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身材、皮膚黝黑、一身腱子肉,戰略支援部隊某部上士班長郭能星雖貌不驚人,但他12年歷經多崗,是出了名的崗位「多面手」。
郭能星(中)帶領班組人員學習汽車維修理論。崔萬剛攝
2009年新兵下連後,郭能星被分配到警衛連。他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樣站好每一班崗,讓自己的軍旅生涯更加充實。軍姿、眼神、形象、執勤用語……每項訓練都對自己十分苛刻,他所付出的努力與汗水戰友們都看在眼裡,期間,多次受到上級表揚,連續3個季度被評為「優秀哨兵」。
機會總是垂青於努力拚搏的人。2010年3月,在警衛崗位表現突出的郭能星被分流到專業性很強的供水保障崗位,他深知要想在新單位站穩腳跟,專業上必須要有「兩把刷子」。那段時間只要有空閒,他不是捧著專業書籍鑽研理論,就是鑽進供水車間摸索設備原理,要麼就在維修工間裡拆拆裝裝。每當看到老班長們用手摸、耳聽、鼻嗅的方法就能知道故障點在哪裡時,郭能星總是纏著他們問不停,直到弄明白才罷休。就這樣,郭能星很快就從同批新兵中脫穎而出,在邊干邊學中漸漸地成長為供水專業方面的「行家裡手」,轉行第三年就當上了供水班班長。
郭能星正在排查控制電路故障。崔萬剛攝
保障供水設備安全運行是供水班的職責和責任。2014年,單位供水設備全部實現了自動化控制,維修保障的難度也相應增大。一次用水高峰期,1號供水管路壓力突然下降,郭能星很快就將故障原因定位某型供水控制系統問題。面對改造後首次出現的控制系統故障,郭能星一時間不知所措,此時請求外援怕是時間來不及,於是他找來設備說明書,對著密密麻麻的線路圖一根一根地測量排查,耗費近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才將故障排除。這次事件後,郭能星的本領恐慌感愈發強烈,為了提高自己保障打贏的「底數」,半年時間內他把自動控制、水電工、管道工、水質化驗等與供水相關的專業都學了一個遍,「多面手」的稱號正是由此得來。
「組織讓幹啥,咱就幹啥。」2016年,郭能星告別了工作7年的供水保障崗位,再次轉行成為了一名汽車修理工。隔行如隔山,汽車維修崗位對於郭能星來說絕對是個新挑戰,來到新單位成了同批中「最老的新學員」,但他也是學習最認真的那一個。僅一年時間郭能星就完成了三級跳,實現了由學員到專業骨幹再到管理骨幹的精彩轉身。這期間郭能星還自學掌握了電焊、氣焊、叉車等專業,「多面手」的稱號也更加響亮。
郭能星正在維修車輛。崔萬剛攝
「都說郭能星是個『多面手』,今天我倒要和他比一比。」今年年初,郭能星代表單位參加叉車精準碼垛比武,現場高手如林,一位曾多次獲得叉車比武第一名的老班長和他較上了勁。此次比武和往年不同,所碼貨物由原來的輪胎和貨箱,改為了裝有水的高腳杯,比的就是一個「穩」字。比賽現場緊張刺激,前面幾名參賽選手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失誤,而郭能星和這位老班長沉穩不驚,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現場緊張而又刺激。最終郭能星以領先老班長1秒的成績獲得第一名。「你這個『多面手』果然名不虛傳,我服!」走下領獎台,這位老班長對郭能星豎起了大拇指。
叉車比武現場郭能星沉穩操作。崔萬剛攝
在單位郭能星既是業務骨幹、又是管理骨幹,為了能夠更好地協助單位主官,日常工作中他積極為連隊建設建言獻策,配合連隊開展思想教育,主動幫助新戰士找准軍營成長進步發展方向。在管理中他還注重以情帶兵、以德帶兵、以行帶兵,嚴格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班級各項工作均走在連隊前列。
「一人強不算強,大家強才是真正強。」郭能星話不多, 平日裡要麼埋頭鑽研專業書,要麼提著工具在崗位上「折騰」。工作中,不論誰有疑問或者遇到困難找他,總能得到滿意的答覆和幫助。熱衷於專業教學的他,每一次教學都認真備課,反覆試講,把複雜的工作原理講得簡單透徹,讓大家都能聽得懂。他自創的一套直觀教學法,使得單位實操實訓更貼近實戰,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12年來,郭能星先後帶出專業骨幹10餘名,培養崗位能手20餘名。
郭能星為班組人員示範氣焊切割。崔萬剛攝
12年如一日,郭能星在追夢強軍的路上始終保持衝鋒姿態,用實際行動書寫軍旅奮鬥歷程。這不,聽說單位馬上要組織體能大比武,郭能星又將重點轉移到了器械訓練場,向著下一目標發起了衝鋒。
來源:中國軍網 作者:崔萬剛 責任編輯:張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