能力可達7500噸,其成本雖然比填埋方法略高,但貴重原料不致丟棄,也不會污染環境。

3、真空熱處理法

德國阿爾特公司研製的真空熱處理法還要便宜,不過這首先需要在廢電池中分揀出鎳鎘電池,廢電池在真空中加熱,其中汞迅速蒸發,即可將其回收,然後將剩餘原料磨碎,用磁體提取金屬鐵,再從餘下粉末中提取鎳和錳。這種加工一噸廢電池的成本不到1500馬克(現約合6345.18元人民幣)

廢舊電池對環境的污染問題正逐漸為世人所重視,廢電池的回收、處理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人們一直在尋求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可取的科學處理方法。廢舊電池的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對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意義重大,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壯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O6BGGwBmyVoG_1ZOMO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