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進入老齡社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這其中,腦卒中成了名副其實的「三高」之首:高發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殘率。腦卒中致殘導致我們常說的「半身不遂」,給個人、家庭、社會同時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針對腦卒中的預防和治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腦卒中眾多治療方法中,抗血小板治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及歷史地位。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這其中的故事。
首先說說腦卒中:腦卒中又名腦血管病,包括缺血的與出血的兩大類。出血的好理解,就是腦出血。缺血的就是我們常說腦梗死,腦栓塞等等。抗血小板藥的主要應用於缺血性腦卒中。
缺血性腦卒中大致可以分成5類:
1、 大動脈粥樣硬化性
2、 心源性
3、 小動脈閉塞(血管直徑<2mm)
4、 其他原因類
5、 不明原因類
哪些缺血性腦卒中都需要使用抗血小板治療呢?
大動脈粥樣硬化性,一般需使用抗血小板治療;心源性腦卒中,常需使用抗凝治療(華法林等),部分患者也可使用抗血小板治療;小動脈閉塞的,部分患者使用抗血小板治療;另外兩種,則要根據具體的發病原因才能決定是否能夠使用抗血小板治療。
需要使用抗血小板治療的腦卒中,我們常用的抗血小板治療藥物都有哪些呢?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嘧達莫、替格瑞洛、西洛他唑。
對於符合應用抗血小板藥物的腦卒中患者,應如何選擇抗血小板藥?
目前可用於治療和預防腦卒中證據等級最高的抗血小板藥是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其次是雙嘧達莫與西洛他唑,新上市的抗血小板藥物,目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阿司匹林用於抗血小板治療的常用劑量為100mg 每日一次,氯吡格雷為75mg 每日一次,西洛他唑為每次100mg 每日兩次,阿司匹林(25mg)與雙嘧達莫(200mg)復方緩釋製劑,每次一粒,每日兩次。
幾種藥物在療效與安全性上來說,阿司匹林可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20%左右,其他兩種療效類似,西洛他唑停藥率略高。臨床應用一般首選阿司匹林,對不能耐受的,可以考慮換用氯吡格雷。
還沒腦梗的人是否需要常規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
對於普通人群一般不推薦常規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但具有多種高危因素的人,在醫生的指導下,可以預防性服用抗血小板藥。這些高危因素包括:男性>50歲,女性>60歲,且至少合併1種以下主要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血壓、血脂異常、過早的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蛋白尿等。
已經發生腦梗的患者應如何服用抗血小板藥?何時能停藥?
對於已經發生腦梗的患者,應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只有長期規律的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才能達到有效預防再次腦梗的目的。
對85歲以下患者抗血小板藥一般需長期服用,對85歲以上患者,應評價獲益與風險後再決定是否需要繼續服用。
對需要手術的患者,應根據手術的種類決定是否繼續服藥,一般情況下,拔牙及皮膚手術,內鏡檢查及手術不需要提前停用抗血小板藥。其他手術,需要停用抗血小板藥的,一般應提前5-7天停用。
抗血小板藥物應該何時服用?
用於預防或治療腦梗死的阿司匹林應選用腸溶片,腸溶片在胃酸的環境下不崩解,可減少胃腸道刺激,故應於餐前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切忌掰開或碾碎服用!
氯吡格雷推薦每日晨起服用。西洛他唑,早晚各一次服用,不受食物影響。
抗血小板藥需要注意什麼?
抗血小板是一把雙刃劍,抗的不夠,則不能達到有效預防的目的。抗的太強,則容易導致出血性疾病。所以服用抗血小板藥需要監測,需嚴密監察在用藥期間是否有出血徵兆,如出現粘膜出血,皮膚瘀斑,牙齦出血等情況。必要時可到醫院行血小板功能檢測,或血栓彈力圖,P2Y12監測儀等檢測,評價抗血小板藥物的治療效果。
阿司匹林可引起或加重哮喘,對有哮喘的患者應慎用。同時可引起或加重胃潰瘍,此類患者也應謹慎使用。阿司匹林引起胃潰瘍易出現於服藥後的第一年內,尤其以前3個月最為常見,此段時間內應多注意。
氯吡格雷也可引起胃腸道不適,可與治療胃部疾病的奧美拉唑產生相互作用,故不可同時使用,可與泮托拉唑,雷貝拉唑同時服用。
西洛他唑服藥初期容易頭暈,頭痛,心動過速等不適,部分患者繼續服藥後可耐受,對於不能耐受的患者可改用其他藥物。
在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過程中如果誘發或加重胃腸道疾病,可間斷給予抗酸藥或胃黏膜保護劑對症治療。
腦卒中的預防和治療涉及許多方面,包括血壓,血脂,血糖,年齡,性別,吸煙,飲酒,肥胖,睡眠,情緒等等。抗血小板藥物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預防和治療,改善了腦梗死的後遺症狀,對於「半身不遂」的患者具有積極的治療意義,規律的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可以有效的達到預防作用,但在服用過程中,也應該注意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從而更有效的為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