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血污染蒙古馬之前,用一切手段保護,現在還來得及

2019-08-05   新世紀體育報

「在內蒙古一些盟市怕是已經找不到純蒙古馬了。」兩周前於烏魯木齊崑崙賓館召開的2019中國馬會·天山論馬暨全國馬匹育種專題會議上,中國馬業協會會長賈幼陵先生的《關於我國馬的育種》的主題發言,振聾發聵。

中國馬業協會會長賈幼陵先生。國馬傳媒供圖

已過古稀之年的賈先生2014年掌舵中國馬業協會之前,擔任的另一個社會職務是中國獸醫協會會長。而更早一些,1989年起,他先後擔任農業部全國畜牧獸醫總站副站長、站長、畜牧獸醫司(局)司長(局長)、農業部總經濟師、總畜牧師。2004年-2008年賈幼陵先生任農業部獸醫局局長、國家首席獸醫師。2008年任農業部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中心顧問。

中國擁有數千年傳承的馬文化,馬匹保有量600多萬匹,在全球僅次於美國,農牧民有近千萬人,中國馬的育種與未來,與他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但目前的現狀不容樂觀。

「中國在歷史上就是養馬大國,但英國《馬的大百科全書》中沒有中國的一根馬毛,荷蘭這個不大的國家卻培養出好幾種世界聞名的良種馬。」 賈幼陵先生在發言稿中指出。

內蒙古赤峰,牧馬而歸。

「近20多年,中國馬圈從熱衷於進口馬到習慣於進口,對培育出中國自己的良種馬沒有信心或不感興趣。」 賈幼陵先生指出,中國馬的育種工作要有明確方向,考慮市場需求,要用現代科技手段,保護原始馬品種資源。

他指出,冰島馬雖然個體比蒙古馬還矮,但經過上千年的封閉保種,拒絕與外血雜交,保證了其血統純潔,從而發揮出了重要的經濟效益。

「我在農業部的會上曾經提到,保種不能什麼都保,重點要保原始的品種資源,如蒙古馬。」他表示,牧民要生活,馬種改良是市場的需要,在內蒙古一些盟市,怕是已經找不到純蒙古馬了。

在他看來,要在外血污染蒙古馬之前,應用一切手段保住這個珍貴資源,而且現在還來得及。「雖然我們不可能像冰島一樣封閉邊境,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科技手段進行精確保種,精確到蒙古馬個體,植入晶片,列入檔案,後代以DNA確定身份。」

賈先生的畜牧獸醫職業生涯始於50多年前的知青插隊。1967年冬,還是一名中學生的他和眾多北京的中學生到了東烏珠穆沁草原,並在東烏珠穆沁旗做了9年獸醫,走上了人生的第一個領導崗位——東烏珠穆沁旗畜牧局副局長。在這裡,烏珠穆沁馬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烏珠穆沁草原,駿馬奔騰。

上世紀50年代,烏珠穆沁馬在我國第一次品種資源調查時,就被認定為蒙古馬的優良類群。烏珠穆沁馬力速兼備,觸覺敏,嗅覺靈,有走馬、奔馬兩種,走馬疾行時,步伐矯健平穩,乘騎時少顛簸感。相傳唐「昭陵六駿」之「特勒驃」就是烏珠穆沁馬,成吉思汗曾騎過這種馬馳騁疆場。

烏珠穆沁白馬,相傳成吉思汗有81匹這樣的白色戰馬。

他指出,以烏珠穆沁類群為例,可以在7萬平方公里確定十幾個家系,政府保住400-500匹純種的烏珠穆沁馬就足夠了,就能為本品種的提純復壯、選育提高創造條件。「重要的是花錢不多,政府連續性投入能夠承受。」

賈幼陵先生指出,我國培育了不少優良品種,如伊犁馬、三河馬、錫林郭勒馬等。「經過幾十年變化,一些培育馬品種已經不適合市場的需要,如拉炮用的挽馬,一些種馬場已很難生存;已經驗收通過的品種早已面目全非,失去了該品種的價值。」

因此,他建議農業部和地方有關部門,「早下決心,該放棄的及早放棄,能保留、改進的給予支持。」

他表示,在新疆馬業協會會長姚新奎和他的團隊努力下,在新疆畜牧廳的領導和支持下,伊犁馬新品系的培育工作取得很好的進展;內蒙古品種選育工作近日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但是說實話,現在的馬與原品種(相比),已經是面目全非了。」

新疆伊犁馬。

「我希望育種工作要有明確的方向,不能再無限制地用純血馬級進下去了。即使橫交固定,也要考慮市場需求,單純向牧民推銷雜種公馬只是短期行為。」他指出,應該花氣力用於個體的培育,從單純重視體型外貌,轉變為重視性能測定。「當然,乳用馬、肉用馬仍可以應用傳統的育種方法,提高群體的生產能力。」

三河馬。